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18-11-17 9:10:56讯:
导读:
李志林:个股的春天大踏步走来
黄湘源:A 股独立行情未免言之过早
桂浩明:没有游资股市也不完整
郭施亮:巴菲特增持苹果有何启示
刘柯:科创板渐行渐近高科技牛蓄势待发
曹中铭:游资炒作被监控“妖股”并无通行证
李志林:个股的春天大踏步走来
记得9月份,大盘在2644点构筑底部时,管理层称“股市的春天不远了”。但是,市场并不买账,还是一路往下跌破2638点长达两年零8个月的2638点底部,探至2449点。
虽然大盘指数至今还在2679点,仅比2644点前底部高出35点,似乎看不到“春天不远了”的样子。但是,必须承认,在不到1个月的时间里,个股的“春天”已经大踏步地向投资者走来。本周,在美、欧、日、港股市持续下挫的情况下,A股却罕见地走出了独立上涨行情,上证50、沪深300和上证综指仅小涨1.12%、1.56%和3.12%,但是,代表中小盘股的深成指、中小板、创业板、中证500指数,却大涨了5.42%、5.96%、6.13%、6.65%。每天中小盘低价股涨停如潮,本周不少投资者的资金卡,每天都拉出长阳线,俨然是大牛市才有的涨幅。
那么,上周还连跌5天的低迷的A股,活力是如何被激发起来的呢?这是每个投资者都必须弄明白的问题。
政治局会议定调10月31日,政治局会议定下了两大基调:
一是关于民营经济,强调:“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研究解决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
二是关于资本市场,首次提出“围绕资本市场改革,加强制度建设,激发市场活力,促进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
这便是本轮行情以民营企业中小盘股为主导的、低价股打先锋的行情如火如荼的政策背景和强大动力。
新股扩容节奏显著放慢曾记否,在2016年—2017年,每周宣布新股额度10-12家,被称为“新常态”。两年来,共有650多家新股上市,导致市场供严重大于求。更为严重的是,1-3年后,数倍于这些新股首发募资的大小非,便不计成本地减持出逃。更有甚者,上市才3个月,在股价57元时,大股东便以10元价格将股权全部质押给券商进行融资,逃之夭夭,而今股价跌破了5元。这哪里是为了支持实体经济而上市?可以说,扩容大跃进是压垮市场的最主要的原因。
而自10月19日2449点以来,新股发行上市的节奏破天荒地减缓:有一周为空白,其余各周都是每周1-2只新股。这种新股扩容的节奏,比2015年大牛市前的2014年5月、证监会宣布的“今年后7个月新股发行不超过100家”还要宽松。
近期机构和大量个人投资者火速进场,日成交量急速放量,由原来的2000多亿放大到本周五的4757亿,日均量4170亿,几乎增加了一倍。放慢扩容对重塑投资者的信心、激发市场活力,有巨大的作用。希望这种扩容慢节奏不要轻易改变。
鼓励上市公司大规模回购就在上周连跌5天,上周五收盘再度跌破2600点时,深夜10点,证监会、财政部、国资委联合发布《关于支持上市公司回购股份的意见》,提出回购的重点是20个交易日跌幅达到30%,以及跌破净资产的个股。同时对上市公司的回购提供融资支持,央行行长易纲的说法:“央行将为上市公司股权投资提供融资支持”。言下之意,为了支持上市公司回购,可以动用银行贷款等一切融资手段。
这显然是中国股市前所未有的实质性维稳股市的手段。美国股市之所以走出10年大牛市,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上市公司每年用3万亿美元回购股份,缩减了股票流动性,提供了股市上涨的动力。
截至2018年10月12日,已经公布股份回购预案的上市公司共822家,预计回购股份163.5亿股,以最近20个交易日的平均收盘价进行测算,预计这部分回购将为市场带来1114.08亿的增量资金,随着指数和个股的走高,预计带来新增资金1500亿元以上。
可以说,本周的大涨,直接与回购的利好刺激相关。
告别了狂炒大盘蓝筹股的“二八”现象
诚然,在2015年,国家队为了稳定市场,动用巨资拉升大盘蓝筹股,对指数脱离危险区、稳定投资者情绪,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自2016年-2017年,由于过度地强调“市场只能对大盘蓝筹股进行价值投资”的观点,对其他风格投资者的投资中小盘股的行为进行打压,遂吸引了国家队、公募基金、保险资金、QFII、RQFII等几乎所有的机构资金,都集中到金融股为代表的大盘蓝筹股、“喝酒吃药”为代表的白马股、家电食品为代表的绩优股当中去。导致整个市场只有大盘股在大涨,大盘指数在虚涨,对大盘蓝筹股的价值投资变成了投机炒作。
市场长时期的“二八”现象,迫使投资者对中小盘股进行一轮又一轮的疯狂杀跌,“中小盘股终将跌到几角几分的仙股”的舆论误导更是雪上加霜,898只股票的股价跌到了1-5元。跌势比2012年底时任证监会主席大力号召“只有大盘蓝筹股有罕见的投资价值”,使创业板暴跌到585点时还要惨,终于引发了95%、3500多家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危机。
错误和挫折教训了监管部门。所以,从2449点以来,人们再也看不到国家队狂拉大盘股、狂拉指数的“二八”现象了。每天都是白线在下,黄线在上的“八二”现象,大盘股、蓝筹股重回搭台的角色,进行中长线投资。
从10月18日到11月16日,上证50从2369点涨到2461点,涨幅仅3.89%;沪深300从3044点涨到3257点,涨幅7%;上证综指从2486点涨到2679点,涨幅7.7%。但是,深成指从7157点涨到8062点,涨幅12.65%;中小板从7234点涨到8219点,涨幅13.62%;创业板从1205点涨到1403点,涨幅16.44%;代表中小盘股的中证500从4018点涨到4559点,涨幅13.47%。
可见,只有当A股市场废弃“二八”现象,回到“大盘股搭台,中小盘股唱戏”、“轻指数,重个股”的格局,才能提振中小投资者的信心,吸引新增资金,激发市场活力。
监管层减少对交易环节的干预过去几年,监管层反复向市场灌输所谓的“价值导向”,一再反对人们“炒小、炒新、炒差,炒重组、炒高送转、炒题材”,并且,对连续十几个跌停的个股从来熟视无睹,而对2个涨停的个股就要发异常波动公告,对4-5个涨停的个股就予以较长时间的“特停”。在盘中,还对大单买进和卖出的机构和大户,用电话进行劝诫、警告,甚至冻结账号。这便使市场被管死了,个股“万马齐喑”,大盘死气沉沉、久盘必跌。
直到10月30日,当大盘在跌到2521点、眼看2500点将再度跌穿时,10点30分,证监会在官网上罕见地在盘中交易时段发出三点声明,其中第二条便是:“优化交易监管,减少对交易环节的不必要干预,让市场对监管有明确预期,引导增量中长期资金入市”。对此,许多投资者都认为,这是证监会为激活市场活力发布的最大利好。
此后,场外资金踊跃进场,个股的活跃度大幅增强,黑马股迭爆。
先是涌现出3匹黑马:恒立实业从2.42元飚升至10.48元,15天中14个涨停板,涨幅高达333%;绿庭投资9个涨停,从2.46元涨至6.94元,涨幅高达182%;*ST尤夫从5.89元涨至17.33元,涨幅高达194%。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效应扩散后,又冒出了9匹黑马:德新交运从10.38元涨至38.86元,涨幅高达274%;市北高新从3.01元涨至9.16元,连续10涨停、涨幅高达204.3%;上海三毛从6.6元涨至14.86元,涨幅125%;九鼎投资从10.78元涨至25.39元,涨幅136%;光洋股份从3.69元涨至9.85元,涨幅167%;张江高科从7.82元涨至18.27元,涨幅134%;鲁信创投从8.01元涨至20.92元,涨幅161%;华控赛格从2.18元涨至4.68元,涨幅115%;宏业股份从4.7元涨至13.61元,涨幅190%。其他如大众公用,电广传媒、亚振家居等一大批个股均闻风而动,涨幅接近100%,还有大批中小盘、中低价股涨幅达到30%-50%,一场中小盘“低价股革命”,正如火如荼地展开,俨然是一派大牛市的气象。
除了对违法违规坚决零容忍外,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把市场交易的事情交给市场,交给投资者,让他们获利自享,风险自负。这个转变好!得人心!只是希望不要政策多变!
对并购重组由抑制转为大力支持2016年9月,为了整治并购重组中的某些乱象,监管层发布了被称为史上最严的重组新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此后两年,最容易激活市场的并购重组,骤然转冷,偃旗息鼓。大批原本有并购重组和国资改革预期的绩平股、绩差股尤其是ST股,失去了资源优化配置、转型升级的机会。主力机构夺路而逃,投资者纷纷割肉杀跌,股价普遍跌去70%-90%,从而拖累了整个价值中枢快速下沉,导致了国有资产和民营企业家资产的大幅贬值,对实体经济构成了重大打击。
直到2018年下半年,证监会才开始政策转向,多次表态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从10月8日到11月1日的短短21天时间里,监管部门先后发布“小额快速”并购重组审核机制、放开配套融资“补流”用途、新增并购重组审核快速通道类型、缩短被否IPO企业并购重组上市间隔期、试点定向可转债并购等6项规章制度,极大地优化了并购重组市场流程,增加了市场流动性和机构投资者参与度。10月30日证监会盘中声明的第一点,就是:“创造条件,鼓励上市公司开展回购和并购重组”。
11月14日,经济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把‘壳股’定价权交给市场无需过度担心短期涨跌》中指出:“在依法、全面和从严监管的机制下,把‘壳股’的定价权交给市场,让‘无形之手’发挥定价机制和优胜劣汰的作用,要比单纯依靠行政手段干预并购重组更有利于引导预期、稳定预期”,激发了大批有望扭亏为盈的ST股连续涨停。
11月16日,证监会发言人又表示,证监会修订发布股票并购重组相关内容规定,其中包括不再强制要求披露交易标的预估值,方便并购双方展开交易对话。这就为一大批绩差中小盘低价股,提供了通过并购重组、转型升级、做优做强的方便机会。遂使近期一大批有望国资改革、并购重组的中小盘、中低价、小市值股,以及有望扭亏为盈、摘帽摘星的ST股持续上扬,使这个资本市场最有魅力、长盛不衰的题材,重放光芒。
从某种意义上说,近期创投、科创园区概念股的活跃,正是放宽并购重组政策的有力表现,对激发市场活力、营造财富效应,产生了巨大作用。
化解股权质押危机才是正道原先很多人被4.3万亿元的股权质押危机吓破了胆,认为,若政府不向国家队大量注资救市,这场危机便无解,为了能活下去,只有不计成本地割肉离场一途。但是,由于政府高层和监管部门采用了以上6个改变监管理念的思维、拨乱反正的措施,并向市场提供了一系列新的政策热点,如回购概念、科创概念、科创园区概念、上海自贸区芯片区概念、长江三角洲一体化概念、并购重组概念、国资改革概念、自主核心技术概念(芯片、软件、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低价小市值概念等,遂在上证50(2461点)、沪深300(3257点)、上证综指(2679点)仍远离国庆节前2606点、3438点、2821点的情况下,绝大多数的中小盘股,却早已超越了国庆前的股价,大大跑赢了大盘。
而股权质押危机主要体现在中小盘、中低价的民营企业股,这与广大中小投资者手中持股具有很大的一致性。监管层容忍中小盘、中低价、并购重组股的持续大幅上扬,正显示了本次靠政策和发动“人民战争”来救市决策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按照目前这样的“大盘指数小涨、多数个股大涨”的格局(本周五大盘也站上了60日均线),以及所产生的日益增长的财富效应,我相信,必定会有更多的投资者携新增资金跑步进场,其威力远胜于MSCI、沪股通、深股通等境外资金。
作为投资者,在控制仓位的前提下,当积极参与到上述热点中去。对短期涨幅过大的黑马股,尽管富贵险中求,但还是要注意风险,尽可能分散持仓,选择刚从低位放量启动的中小盘、中低价、高成长性的“未来黑马”,注意波段操作,轮动操作,实现收益的最大化。(金融投资报)
黄湘源:A 股独立行情未免言之过早
中国股市需要的也许并不是政策救市,而是围绕市场资源配置和投资回报功能优化的改革开放再出发。在这之前,不要说什么独立行情不独立行情都未免言之过早,更重要的是,越是有可能背离经济发展趋势的独立行情,也就越是有可能背离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和投资回报之功能定位越远。
在美股连续下跌的时候,A股并没有像有些股市一样跟着下跌,反而连涨了好几天,这是不是表示A股有可能走出自己的独立行情呢?
其实,如果这也可以算是A股的独立行情,人们此前也许并非鲜见。就在这次美股开始走下坡路之前,A股并不是没有显示过这种所谓的独立行情。只不过A股的所谓独立行情并不是人跌我涨,而是人涨我跌,甚至还是跟跌不跟涨,以至于美股大牛市连涨了九年多,而A股在同样的时间里,除了2015年那段为时也不算多长的杠杆牛市之外,大部分时间都处在跌跌不休之中。特别是在过去的三年,美股大幅上涨,不断创出新高,A股却在不断下跌,好不容易才上涨了那么一点点,却很快就跌回原处,甚至还创出新低。
实证研究显示,A股和全球主要资本市场走势的相关性只有0.3,远低于全球大多数国家市场之间的关联度。比如,发达国家之间市场走势的关联度,一般都在0.6到0.8之间。即使是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它们同发达国家市场走势的关联度也普遍高于A股。如果说这就是A股的独立行情的话,那么,这对于A股的广大投资者来说究竟是幸还是不幸呢?不同的视角,不免得出不同的结论,这也许也是不奇怪的。
美股前期的持续牛市,如果说是经历了金融危机的美国在这些年来逐步复苏的经济形势的必然反映,那么,这种晴雨表的功能,为什么一到中国就不灵了呢?其实,中国尽管目前在经济上依然还属于新兴国家,但是连续十多年一枝独秀的高增长模式,不要说远非美国的低增长可比,就是在全世界也是极为罕见的。然而,令人纳闷的恰恰不是别的,而是经济形势虽好,股市的走势却实在令人不敢恭维。在A股还不到30年的不算太长的历史中,尽管并不是没有出现过牛市,但熊市的时间竟然是牛市的两倍之多。这到底又是怎么回事呢?
值得注意的是,在A股为数不多的9次牛市中,除了少数的几次外,大多无不带有政策市的特征。政策市所曾经带来的牛市,虽然好景不长,却在中国股民心中种下了浓重的政策市情结,也让后来那些决定政策和执行政策的人们产生了莫衷一是的条件反射。一方面,他们依然深深地执迷于可以运用政策调控股市的行政权力;另一方面,却又不由自主地产生了对政策性牛市的某种恐惧症,生怕一不小心就被戴上人工造牛的帽子。可是,世界上哪有什么又要牛儿跑又要牛儿不吃草的事情呢?A股每每欲涨反跌的这种惯性,在某种意义上,不妨也可以说正是监管思想之矛盾性首鼠两端的集中表现。
事实上,A股每一次的蠢蠢欲动,几乎无不可以说是与政策上所表现出来的某种较为强烈的市场化倾向分不开的。这一次恐怕也不至于有太大的例外。如果不是政策面对围绕解决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危机出台了那么多的利好政策,诸如鼓励回购、松绑借壳上市、允许再融资募集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债务等等,无不再次唤起了人们对政策救市的期待。“减少对交易环节的不必要干预”,更是说到了被“监管、监管、再监管”给搞怕了的投资者心里,一言既出,犹如石破天惊,立马就在市场一石激起千层浪。投资者心里就像开了一扇窗,市场化的春风似乎又吹醒了人们对牛市的希望。不过,正是因为目前这么多的政策利好,依然还是不免带有强烈的政策市色彩,人们什么时候才能够对政策市不产生哪怕一点点的怀疑呢?所以,这些日子的连续反弹尽管让人欣喜,如果要想成为信心满满的独立行情,恐怕还并不容易。
尽管被压抑了太久的市场本身也潜藏着强烈的反弹动能,但是,目前指数的上方,毕竟还有着有待冲破的压力线。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越是需要不断打强心针的行情,就越是难以持久。这也是为以往的市场实践所一再证明了的。在笔者看来,中国股市需要的也许并不是政策救市,而是围绕市场资源配置和投资回报功能优化的改革开放再出发。在这之前,不要说什么独立行情不独立行情都未免言之过早,更重要的是,越是有可能背离经济发展趋势的独立行情,也就越是有可能背离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和投资回报之功能定位越远。反之,亦然。也就是说,真正利好投资者的,只能是市场真正独立意义上的晴雨表行情。谓予不信,不妨拭目以待!(金融投资报)
桂浩明:没有游资股市也不完整
■申万宏源证券
近段时间,沪深股市个股活跃度明显提高,特别是一些业绩不佳、前期下跌较多的股票,出现了成交放大、股价大幅上涨的局面,其中有的甚至连拉涨停,即便是上市公司乃至监管部门连续发出警示风险,也没有能够抑制其飙升走势。有人说,这是“游资又回来了”,当然还有更多的投资者,对这种状况表达了某种担忧。
说到游资,其实这只是一种约定俗成的提法,并没有标准定义。通常人们把那些热衷于集中力量在个股上进行短线,甚至是超短线交易的资金,称之为游资。其操作特点是大进大出、快进快出,买卖举措较为凶悍,往往拉高迅速,出货时则不计成本,动辄就会搞出“天地板”之类的状况。在2015年上半年的股市行情中,游资的这种操作十分火爆,达到了近乎疯狂的程度,而这也为随后股市的暴跌埋下了伏笔。从那以后,有关部门加大了对游资操作的监管力度,股票如果被连续拉升会要求停牌核查,参与其中的股东账户则会收到警示函,有的还会被暂停交易。与此同时,对于作为游资炒作对象的高送转、资产重组等行为,审核也十分严格。有了这些多管齐下的监管措施,这两年来游资在市场上的活跃度大为降温,股市也因此变得相对平静了许多。当然,少了因为游资炒作而出现的妖股,也有人觉得股市似乎显得有点寂寞了。
无需讳言,游资的存在,特别是它们的那些操作模式,的确与一个成熟市场所应该具有的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特征有着很大的距离,而且它们在向市场提供流动性的同时,也的确造成了价值体系上的某种紊乱;而且不可否认的是,其在操作中的某些行为,也是游走在监管红线附近,打擦边球的现象也是经常会出现的。所以,游资的存在,在市场上一直有着很大的争议,并且受到了较大的监管压力,一度运行空间也是被大大压缩了。
但是,换个角度来说,如果游资的交易行为本身并没有触犯现行的交易规则,而且其资金来源以及组成形式也是合法的,那么其买卖股票的权利还是应该得到保护,人们不应该以交易方式以及选股思路上的差异而予以剥夺。作为一种操作模式,也许它在一定阶段是获得了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收益,但不可否认也承受了较大的风险,所支付的代价更是不小的。因此,简单地认为游资的存在就是“割韭菜”并不符合实际,将其驱逐出市场,或者是予以严格的限制,也是没有必要的。事实上,在前几个月,当游资减少了它们在市场上的操作后,股市不但成交量下降很多,而且在很多投资者看来,活力明显不足。也许,这类似于养鱼的池塘,在没有了鲶鱼以后,别的鱼未必会活得更好。俗话说,没有泡沫的啤酒是水,延伸一下,没有游资的股市是什么呢?至少就中外股市现行的状况而言,大概也是不那么完整的。
毫无疑问,我们应该倡导长期投资、价值投资,鼓励更多的投资者树立这样的理念。但与此同时也必须承认,世界是多元的,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投资偏好,以及不同的投资方式,这不能强求一律。因此,股市上出现游资以及游资的炒作行为,监管是必须的,要防止其发生违规行为,破坏市场的公平,损害其它投资者利益,但对于其依法进行的交易,即便带有强烈的短线炒作色彩,也是需要心平气和地予以接受。这不是容忍,而是尊重其存在。最近,有关部门明确表态,要优化监管,维护交易的通畅,在这里所传递出来的信息,核心就是保护一切合法的交易。所以,游资在当今的活跃,人们不妨以宽容的心态来对待,不必大加讨伐。当然,这里的前提是其行为要合规,并且是遵守市场秩序,不妨碍市场的基本稳定。(金融投资报)
郭施亮:巴菲特增持苹果有何启示?
巴菲特近年来积极看好苹果,并不仅仅因为苹果的全球影响以及其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而是已经把苹果定位为电子领域的可口可乐,作为一种消费品来看待。对于长期钟情于消费股的巴菲特,假如把苹果当成了一个颇具全球影响力的消费品上市公司,那么这恰恰迎合了巴菲特长期投资的口味。
巴菲特掌管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是目前全球价格最高的上市公司。然而,对于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超高股票价格,一方面来自于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长期不分红,注重投资复合收益率的特征;另一方面,则是离不开巴菲特以及其核心管理团队的投资智慧,而巴菲特稳健的投资策略,加上美股市场长期牛市的大环境,也成就了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投资奇迹。但从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最新的季度持仓来看,其投资风格却出现了一定的变化。
具体而言,巴菲特清仓了沃尔玛、赛诺菲,增持了苹果等上市公司。其中,时至目前,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持有苹果股票接近2.53亿股,而作为全球科技股龙头的苹果公司,如今却成为了巴菲特掌管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重仓股,确实出乎了市场的预期。但随着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持续增持,目前已经稳固了苹果公司第二大股东的地位。
实际上,对于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建仓苹果,也并非今年才开始,而是在2016年初就开始布局苹果,当时苹果股票价格不足一百美元。但是,在最近两年时间内,巴菲特持续增持苹果公司,期间苹果公司也一度突破了万亿美元市值,或多或少为伯克希尔·哈撒韦带来了较好的投资回报。
对于早年曾经表示不涉足科技股的巴菲特,如今却风格转变,并把苹果作为伯克希尔·哈撒韦的重仓股,似乎显示出巴菲特的投资策略有所转变,而他的投资思维也开始紧跟时代步伐。但对于股票价格步入瓶颈,且销售量不及预期的苹果,巴菲特重仓苹果就真的有足够的把握吗?
或许,股神的投资世界,我们普通人很难理解,但相信身经百战的投资大师,加上拥有极高智慧的核心管理团队,会有着独特的判断思维。不过,对于苹果而言,与其把它当作科技股企业,还不如当作一个非常具有诱惑力的消费品公司。
确实,对于巴菲特而言,近年来积极看好苹果,并不仅仅因为苹果的全球影响以及其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而是已经把苹果定位为电子领域的可口可乐,作为一种消费品来看待。对于长期钟情于消费股的巴菲特,假如把苹果当成了一个颇具全球影响力的消费品上市公司,那么这恰恰迎合了巴菲特长期投资的口味。
多年前,巴菲特曾表示自己不投资科技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无法给高科技股进行估值,且科技企业的寿命与竞争优势比较有限。作为全球科技龙头的苹果而言,自身还是存在着科技创新持续性不足、销售量不及预期等问题,但其与众不同的地方,则是苹果的全球影响力很巨大,用户粘性、产品粘性非常高。
除此以外,更值得巴菲特关注的地方,莫过于苹果的强大现金流。多年来苹果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非常丰厚,这足以给苹果创造出不少的奇迹。至于近年来苹果股价的持续上涨,仍与其长期股票回购有关,加上其每年分红力度很强,即使短期面临着一定的预期风险,但始终很难撼动其全球核心地位。
需要注意的是,在巴菲特转变投资风格,或面临仓位调整的背景下,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却面临着一个比较严峻的问题,那就是公司的现金储备创出了历史新高。纵观历史上伯克希尔·哈撒韦现金储备创出新高时,多警示出一定的投资风险,这同时暗示出现阶段内无论是美股市场,还是其余主要股票市场的投资标的,似乎很难满足巴菲特的筛选要求。由此可见,从某种程度上分析,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现金储备,会是衡量市场整体风险的一个判断依据。至于巴菲特及其核心管理团队,在接连增持苹果公司股票的同时,同样也会考虑到这一风险因素,而他们的投资举动,或许有着更深层次的考虑。
伯克希尔·哈撒韦的现金储备创出历史新高,从一定程度上暗示出全球市场的投资风险。但是,纵观近年来全球股票市场的表现,却存在明显的分化。一方面是以美股市场为代表的股票市场持续创出历史新高,且自2009年低点出现数倍以上的涨幅;另一方面,则是以中国股市为代表的新兴市场走出了调整走势,并提前美股市场出现了大幅回调,两者之间的估值水平发生了较大程度的变化。
实际上,从近年来的外资净流向来看,已有部分先知先觉的外资开始试探性布局A股市场。或许,在外资看来,与美股市场身处历史高位区域的走势相比,A股市场更像是一个避险渠道,而近期美股的大跌,也似乎并未冲击到A股,A股的独立性似乎在逐渐提升。
在全球资本市场加快开放、全球资本加快流动的背景下,出于全球资产的配置需求,资金总会寻找更安全、更具潜力的投资去向,而对于美股市场身处历史高位区域,经过大幅调整的A股市场,似乎更容易满足全球资本的避险需求,而A股市场部分优质核心标的估值水平与投资价值,也逐渐获得了部分外资的认可。
伯克希尔·哈撒韦的现金储备变化,往往具有一定的判断参考性,而对于伯克希尔·哈撒韦现金储备创下历史新高的情形,可能也预示着高风险投资市场的调整压力。对于资本而言,本身具有灵敏嗅觉,或许早已找好了避险渠道。(金融投资报)
刘柯:科创板渐行渐近高科技牛蓄势待发
科创板渐行渐近已是事实,最快可能明年上半年即与大家见面。日前,上海证券交易所召集国内主要券商投行业务负责人就科创板举行专题研讨会。会上透露的信息显示,科创板会以较快速度推进,预计本月底下月初将会推出设立科创板的征求意见稿,最快明年一季度首批企业可在科创板挂牌。
在这次会议上,有很多信息需要消化,特别是有几个关键词需要梳理一下。第一个是“挂牌企业预计20家左右”,和当初中小板和创业板开设时很像;第二个是“以高科技企业为主”,换言之不是创业型企业,还是需要一定盈利或市场地位的;第三个是“上交所审核,证监会核发批文”,这是注册制渐进式改革一大步,最先几批还是要把把关;第四个是“定价放开”,市场发现价格,这也是注册制改革的关键一步。
首先分析一下“挂牌企业预计20家左右”对市场的影响。哪些企业能首批挂牌一度是市场关注的焦点与热点,甚至有一个包括洪流科技、深圳进化动力、易点租、掌勺等首批挂牌企业名单的传言流出,不过随即上交所予以了否认。市场对首批挂牌企业很看重的原因很简单,科创板首批挂牌企业必定质地要好,要有榜样示范作用,深层次含义就是优质优价,因此参股这些公司的企业自身价值也会水涨船高。其实从这个意义上说,上述传闻的名单也不是很靠谱,因为没有一家是耳熟能详的新兴产业独角兽或者优势企业。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首批20家挂牌企业肯定是好企业,参看当初中小板和创业板开板的情况,第一批质地都不错,而且涨幅都很大,市场追捧的热情很高。
从市场机会来说,当这个20家挂牌企业的具体名单出来以后,参股公司、可类比的已上市公司都会水涨船高。大家可以从北京、上海、深圳、杭州这几个新兴企业云集的地方多选选多看看,知名度要大,行业排名要靠前,机会会比较大。
其次是首批挂牌企业将“以高科技企业为主”,已经明确了首批挂牌不是初创的创业型企业;也就是说,首批挂牌企业还是需要有一定盈利或市场地位的。这和第一点首批20家挂牌企业必须是好公司,市场肯定给予优质优价相对应。而这样的公司,现在数都数得出来有哪些,各个战略新兴产业排名靠前的企业就那几家,大概不会跳出这个圈子。从市场机会来看,与其去追哪些上市公司有参股这些好公司独角兽,不如选择已经在A股上市的优质科技股和独角兽,因为这些公司的参股企业股权收益尚不确定,但比价效应却能立即体现。比如最近上市的很多独角兽企业,华大基因、迈瑞医疗、药明康德和宁德时代这些,放到科创板来比较依旧是行业翘楚。
第三分析一下“上交所进行审核,证监会核发批文,科创板上市企业实行IPO定价放开”这一提法。对应前面的预测就是注册制改革,审核权下放一线交易所,优质优价。因为科创板伴随的是注册制的试点,以前市场担心注册制一来大批公司就会蜂拥上市,其实这只是幻想,注册制是市场发现价格,好公司给好价,差公司没人要发都发不出来,承销商自己包销,没人玩垃圾股了。因此,“IPO定价放开”这一提法尤其值得关注,是可能IPO发行价格会很高,会一步到位,留给二级市场的机会不多,但承销产业链的责任也会更大,况且这些公司的估值不会低,市场最后也会接受优质优价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在这种预期下,现有A股的优质科技股独角兽也会跟着这个估值往上走。
综上所述,科创板的到来,对现有A股来说也是一个机会,优质科技股、独角兽、参股科技股的企业,将在科创板推出之前实现一个跨年度的行情,这可能是今年年底到明年上半年的主流投资机会。(金融投资报)
曹中铭:游资炒作被监控“妖股”并无“通行证”
近期,沪深股市表现最抢眼的股票,非深市的恒立实业莫属。从10月22日开始,截至11月13日的14个交易日中,该股出现13个涨停。若从10月19日的最低价测算,恒立实业股价上涨近3倍,远远高于同期深成指的涨幅。恒立实业因此被市场认定为不折不扣的“妖股”。
事实上,目前市场上像恒立实业这样的“妖股”并不在少数,同是壳资源股的绿庭投资,其间最大涨幅已经实现翻倍。此外,市北高新11月5日以来已连续7个交易日涨停。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个股虽然涨势如虹,但上市公司基本面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难以支持股价在短期内如此上涨。也正因为如此,相关上市公司频频发布风险提示公告。然而,在市场的大肆炒作下,风险提示并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针对这种现象,11月13日晚间,深交所发文称,近期,恒立实业、*ST长生等股票交易异常,累计涨幅较大,股价已严重背离公司基本面。对此,深交所密切关注,重点监控,逐日核查,并发出关注函件,督促相关公司强化风险揭示。
在股市走势并不明朗的背景下,恒立实业等有如此惊艳的表现,应该说是多方面因素作用下的结果。从政策面上看,10月20日晚,证监会修改并购重组政策,将IPO被否企业筹划重组上市的间隔期从原先的3年调整为6个月,客观上导致上市公司的壳资源升值。30日,证监会罕见地在盘中发布三大声明,其中包括优化交易监管,减少交易阻力,增强市场流动性等方面的内容,某种程度上为游资等进场操作个股提供了“制度”上的支持。
从市场面上看,恒立实业股价持续上涨,是市场资金持续炒作的结果。这从该股龙虎榜所透露出来的信息就能得到印证。此外,该股股本较小股价较低,亦是其成就“妖股”不可或缺的重要原因。该股总股本不过4.25亿股,在启动前,股价低于3元。盘小价低,十分有利于游资进行炒作。
证监会声明中优化交易监管,减少交易阻力,增强市场流动性的举措,本质上是监管部门为减少对交易环节的不必要干预,让市场对监管有明确预期,让投资者有公平交易的机会,亦是其时市场维稳的一部分。其实,证监会日前出台的《关于完善上市公司股票停复牌制度的指导意见》,个中也不乏出于减少交易阻力,增强市场流动性的目的。
但是,优化交易监管,并不意味着市场就可以为所欲为,也不意味着市场的交易行为不存在任何的监管阻力。实际上,无论是游资,还是机构投资者,炒作任何一只股票,均须按章而行,不能跨越法律法规与监管的红线。否则,就无法通过监管阻力这一关。
其实,市场游资等对于恒立实业的炒作,涉嫌操纵市场。现行《证券法》第七十七条规定了禁止任何人操纵市场的行为,其中就包括单独或者通过合谋,集中资金优势、持股优势或者利用信息优势联合或者连续买卖,操纵证券交易价格或者证券交易量等,游资等对于恒立实业的炒作,就涉嫌利用资金优势操纵证券交易价格,这为法律所不容。
所以,对“妖股”进行监管,增加“妖股”的交易阻力是非常有必要的。证监会提出要优化交易监管,但绝非是为游资等操纵市场提供“护身符”,更不是其肆意妄为的“通行证”。在减少交易阻力,增强市场流动性问题上,更应该奉行“市场的归市场,监管的归监管”的原则,绝不能为了一时维稳,而损害了市场的长远利益。(金融投资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