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18-11-16 21:35:22讯:
曾在今年5月做空港股上市公司新秀丽、8月份盯上中概股万国数据的沽空机构Blue Orca,这一次将目标投向了“五环外”的拼多多。
11月15日,沽空机构Blue Orca发布篇幅长达42页的沽空报告,称拼多多夸大营收和商品交易总额(GMV),该平台的业务并没有很高的价值,并以市销率估算,该平台股价应较前一日收盘价跌去59%。
但沽空当天,拼多多股价并没有出现暴跌,相反截至收盘,拼多多上涨6.42%,报20.38美元。
从今年Blue Orca的沽空战绩来看,似乎都不太理想,五环外的流量收割是一个多么庞大的市场,或许Blue Orca根本无法想象。但这正是拼多多成立不满三年就赴美上市的核心竞争力——下沉用户,发现“五环外”的消费需求。
沽空机构Blue Orca是如何做空拼多多的?
通常而言,沽空机构就像一只秃鹰,紧盯上市公司漏洞,一旦发现目标就着手调查,撰写沽空报告,威力巨大,而这个漏洞通常就是财务数据作假。这一次, Blue Orca将目光投向被称为五环内都看不懂的新经济公司——拼多多,并撰写了长达42页的沽空报告,根据报告,Blur Orca做空的理由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1。拼多多高估营收低估亏损
做空报告中指出, 拼多多在招股说明书中仅两家VIE子公司就贡献了该公司2017年的全部收入,然而提交给中国政府的文件(SAIC)中,这两家VIE子公司的总收入仅为12亿元人民币,该备案文件显示,拼多多的两家VIE子公司产生的收入仅为7.06亿元,这比该公司在SEC的备案文件中报告的收入少了36%。
拼多多报告称,2017年在中国的净亏损仅为4.17亿元。但若把拼多多的两家VIE实体及其母公司(一家外商独资企业)的净亏损加起来,SAIC备案文件显示2017年拼多多在中国的净亏损为6.89亿元,这比披露给美国投资者的亏损额要高出65%。
2。 低报员工人数和人力成本。
具体来看,拼多多官网显示的数据与其披露的员工人数自相矛盾。拼多多在招股说明书中表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公司总共有1159名员工。但其官网声称,该公司在2017年12月和2018年1月拥有超过5000名员工,是提交给SEC文件数据的4倍有余。根据其官网披露的员工人数,Blue Orca估计其2017年实际人力成本为7.16亿元,比其在SEC财务报告中声称的高出4.89亿元人民币。反过来,Blue Orca认为这也支持了前面的论点,即拼多多的亏损远高于其在SEC备案文件中所披露的。
拼多多声称2017年每名员工产生的GMV为1.67亿元人民币,效率远高于阿里巴巴(每名员工1.2亿元)和京东(每名员工3900万元),这似乎不太可能,若用拼多多官网上公布的员工人数来计算,其每名员工GMV仅为5300万元,这一数据与行业平均水平相当。
3。 一个可疑的未披露的关联方
2009年,拼多多创始人兼董事长黄铮创立了电子商务服务公司“乐其”,但拼多多从未在招股书中提起这家公司。有证据证明,截至2018年10月之前,乐其和拼多多之间存在关联交易。
此外,乐其还发布了很多关于拼多多的招聘信息,包括拼多多活动运营专员和公关经理等职位,办公地址位于上海绿地商务大厦,但调查发现拼多多也在此办公,其员工表示他们是乐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事业部。
因此有理由怀疑,乐其正在秘密承担拼多多的部分人力成本,这本应该出现在拼多多的SEC财务报表上,也将加大其亏损,并削弱其运营效率。
4。 虚报GMV
Blue Orca从交易模式、支付手续费、支付佣金费、应付账款和现金周期等几个方面分析,认为拼多多或存在夸大GMV的情况。
首先,Blue Orca认为双重偶然(Double Contingency)导致GMV虚高。第一,用户产生购买行为但尚未支付款项,订单会在24小时内失效,平台会将该笔交易记录GMV,第二,用户发起了拼单,如果24小时内没有成功,订单也会失效,但同样将该笔交易记录GMV。
拼多多在其官网上表示,不对交易收取佣金,但承认其代表第三方支付平台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收取0.6%交易费。如果拼多多电商平台中每笔交易产生0.6%的交易费用,那么从逻辑上讲,以拼多多披露的交易量计算,拼多多2017年和2018年一季度实际的GMV应是1170亿元,这与其报告的上述五个季度GMV共计2070亿元相比,少了43%。
但一位互联网电商分析师认为,只要对中国互联网商业模式稍有了解,就知道对于有一定规模的商业机构,包括支付宝和微信在内的支付机构都会提供相应折扣,以争夺市场份额,包括天猫、京东、拼多多在内的电商,通常会给给予大商家服务费用的部分减免,因此用0.6%这个交易费来反推GMV,是较为初级的商业判断失误。
5。 不合理的收入确认
拼多多明确告诉商户不收取佣金,产生的交易费用(0.6%)是代表第三方支付服务平台——如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所收取的,拼多多2017年的交易费收入为5.31亿元,但成本为5.41亿元,说明其佣金收入为零,但现行的公认会计准则(GAAP)明确禁止公司承认代表第三方收取的收入,但拼多多将第三方的代理收入归为公司的账面收入, 拼多多通过虚报收益抬高其股票价格。
基于上述五点理由,拼多多股价应较前一日收盘价跌去59%,即约每股7.85美元。
对于Blue Orca的这份沽空报告,拼多多也给出了回应:
1、公司始终坚持最高标准,财务报表中的数字完全符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规定和规则,提交的文件符合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并经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审计。
2、自上市首日起,与其他知名中概股一样,拼多多会经常遭遇做空机构出于获利目的的质疑。但质疑如果仅为获利,往往观点先行,再进行如“鸡蛋里挑骨头”一般的寻证。对于这样过程得出的结论,本来并不值得一驳。
3、正如我们在致股东信中所言,团队如果在不安中醒来,永远不会是因为股价波动,而只会是因为对消费者真实需求变化的不了解,以及消费者对我们的不满意乃至抛弃。为此,拼多多全员期权锁定三年,面对质疑先求责于己,拥抱公众的监督,拿出钉钉子精神,站位消费者,一个一个扎扎实实解决实际问题,服务好最广大消费者。
4、善意解读的价值永远大于恶意的揣测。面对做空,促使拼多多思考的只会是如何坚守本分继续做实,向着成为一家对社会真正持续产生价值公司的目标不断前行。
从拼多多股价反映来看,并未受到沽空报告的影响,11月16日收盘,拼多多上涨6.42%,报20.38美元。
拼多多:五环外的消费需求
从这份沽空报告的效果来看,看上去很有震慑力但落手有点软绵绵无力,也并未抓到可以做空拼多多的重点。或许Blue Orca还没能读懂拼多多这个聚焦“五环外”生意模式的中概股。
与京东、天猫等将城市中的白领作为目标用户不同,拼多多将其指向了“中国最广大的老百姓”,在这里他们最不缺的是时间,拥有最亲密的裙带社交关系,通过熟人砍价模式、拼团模式迅速占领了白领以外的用户人群市场。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7年,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5974元,中位数22408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396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32元。从城乡结构看,2017年中国城镇常住人口81347万人;乡村常住人口57661万人。按照这组数据,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每月不到2200元,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月仅为1100元,甚至可能都比不上一个普通大学生一个月的生活费。
猎豹全球智库2017年发布的《第三季度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报告》显示,拼多多app的周活跃渗透及周人均打开次数都已经超过了京东。而在AppStore上,拼多多长期占据电商第一的位置。
双十一刚过,有券商统计出数据,2018年的双十一,全网实现销售额3143.2亿元,同比增长23.75%,其中天猫销售份额67.9%,京东销售份额17.3%,苏宁易购销售份额4.7%,而拼多多销售份额3%,为94.3亿元,虽然此销售份额远不及天猫、京东,但作为后来者如今的这个战绩也算是可观。
仅从商业性的角度来看,拼多多从来都是一个“好生意”,因为他们在平台设计上,利用消费者追求“性价比”,贪便宜的消费心理迅速聚集了巨额流量。或许,市场更应该担心的,是商家的低准入门槛而使得平台假货横行。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