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上市公司的2018年三季报披露落下帷幕。从定期财报的重要性来看,三季报仅次于年报,因上市公司一年的业绩情况已大体可以一窥端倪。
火山君为大家解读三季报整体情况。从整体情况来看,全部A股上市公司仍然维持了两位数的业绩增速,但相比去年是有所放缓。另外,从一些细化的财务指标来看,上市公司中尤其是中小企业,要想获得高速增长,仍然是任重而道远。
上市公司总体业绩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
火山君通过东方财富(行情300059,诊股)Choice金融终端统计数据看,今年三季报显示,上市公司总体业绩仍然稳中有升。3556家可比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1.89万亿元,较去年同期的28.19万亿元增长13.1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91万亿元,较去年同期的2.62万亿元增长11.01%。
扣除金融和两桶油,其余3460家可比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95万亿元,同比增长13.9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9万亿元,同比增长14.44%。
火山君注意到,相比去年三季报显示的全部上市公司净利润累计同比增速18.3%,今年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速出现放缓,究其原因,中小企业盈利增速下滑是拖累A股全部上市公司业绩的重要原因。
中小创净利润增速大幅低于收入增速
火山君请各位首先看下图,中小板、创业板、深圳主板和上证的A股业绩概况。
拥有“两桶油”和大金融的沪市主板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3.54万亿元,同比增长11.63%;实现净利润2.31万亿元,同比增长11.04%。
深市主板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11万亿元,同比增长10.96%;实现净利润2898.27亿元,同比增长10.31%。
中小板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26万亿元,同比增长19.85%;实现净利润2311.98亿元,同比增长8.51%。
创业板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9345.07亿元,同比增长18.18%;实现净利润849.49亿元,同比仅增长2.54%。
由此可以看出,主板公司相对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速基本一致,而中小板、创业板公司净利润增速大幅低于收入增速,从而拖累了A股全部上市公司的整体业绩增速。
中小创难题:经营成本增长过快吞噬业绩
火山君对成本和费用进行了分解,这就更容易看出,中小板、创业板经营成本增长过快,是吞噬业绩的重要原因。
(以上2017/2018的数据均截至三季度)
中小板2018年前三季度营业成本为2.49万亿元,同比增长21.19%;创业板营业成本为6584.87亿元,同比增长18.89%。而深市主板和沪市主板的营业成本增长率只有11.69%和12.89%。
从三项费用方面看,火山君注意到,所有板块的上市公司总体控制良好,创业板三项费用增长率只有0.25%;中小板、主板的费用增长率都在3%以内。
另一个重要数据,也说明中小企业正面临收益率下降的挑战。2018年前三季度,中小板整体净资产收益率为7.21%,较去年同期减少0.44个百分点。创业板整体净资产收益率为6.16%,较去年同期减少0.40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深市主板、沪市主板整体净资产收益率均高于中小板、创业板,且保持了稳中有升。深市主板净资产收益率达到7.73%,较去年同期上升0.01个百分点;沪市主板净资产收益率达到9%,较去年同期上升0.03个百分点。
所有企业的终极问题:如何提高经营效率
从三季报的统计数据看,几乎所有企业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资产周转效率的下降。火山君提示,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和存货周转天数就是反映资产周转效率的重要指标。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是指企业从取得应收账款的权利到收回款项、转换为现金所需要的时间。周转天数越短,说明流动资金使用效率越好。类似的指标还有存货周转天数,是指企业从取得存货开始,至消耗、销售为止所经历的天数,周转天数越少,说明存货变现的速度越快。
2018年前三季度,中小板和沪市主板的存货周转天数小幅减少。中小板存货周转天数从101.83天减少至101.50天;沪市主板从126.39天减少至123.90天。但创业板和深市主板存货周转天数均上升明显。创业板的存货周转天数从110.05天增加至120.37天,增加了10.32天。深市主板A股从215.77天上升至242.93天,增加了27.16天之多。
从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方面看,中小板、创业板、沪深主板都出现上升。中小板从76.44天上升至81.03天。创业板从118.20天上升至120.59天,深市主板从40.17天上升至42.85天;沪市主板从40.85天上升至43.48天。
当存货周转天数变慢,上市公司会面临存货跌价等风险,同时将增加仓储成本;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变慢,则会影响到企业资金使用效率,同时增加坏账风险。
中小板、创业板、沪深主板构成企业各不相同,所属行业千差万别,存货管理、信用管理也各不相同。总之,从三季报数据来看上市公司经营总体正常,业绩增速有所下滑,但仍然没有大的出格。如何保持可持续发展并提高经营效率,这是摆在所有公司管理者面前的永恒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