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实施9年的创业板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是场内市场首次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上作出的积极探索和制度安排。自实施以来,其成效如何?对投资者产生了什么影响?相关制度安排需要从哪些方面进行改善?在创业板“开板”9周年之际,上证报记者走访了多家证券营业部,找寻上述问题的答案。
多位一线证券营业部的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创业板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实施9年来运行平稳,在投资者保护和倒逼营业部服务管理制度改革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这也为深化创业板改革夯实了基础。此外,受访的营业部人士和投资者也对相关制度安排的改善提出了建议。
实施9年平稳有序运行
早在创业板正式“开板”前,《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市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实施办法》就已率先发布。
这项先行先试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原则上要求投资者具备2年交易经验,并根据投资者是否具备2年交易经验,分别设置2天或5天的冷静期;坚持现场开户原则和面对面风险教育,并要求投资者抄录自愿承担风险的有关声明;要求会员实施交易权限管理,持续对创业板投资者进行风险承受能力评估。
如何评价创业板投资者适当性管理9年来的运行成效?在采访中,多位证券营业部负责人普遍用到“平稳、有序”等关键词。
“我们在执行适当性管理制度时一直都是稳扎稳打、步步向前。事前,我们对客户做好风险揭示,并展开针对投资年限、投资经验和投资风格等方面的风险测评。对于投资经验不足或者保守型的客户,我们会进行宣导教育,会将上述判断结果明确告知客户并进一步重申创业板风险,劝导其审慎考虑是否申请开通创业板市场交易。事后,我们也会进一步深入做好投资者教育工作,切实将适当性管理工作落实到位。”招商证券(行情600999,诊股)某营业部负责人告诉上证报。
安信证券深圳前海分公司的负责人也表示,除严格执行监管部门和交易所的规定,就创业板投资者的适当性管理,公司会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业务风险自查、稽核审计、合规检查等。
多位具有20年以上A股投资经验的投资者则认为,自己所在营业部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上做了非常多的工作,包括风险提示和设置冷静期等,对开通交易后的风险预警起到了关键作用。“经验丰富的投资者起初对‘冷静期’可能会有些不屑,但经历过‘波澜壮阔’且令人难忘的市场波动后,大家都认识到营业部的风险提示工作对我们这些老股民也是很有用的。”
创业板投资者结构优化
据国信证券(行情002736,诊股)某营业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其所在的营业部,资产量越大的客户,开通创业板交易的比例越高。营业部开通创业板交易的客户比例为38%,这部分客户的资产量有80%在100万元以上,资产量在5万元以下的占比不到2%。
中投证券某营业部则透露,在该营业部开通创业板交易的投资者中,风险评级为保守型和谨慎型的占比不到3%,而这部分投资者开通创业板交易主要是为了申购新股。
总体而言,9年来,随着制度的逐步修改和完善,在市场各方的严格执行和努力下,创业板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机制在优化创业板投资者结构、强化投资者风险意识、提高创业板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
综合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9月底,仅三成深市A股个人账户选择开通创业板交易权限,实际参与创业板二级市场买入的账户仅占深市A股个人账户的两成。而截至目前,超过八成的创业板账户交易经验已满两年,创业板账户平均交易经验值高于深市A股个人账户均值;与此同时,创业板市场的中小散户占比显著低于深市A股。
中投证券某营业部负责人还告诉记者,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的实施事实上给了营业部一个很好的梳理客户分类、化解风险的机会。“引入适当性管理使得各家营业部尽可能地、尽早地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和管理服务体系。这也使得境内券商营业部在外资券商、合资券商队伍不断壮大、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能化被动为主动。”
为创业板改革发展打下基础
9年来,深交所对创业板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的改善未曾停歇。2012年,深交所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落实创业板市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工作的通知》,对会员深化落实创业板适当性管理提出了8项具体要求。2015年4月,深交所修订《会员管理规则》,专章规定“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明确了会员单位落实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的职责和义务。
“创业板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已平稳运行9年,为创业板改革发展打下较好的基础。其一体现在开通创业板权限的账户平均交易经验、平均资产量等方面均远高于市场平均数,可以推断创业板投资者群体的风险承受能力较强。其二,创业板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已推出多年,投资者已经适应并理解该制度安排,在此基础上进行市场改革具有更好的市场基础。”有资深业内人士表示。
谈及相关制度安排的完善建议,有投资者表示,希望可利用大数据等科技手段,使创业板的开通手续流程能相对简化一些。同时建议在“双录”以及抄写风险提示书等环节可根据投资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一些更加人性化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