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银行业攻坚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中银协潘光伟提出六大系统思考

加入日期:2018-10-19 14:10:21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18-10-19 14:10:21讯:

  普惠金融政策体系不断完善,金融可获得性持续提升,服务效率和质效明显提高,但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背景下,普惠金融发展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也不少。

  10月18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小额贷款公司协会联合主办的“2018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上,中国银行业协会党委书记、专职副会长潘光伟介绍银行业服务普惠金融的成效,并提出六大方面17个具体问题,对银行业攻坚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进行系统思考和探讨

  潘光伟指出,当前普惠金融领域在四大领域存在挑战。

  一是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有待进一步疏通,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风险偏好需要调整。今年上半年在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充裕,法定存贷款利率并不调整的情况下,有些地区和行业实体融资的利率略有上行。民营和中小企业仍感到资金链紧张,融资渠道不畅。3月份的数据,可能了解非金融企业和其他部门的贷款加权利率是5.96%,比去年上升了0.22个百分点。银行要在风险可控或者是承担适度风险的前提下加大对民营和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二是传统模式下,为小微企业三农、贫困人口提供金融服务的成本高,风险大的特点并未发生明显变化,商业可持续性面临挑战,普惠金融服务的内生动力不足

  三是补齐普惠金融领域制度的短板也面临挑战,缺乏系统性、制度性的安排,有些政策落实不到位,精准度不足。

  四是互联网金融等新型金融业态存在规范不足,业务异化,信息安全等问题,普惠金融领域创新面临着一些乱象,破坏了金融的生态和市场秩序,背离了普惠金融的初衷。

  针对这些问题,如何进一步提高银行业普惠金融服务质效,潘光伟提出以下思考:

  第一:如何打造良好营商环境,解决小微和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银行业是主力军,但不能靠银行业金融机构单打独斗,按照“几家抬”的思路请大家思考,如何加强财政、工商、税务监管部门的联动,做好政策传导,构建信息资源共享、合作供应的普惠金融生态环境。

  鉴于小微企业公司治理和财务报表不规范,缺乏有效担保抵押手段等情况,如何规范财务管理,完善信用系统建设,增强抗风险能力,解决小微和民营企业与商业银行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鸿沟。

  如何打造适应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的供应链金融,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进行批量授信,批量开发,提高信贷服务的质效。

  如何发展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等风险投资,发挥好VC、PE等前期资金的作用,加快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和金融创新。

  第二:如何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缓解小微和民营企业“融资贵”问题,实现商业可持续发展。

  小微业务融资成本居高不下主要是市场问题,应综合考虑市场化手段和政策化举措并举。目前大中型银行发放的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基本上浮不超过基准利率的30%,不到6%。而且还在进一步响应监管部门的号召减费让利,但是从商业银行外的市场获得贷款比较贵,江浙一带普遍在一分以上,短期过桥融资利率甚至超过三分。在这种情况下,银行业金融机构应该思考如何落实监管机构的要求,坚持量价统筹的同时,通过内部转移定价的机制,如何合理确定普惠型小微贷款的利率,进一步减费让利。

  思考怎样更好落实续贷等要求,缓解小微企业的资金周转难题,降低企业通过市场机制和市场机构获取短期周转资金的高额成本。

  鼓励初创期的企业充分利用股权融资等金融工具提升直接融资的比重。

  第三:如何进一步创新金融产品与业务模式,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

  针对小微企业短、小、频、急的融资需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应该思考如何根据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特点,提供各类综合性金融服务,真正把融资与融智相结合,变输血为造血。

  如何针对小微企业资产特点和融资需求,因地制宜,研发一些中长期的融资产品。

  如何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结构,丰富抵质押品的类型,缩短信贷流程,提升服务水平。

  第四:如何合理运用激励考核机制激发普惠金融服务的内生动力。

  普惠金融业务分散,额度小,成本利润率低,坏账率比较高,要思考如何按照监管要求细化尽职免责的办法。中银协在调研时,发现机构给中小微企业贷款都有很大的担忧,出现坏账怎么办?是不是追责?监管部门已经出台了相关的监管政策,各银行机构要细化尽职免责的办法,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更加科学合理的制定评价考核指标及绩效考核方案,进一步激发做好普惠金融服务的内生动力。

  如何合理安排独立的普惠金融的信贷计划,切实把更多的金融资源配置到实体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地满足小微、三农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需求。

  第五:如何利用金融科技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在提高效率的同时防控金融风险。

  防控金融风险,在科技先行的时代背景下,银行业金融机构一是思考如何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综合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实现对客户的精准画像和数据的挖掘分析,从而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二是如何提升大数据风控在客户营销、反欺诈、风险预警、供应链金融和数据安全等领域的应用,进而提高授信审批的效率和客户服务体验的效果。

  第六:如何建立健全更有效的风险补偿和融资担保机制。

  如何建立更加有效的风险补偿机制,探索财政贴息、银税互动等模式。

  如何共建融资担保体系,形成政府+银行+企业+保险,小微信贷风险共担的模式,加大对民营企业和三农的风险担保。

  如何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制度,进一步规范市场的发展,维护行业的良好秩序,这些问题也都有待深入研究和探讨。

  在上述论坛现场,中国建设银行副行长章更生也提出,在调动普惠金融积极性方面,一是继续给予定向降准激励,二是对大型商业银行普惠金融利率不要管控过严,三是使尽职免责真正落到实处。

  章更生表示,尽管尽职免责比过去大有进步,但总体而言还应进一步改进,特别是在各监管方面宽严相差较大。这问题如不解决,基层行怕贷的问题也就得不到解决。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