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18-1-8 10:59:25讯:
2018年首周,沪股通资金净流入82.48亿元,深股通资金净流入62.92亿元,境外资金连续8个交易日净流入A股。统计数据显示,境外资金通过沪深股通增持A股5000万元以上的个股有52只,其中增持金额在1亿元以上的有29只个股;减持金额超过5000万元的个股有8只,老板电器和海螺水泥连续四个交易日资金呈现净流出。
2017年无疑是白马股大放异彩的一年,盘点2017年深沪股通十大活跃股,贵州茅台、中国平安、恒瑞医药等都达到了翻倍的涨幅,境外资金成为白马股拉升的重要力量。高盛惊呼发现A股一个大秘密:钱都让境外资金赚走了!
投资风格转变,白马股带动指数慢牛的同时,券商高呼“回归价值投资”,中金公司称,未来5到10年境外资金在A股的持股比例有望升至10%。在当前中国产业升级、扩大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背景下,A股板块的估值中枢有望进一步提升,价值投资回归,与世界接轨只是时间问题。
然而资本市场瞬息万变,如何在众多个股中寻找最佳投资标的?境外资金作为价值投资的先驱者,他们的资金流向会成为我们前行路上的一座灯塔。我们不是机构投资者,但是我们可以跟随境外资金的脚步。为此,每日经济新闻打造的《掘金沪深股通》将会在第一时间为您提供最新的沪深股通数据,打开发现价值投资的另一扇大门,让您在投资路上做到有的放矢。
2018年首周,沪深两市收红。Wind金融终端统计数据显示,上周四个交易日,沪股通资金净流入82.48亿元,深股通资金净流入62.92亿元。境外资金连续8个交易日资金净流入A股。
▼2017年以来沪股通周资金流入额与上证指数走势图
▼2017年以来深股通周资金流入额与深圳成指走势图
上周增持金额5000万元以上个股
截止1月5日收盘,境外资金通过沪深股通增持A股5000万元以上的个股有52只,其中增持金额在1亿元以上的有29只个股。根据申万一级行业分类,大金融仍然是境外资金的首选,11只金融股上榜;食品饮料、家用电器类个股上榜次数也较多。
上周,格力电器和中国平安的增持金额均超过了10亿元,而在2017年12月总共21个交易日中,也仅有一只个股增持额超过10亿元。
沪深股通增持幅度超过20%的个股有6只,分别为水井坊、日海通讯、山东黄金、方大炭素、隆基股份和科士达。其中水井坊的增持幅度将近300%,日海通讯的增持幅度超过60%。
上周减持金额1000万元以上个股
上周,境外资金通过沪深股通减持A股1000万元以上的个股有54只,其中减持金额超过5000万元的个股有8只,分别为老板电器、海螺水泥、中国石化、京东方A、威孚高科、国电南瑞、大秦铁路和绿地控股。
减持金额超过1亿元的个股有老板电器和海螺水泥。数据统计显示,上周老板电器和海螺水泥连续四个交易日资金呈现净流出。此外,中国石化也在最近的三个交易日中遭境外资金净卖出。
数据来源:Wind金融终端
私募:从去年的价值回归走向价值发现
与去年全年市场的“二八”现象不同,上周市场总体呈现普涨格局,据Wind资讯统计,截至周五收盘,剔除去年12月以来上市的新股,上周上涨个股与下跌个股的比例为2403:807 。沪深港通最近的数据也可与行情的回暖相呼应。数据显示,去年12月27日以来,北上资金已经连续7个交易日呈净流入状态;自2017年以来,沪股通单日净买入额最大的5个交易日中有2个出现在上周。
不过,“开门红”之下,投资者要想在上周跑赢大盘仍然不是易事。上周万得全A指数累计上涨2.53%,剔除去年12月起上市的新股后,超越该涨幅的个股有1222支,占比为35.5%,可以说,在整体普涨的市场中结构化行情依然存在。
虽然上周家电、白酒等行业的白马股仍然表现相对强势,不过风头更劲的是地产、石化、传媒、建筑等行业部分公司的“逆袭”。在申万34个一级子行业中,去年表现平平的地产行业在新年的首周以7.71%的涨幅排名第一,在申万103个二级子行业中,去年表现疲弱的石化行业以9.93%的涨幅排名第一。传媒行业去年在申万一级子行业中表现靠后,行业内的不少公司已经连续两年下跌。不过新年以来,行业内的龙头公司如华谊兄弟却表现突出,上周累计上涨7.67%。
国泰君安认为,在盈利、流动性、风险偏好共振的暖窗期,可继续看好今年1~2月的做多窗口。
西南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朱斌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预计今年一季度的行情可能是全年最好的,一季度之后,行情的不确定性将加大。
1月6日,重阳投资合伙人、总裁兼首席经济学家王庆在某论坛上表示,2017年A股市场最大特点,从指数上看是慢牛市,但是有近70%的股票是下跌,只有30%的股票上涨,如果2017年是价值回归,2018年可能是要转到价值发现。实际上2017年股票市场表现一个很重要的主题是价值回归,尤其是大市值的蓝筹股有系统性重估的机会。系统性重估已经过半了,2018年的市场表现我们更多的应该关注业绩的成长带来的收益贡献,而靠估值的提升对市场的贡献可能不能过于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