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18-1-30 8:04:53讯:
对于A股银行近期的估值上涨,来自于互联互通(即沪股通和深股通)的资金似乎早有预期,甚至是其中的重要推动者之一。
《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今年新年伊始,港股资金就已经北上布局银行股,其主要是国有大行;而此前的去年12月份,港股资金的主流还是在净卖出银行股。
港股资金态度“急转弯”
北上布局银行股
如果对比沪股通以及港股通去年12月份和今年1月份的数据可以发现,港股北上资金对于A股银行股的态度可谓“急转弯”。去年年末,互联互通市场的南下内地资金更倾向于买入银行H股,而港股资金则多数选择了卖出。
2017年12月份,沪股通十大成交活跃股中有2只银行股,分别是排名第4位的招商银行,买入及卖出金额合计35.28亿元;排名第10位的兴业银行,买入及卖出金额合计19.87亿元。不过,两家银行均处于卖出金额高于买入金额的状态。此外,深股通十大成交活跃股中,平安银行位列第7位,买入及卖出金额合计29.12亿元,买入金额略大于卖出金额。港股通(沪)方面,去年12月份,十大成交活跃股包括排名第2位的工商银行,买入及卖出金额合计104.81亿港元;排名第8位的建设银行,买入及卖出金额合计42.64亿港元。两家银行的买入额均大于卖出额。
今年1月份伊始,港股资金的态度就发生了180度转弯:从卖出为主转向净买入,而A股资金对于银行H股的态度并未大幅改变,仍是频频通过净买入的方式将中资银行H股推上十大成交活跃股。
从2018年第一个交易日(1月2日)起,银行股亮相沪股通十大成交活跃股的频次明显增加,而且买入金额远高于卖出金额。当日,招商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分列十大成交活跃股第3位、第4位、第7位。招商银行买入1.46亿元,卖出0.63亿元;建设银行买入买入1.56亿元,卖出0.5亿元;工商银行买入1.15亿元,卖出0.65亿元。类似的情况在今年1月份已经进行的的19个交易日共出现了11次,在2018年第一周更是连续出现,且净买入的主要对象是四大国有银行等大中型银行。
港股资金开年就布局银行股,而且主要布局国有大行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也从侧面解释了本轮A股银行集体上涨背后的风从何来。
AH比价依旧悬殊
估值靠拢只是传说
在2015年11月份沪港通通车之前,市场曾普遍预期两地上市银行股的AH比价空间将被压缩,从理论上来讲,估值差甚至可能被抹平。
但是,市场只猜中了开头,却没有猜中结局。沪港通“通车”后,2013年和2014年长期存在的半数以上、甚至三分之二两地上市银行股H股溢价的局面确实被打破,但取而代之的并不是靠拢,而是继续反向拉大。
数据显示,截至1月26日,9家两地上市银行股A股全面较H股溢价。其中,招商银行A股溢价率为6.02%,溢价率相对最低;其余银行股中,农业银行A股较H股溢价率为9.61%,中国银行溢价率为16.14%,工商银行溢价率为20.38%,交通银行溢价率为20.75%,民生银行溢价率为24.15%,光大银行溢价率为25.09%,建设银行溢价率为27.57%,中信银行溢价率为34.69%。
市场人士表示,“同股同权的理念在跨市场后,更多的体现为收益权和表决权,而市场波动导致的不同价格并不能保证被化解,如果是长线投资,更看重于股息率等中长线收益指标;如果是短期投资,折价率高并不能与赚钱直接划等号,毕竟两个市场投资者的游戏规则不同,资金的操作思路也有很大区别。”
(原标题:港股资金新年新气象:“闪购”银行股 布局四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