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18-1-29 8:30:36讯:
储备优秀上市资源,我们还差了些什么?
培育优秀后备上市资源,为资本市场储备优秀上市资源,这是最近一段时期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与此同时,对于优秀资源的引导,也逐渐引起各方的高度重视,而与我们邻近的港股市场,近期也有系列动作,拟为优秀上市资源的引入,而作出更大的改变及让步。
实际上,这些年来,在国内资本市场中,即使是上交所与深交所之间,也长期上演着上市资源的争夺之战。受此影响,在沪深交易市场争夺IPO资源异常激烈的背景下,实际上也不断提升各自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强化自身的竞争意识。
站在全球资本市场的角度来分析,这种市场资源,尤其是优秀上市资源的争夺,就显得更为激烈。其中,对于长期采取“同股同权”模式的港交所,也在大量流失优秀上市资源的背景下,不得不对相关规则进行了修改,且逐渐引入“同股不同权”的形式,以打破长期延续的一元制模式。至于更为成熟的美股市场,则更受益于国内资本市场以及港股市场的一元制模式,而凭借其较为灵活的市场交易制度,却吸引到不少的优秀上市资源。近年来,如阿里巴巴、京东等中概股企业,也因交易规则的约束以及制度的局限,而不得不远赴海外上市,让海外投资者享受着企业高速发展过程中的成果。至于国内投资者,则仍很难参与到这些优秀企业的股票投资,进而获得企业高速发展下的发展成果。
时下,高速IPO的发行模式已经延续多时,但在高速IPO的发行模式下,不管是IPO发行数量还是IPO发行节奏等,都较以往有着较大程度上的变化。然而,从最近一段时期的情况来看,却发生了些许的变化,如IPO审核趋严、IPO否决率的提升,再到发审委把关愈发趋严等,而这系列现象,也足以体现出当前的审核模式,则是从重量到重质的转变,而企业质量的高低,也将会最终影响到市场整体的质量水平。
不可否认的是,对于国内资本市场逐渐注重质量的把关,无疑也是对以往过于注重数量与速度发行的一种反思。换一种角度思考,这也是为储备优秀上市资源做好充分的准备,而未来国内资本市场加快引导优秀上市资源的回归与上市,或许也将会成为一种趋势。
那么,对于储备优秀上市资源,我们还差了些什么呢?
首先,市场制度的约束,对于采取同股不同权模式的上市公司来说,无疑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关卡。但,针对这一问题,港交所已有作出相关的尝试,至于港交所的举动最终会否影响到国内资本市场,仍需要看港交所引导落实后的最终结果,而这也是一种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对于国内资本市场而言,也会在制度创新上更具谨慎性。
再者,则是需要优化企业排队审核流程,并对真正意义上的优秀资源进行灵活的审核安排。
近年来,国内资本市场比较流行“扶贫”的工作,而对于股市扶贫,其很大的一个看点,则是在于对部分贫困地区尤其是特别偏远的贫困地区给予相应的优惠条件,但其核心还是采取“即报即审、审过即发”的形式,其本质并未降低审核标准,仅仅属于审核程序的简化。同理,对于优秀上市资源尤其是特别优秀的上市资源,则可以采取相应的方式,在不降低审核标准前提下,简化审核流程,提升优秀上市资源的上市效率。但,对于这一举动,其核心还是在于对优秀企业的衡量与判断,而其评估标准如何,仍是一个重点问题。
此外,最为关键的问题,则是国内资本市场的土壤培养问题。
储备优秀上市资源,其核心并非让优秀企业回到国内资本市场开启轰轰烈烈的圈钱活动,也并非让优秀企业的估值瞬间飙升,并实现千亿乃至万亿级别的市值规模,从而上演新一轮的造富效应。
事实上,对于优秀上市资源的储备,并引导优秀企业的加快上市,其核心还是在于让优秀资源得以在国内资本市场中起到积极引导的作用,并把海外成熟经验引导至国内资本市场,利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与此同时,通过优秀企业的积极引导,可以点燃国内上市公司的奋斗热情,并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完成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一步步的发展与壮大。至于投资者,则通过长期投资这些上市公司股票,而获得了企业高速发展的成果,这无疑也是多方共赢的局面。
然而,遗憾的是,在国内资本市场中,融资圈钱现象不少,但敢于回报股东,敢于长期现金分红的上市公司却为数不多,即使优秀企业得以回归上市,也似乎很难从本质上改变当下的市场现状,甚至可能产生出“劣币驱逐良币”的风险问题。归根到底,还是市场发展土壤的问题,而土壤不成熟、不完善,终究还是很难起到本质上的影响作用。
由此可见,逐渐改善市场原本的功能定位,逐渐扭转上市公司重融资、轻回报的状况,并通过完善市场法律法规来为市场的健康持续发展创造出良好的法律根基,这也是逐渐完善市场发展土壤的重要前提之一。时下,对于中国资本市场而言,从高速度到高质量的转变,从资本市场大国向资本市场强国的靠拢,也逐渐成为一个市场共识,这对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对优秀上市资源的储备、为企业规范运作等,还是具有积极性的影响意义,这也是一个具有长期性的战略目标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