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17-9-27 6:34:43讯:
实体经济与金融市场走势分化,一直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问题。
连日来,多位机构人士与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沟通过程中,均提及在新的发展背景以及新的监管模式之下,业务的开展正在逐步发生变化,机构也正在寻求顺应市场的业务转型升级。
在9月24日举办的“21世纪国际财经峰会2017年会”现场,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胡家夫介绍,截至2017年8月底,在基金业协会备案的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基金已经达到6.37万亿元。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这一数据已经超过备案的私募证券类基金。
监管层不断强调的“引导资本脱虚向实、防范金融风险”,正在对不少金融机构的运行起到有效的引导作用。
机构关注焦点
“并购重组新规、规范大股东减持等政策出台后,圈子里都在探讨业务后续应该怎样展开等问题,现在更多的是要投入到国家鼓励的、符合大政策的方向去。”9月26日,北京某中型私募机构合伙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此前,基金业协会会长洪磊曾指出,大量金融资产没有转化成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资本金,而是借助金融“创新”之名,在不同金融部门之间空转套利。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不只是机构开始思考新时期下的业务适应,在监管层方面,也提出对资本出海新监管模式的探索、对私募基金如何立足服务实体经济等议题。
这也是行业规模扩大后的反映。基金业协会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底,协会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20652家,已备案私募基金60688只,管理基金规模从7月的9.95万亿增至10.21万亿元,正式突破十万亿大关。同时,截至今年7月底,112家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公募基金资产合计10.68万亿元,同比增长28.99%。
当然,实体企业对资本的渴求也从未减少。
来自国内某大型实体企业的观点则指出,资本在助力实体寻路脱虚向实、服务国企改革发展、助推产业变革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多家大型基金公司人士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关注的焦点主要是资产管理投资方向等,其中政策支持的实体经济领域成为这些机构探讨的主要课题。
业务变化预期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为了顺应新监管趋势,机构正在从投资方式、投资行业上做出调整。
“政策频出确实带来不确定性。”前述机构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过政策的影响都是相对的,目前我们希望选择中长期的产业机会,在行业上倾向于高端装备制造、医疗等领域。”
在9月15日的“2017金融街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刘国强指出,要切实解决资金脱实向虚的问题,需要做“减法”,把杠杆率减下来,把金融乱象减下来,把不符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的资金减下来。同时要做“加法”,创新金融工具,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据胡家夫介绍,目前备案的私募股权基金和创投基金,近80%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投资于企业起步期和扩张期,70%的创业投资基金投资于企业种子期、起步期,在全球前沿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领域积极进行战略性、前瞻性布局。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目前海尔金控所运作的“产业投行”模式也颇受关注,根据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金融服务在为目标企业提供基础融资、现金流支持的同时,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利用资源优势帮助其提升管理运营,促进其实现产业层面的转型升级。”
而作为脱虚向实主战场的银行业,目前已经有了不少进展。
根据日前央行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7)》披露,截至2016年末,银行表内、表外理财产品资金余额分别为5.9万亿元、23.1万亿元,各行业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总规模约60万亿元,银行业占比接近一半。
从机构动向来看,日前兴业银行就与某知名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称将全面支持该集团及其下属公司的业务发展与转型升级,为其提供涵盖供应链融资、债务融资工具、产业基金、资产证券化等在内的一体化、一站式金融服务。
(原标题:监管格局响应实体需求 机构“政策面”寻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