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热股推荐 >> 文章正文

A股如此多娇:利好接踵而至涨疯的“有色”还有戏吗?

加入日期:2017-9-20 16:00:14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17-9-20 16:00:14讯:

  点击查阅>>>有色板块行情 有色板块资金流向

  A股如此多娇,引无数股友竞折腰。

  贺白酒股,恰临“双节”;AI概念新能源喜上眉梢。

  俱往矣,数今朝孰优孰劣,还看“有色”。

  昨日,众多股友还在为尾盘的跳水担心不已,而今(9月20日)A股市场上演“你方唱罢,我登台”的戏码,热点板块轮动,市场人气进一步被激活。股友们又要高呼:A股心,海底针,猜也猜不透。

  可见,昨日尾盘的突然跳水,市场可能是以这种盘中快速下杀的调整方式来震仓,事实上,并不破坏整体震荡上行的趋势。而今日市场上有一股最坚挺的力量叫“有色”。

  环保限产+价格飙涨

  “有色系”故事多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8月份十种有色金属产量为442万吨,同比下降2.2%,创一年最低水平,这也是2015年12月来的首个同比降幅。

  事实上,今年年初以来,环保政策密集出台,环保督查力度、广度在不断升级。近日,河南省发布了《2017-2018年秋冬季工业企业错峰生产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对全省钢铁、焦化、电解铝、氧化铝、有色再生企业等行业实施错峰生产。

  在去产能和环保整治双轮驱动下,周期产品掀起涨价潮,其中也包括铜、锌、铝等基本金属价格出现不同程度异动。

  对于铝价后市走向,业内人士指出,三季度基本面有压力,四季度政策预期强,全年铝价重心提升,2017年底前合理价格区间将在16000元-18000元/吨。

  对于铜行业方面,凤祥光明投资研究部总监江航表示,铜价将在四季度承压,长期趋势将是上行。

  对于锌产业而言,有分析人士表示,锌供应缺口在短期内很难弥补,一是由于新矿山的建成和投产不会一蹴而就,二是在环保压力下,国内新矿山的审批更严、投资成本更高。

  近日,上海期货交易所理事长姜岩在第七届中国有色金属现货·期货互动峰会上表示,上期所将进一步对现有品种深耕细作,持续推进对不锈钢、氧化铝、废钢、冷轧板、铜期货期权和商品指数期货等新品种的研究开发,不断丰富市场避险工具。

  涨疯的“有色”还有戏吗?

  截止今日收盘,有色金属板块涨幅居前,西部材料东方钽业、电工合金、众源新材、云铝股份等9只股涨停;锡业股份中孚实业等涨逾7%;兴业矿业有研新材金钼股份等都有不同程度涨幅。

点击查阅有色板块行情(数据来源:顶尖财经网)

  广发证券指出,叠加环保限产,铝价或迎快速上涨;电池产能释放,盐湖放量温和,锂价微涨至 16.55 万/吨;贸易商出货稀土微跌,补库存将拉动稀土继续涨价;铅锌库存持续走低,冬季消费储备将拉动铅锌价格继续走强。核心关注:铝(中国铝业云铝股份);锂钴(天齐锂业赣锋锂业华友钴业寒锐钴业);稀土(盛和资源北方稀土);铅锌(驰宏锌锗中金岭南建新矿业).

  国金证券认为,2017-2018年锂盐供给紧张,产品价格持续强势,建议关注积极掌控上游资源、扩张中游锂盐加工环节、布局全产业链的龙头企业。建议关注积极掌控上游资源、扩张中游锂盐加工环节、布局全产业链的龙头企业:赣锋锂业天齐锂业雅化集团

  华泰证券也进一步提出,把握铝、钴、锂等的布局机会。

  铝:铝库存出现反季节上升的短暂现象不太可能持续,产能缩减产量下降后,库存的下降将会来得很快,铝板块或将迎来由基本面催化的第二波行情。

  钴锂:随着各国和各大车企纷纷将汽车电动化提上日程,钴锂、铜箔等上游原料将享受长期的需求景气。预计到 020年后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仍将持续增长;建议关注具备资源优势、产能存在扩张空间的企业。

  【延伸阅读】

  国泰君安:如何识别周期股的“周期”变化

  导读

  6月以来,以有色、煤炭、钢铁为代表的周期股走出一波壮阔的上涨行情。我们尝试从方法论角度,提供一种能够识别周期股“周期”变化的策略。

  摘要

  站在9月中旬时点,市场最关心的问题:莫过于“周期股行情是否已经结束?结束之后、秋季转向买什么?怎样识别行业切换的时机?”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为准确把握周期股的“周期”特征,较早地识别行情拐点,我们从“量价时滞”角度入手,结合中国经济自身特点和A股市场有效性,引入“需求端”、“供给侧”两条行业轮动主线,构建了“时钟策略”。具体来说:以“工业增加值、制造业PMI购进价格”作为周期划分标准,考察(1)2005年3月至2017年8月的行业轮动。(2)考虑到2011年以后,中国经济出现的新特征,进一步考察了2011年1月至2017年8月的行业轮动。(3)在研究一级行业基础上,将视角深入二级行业,并加入经济指标发布时间、交易成本等因素。综合(1)、(2)和(3),最终形成“时钟策略”。

  研究结论有五:

  第一以“工业增加值、制造业PMI购进价格”为标准划分周期,能够较准确地捕捉2005-2017年周期、消费、金融等行业轮动。

  第二,从中长期来看,以2005-2017年、2011-2017年为时间窗口,我们的“时钟策略”净值远超各行业收益。从短期和近期来看,以2016-2017年、2017年为时间窗口,该策略优于大多数行业的收益。

  第三,该策略能够较准确地识别历史上的周期股行情。2005年以来,周期股行情一共出现8次。除2015年1-6月外,该策略成功识别其中7次。尽管策略未将2015年1-6月识别为周期股行情,进而超配周期股,但仍然取得与周期指数相同的净值收益。

  第四,该策略能够较准确地识别近期行业切换拐点,2016年10月至今,周期、消费、周期/金融先后领跑,推动A股三波行情。我们的“时钟策略”在有色、煤炭、钢铁、家电、食品饮料等周期/消费行业之间实现了成功切换。

  第五,从最新的“工业增加值、制造业PMI购进价格”判断,A股市场目前处在“量跌价升”阶段,这意味着:周期股行情或仍处于尾声,尚未完全结束。但由于PMI购进价格较高,是2011年以来的次高位,未来大概率向下,届时市场将从“量跌价升”转为“量价齐跌”或“量升价跌”阶段,进而出现“有色、煤炭、钢铁”向“家电、医药”或“食品饮料(白酒)、乘用车、银行与非银”的行情转换。

  报告分作上、下两篇。上篇侧重方法论,下篇侧重A股市场验证。

  下篇即将发布,敬请期待。

  本报告是“资产配置系列专题” 的首作。

  正文

  1. 引言

  今年6月以来,在供给侧改革叠加环保政策,需求端有韧性的推动下,以有色、煤炭、钢铁为代表的周期股走出一波持续、壮阔的上涨行情。采用中信一级行业分类,煤炭上涨32%,有色上涨42%,钢铁上涨30%,周期股指整体上涨14%,同期Wind全A指数上涨12%(图1).

  站在9月时点,市场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就是:“周期股行情是否已经结束?结束之后、秋季转向买什么?怎样识别行业切换的时机”。

  我们从“量价时滞”的角度入手,结合中国经济自身特点和A股市场有效性,引入“需求端”、“供给侧”两条行业轮动主线,构建了“时钟策略”, 尝试提供一种能够识别A股行业轮动变化的分析框架和配置策略,供投资者参考。

  从回溯检验看,策略较为有效。主要表现在三方面:(1)中长期来看,净值远超各行业。短期和近期来看,净值也要高于大多数行业。(2)较好地识别了历史上的周期股行情。(3)较好地识别了去年10月以来,“周期、消费、周期”引领的三波行情。

  风险提示:(1)历史未必重复,适用于过去的策略未必一定适用于将来。(2)短期未必有效,在2005-2017年、2011-2017年、2016-2017年、2017年前8个月有效的策略,未必一定适用于9月、10月、11月等某一个月,或者更短暂的时限。

  2. 从量价变化看“需求端”、“供给侧”逻辑

  A股市场存在“需求端”、“供给侧”两条行业轮动逻辑。有效的行业轮动策略,必须同时纳入“需求端”、“供给侧”两条主线。首先,需求端。A股多年存在从下游、中游到上游,需求依次传导,行业轮动的现象。具体来看,往往是地产、汽车等下游走强,逐步带动建材、化工、钢铁、装备制造等中游振兴,进而传导到石油、煤炭、电力等上游能源原材料行业。但随着中国经济增速不断放缓,这种由需求拉动的轮动逻辑正在弱化。其次,供给侧。去年以来,政府在不同行业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游能源资源、中游原材料行业,低端产能削减、价格上涨,行业集中度提升、企业盈利改善,银行不良率下降,进而带动A股市场煤炭、有色、钢铁等行业轮涨。

  从“量价变化”观察需求端、供给侧逻辑。中下游企业生产、能源原材料价格变化之间不同步,存在时滞。我们可借助“量价变化”,观察“需求侧”、“供给端”的行业轮动。(1)需求端扩张,表现为量先于价。下游需求扩张,中下游企业产量增加,逐步传导到上游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2)供给侧改革,表现为价先于量。上游、中游能源原材料行业去低端产能、价格上涨,企业盈利改善。这种逻辑对中下游企业产量的影响,(是否会因为原材料涨价,而对中游、下游产量产生负面影响?)还有待进一步考察。

  3. 量价指标

  那么,采用什么指标来衡量“量”和“价”,即“企业生产、能源资源原材料价格”的变化?

  我们以“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作为“量”的指标,来刻画企业生产情况。从定义来看,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企业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扣除了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移的物质产品和外购劳务价值后的余额,是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国家统计局未公布实际工业增加值月度数据,但每月中旬会公布上个月的实际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因此该增速扣除了价格因素的影响。

  选择“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优点有三:一是与制造业、采矿业、建筑业,以及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密切相关,更直接地反映相关行业上市公司生产情况,较好地印证了企业生产、投资走向。二是月度数据,次月中旬发布,较实际GDP和产出缺口等季度数据,能够更及时地反映经济趋势。三是不需要自行估算,简化了操作,避免了主观因素干扰。

  我们以“制造业PMI购进价格”,作为“价”的指标,来刻画价格变化。从定义来看,制造业PMI购进价格是指:企业在报告期内购进的主要原材料(包括油、电、气、零部件等)的价格水平,它是PMI指标体系中较为敏感的指标,反映了企业成本。

  选择“制造业PMI购进价格”,优点有三:一是直接反映上游能源资源和原材料价格变化,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环保政策的逻辑主线紧密联系。二是反映原材料价格总和,即企业成本。与“量”的指标结合,可以预测企业的盈利前景。三是体现了采购经理对未来购进价格的预期,相比之下,CPIPPI反映的是历史价格。PMI购进价格当月底公布,较次月上旬公布的CPI、PPI更为领先。比动力煤、螺纹钢、铝、铜等具体能源资源和原材料的市场价格更加完整和稳定,直接影响生产。

  4. 周期划分

  我们分别采用“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制造业PMI购进价格”作为“量”和“价”的指标,将经济周期分为四个阶段(表1):(1)量价齐跌期: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PMI购进价格下降。(2)量升价跌期:工业增加值同比上升、PMI购进价格下降。(3)量价齐升期:工业增加值同比上升、PMI购进价格上升。(4)量跌价升期: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PMI购进价格上升。

  数据来源:选取Wind 2005年1月至2017年8月PMI购进价格(最早数据2005年1月)和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考虑到PMI购进价格发布时间为当月月末,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发布时间为次月中旬,分别作滞后一期和滞后两期处理,以符合市场获悉、解读数据的实际时间。

  划分结果:在2005年3月到2017年8月,全部150个月中,国内市场周期更迭显著。包括:24个量价齐跌期、24个量升价跌期、33个量价齐升期、31个量跌价升期(图3)。各阶段持续时间不一。其中,量价齐跌阶段平均持续时间最长,为1.67个月;量跌价升阶段发生频率最高,为27.33%;量升价跌阶段持续时间最短,并且频率最低,分别为1.21个月和占比19.33%(表2).

  关于不同阶段之下的“行业轮动”,我们提出如下判断:(1)量价齐跌期。反映经济增速下行,原材料价格下跌,此时收入增长较为稳定的消费行业,如家电、医药、餐饮或表现更佳。(2)量升价跌期。工业产量增加,而原材料价格降低,未来企业盈利或增加,经济景气有望改善。量升价跌包含了需求侧扩张,从下游向中游、上游依次传导,中游和下游扩大生产,但上游原材料价格尚未出现明显上涨的轮动逻辑。此时企业融资活跃,银行不良率下降。房地产、汽车等下游行业,银行、非银等金融业或表现更佳。(3)量价齐升期。工业产量增加,原材料价格上涨。此时市场通胀预期将上升,农林牧渔业将表现更佳。此外,经济上行或进一步推升风险偏好,计算机、电子元器件、传媒等中小创密集行业或受益。(4)量跌价升期。直接体现为能源资源产品价格上涨,可以包含供给侧改革、环保政策的逻辑主线。随着政策在不同行业逐步推进,煤炭、有色、钢铁等行业有望供给出清、价格上涨、企业盈利改善,市场表现或更佳。

  在《识别周期股的“周期”(下篇)》中,我们将对上述判断进行验证,并建立“时钟策略”,进而:

  (1)从中长期来看,分别以2005-2017年、2011-2017年为时间窗口,考察该策略的有效性。

  (2)从短期和近期来看,分别以2016-2017年、2017年为时间窗口,考察策略的有效性。

  (3)考察策略在识别历史上周期股行情方面的有效性。

  (4)参照2016年10月至今,周期、消费、周期/金融三波行情,考察策略在识别近期行情拐点方面的有效性。

  (5)结合最新的“工业增加值、制造业PMI购进价格”,判断A股市场目前所处的阶段,以及未来周期、消费行情走向。(来源:微信公众号谈股问君)

  华泰策略:利用周期股的“黄金坑”上车(附名单)

  导读

  A股本轮行情是2013-2015年倒的镜像。上一轮金融自由化的背景下A股由DDM模型的贴现率部分驱动,流动性与风险偏好启动大牛市,即使2014年底一度切换至大盘股也无法撼动小盘/成长/故事股清晰的行情主线。中国经济经过2011-2015年通缩周期后进入产能周期拐点,供给侧改革仅是加强了产能周期拐点的斜率。A股本轮行情由DDM模型的盈利部分驱动,行情的主线是大盘/盈利/周期股,ROE中周期修复贯穿全程。当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定调金融服务实体后,打破周期股盈利修复的只有通胀上行引致长端利率快速上升,在此之前坚定“制造为王”产业链的投资机会(“金色化工”组合).

  摘要

  牢牢把握盈利修复清晰主线

  A股本轮行情是2013-2015年倒的镜像。上一轮金融自由化的背景下A股由DDM模型的贴现率部分驱动,流动性与风险偏好启动大牛市,即使2014年底一度切换至大盘股也无法撼动小盘/成长/故事股清晰的行情主线。中国经济经过2011-2015年通缩周期后进入产能周期拐点,供给侧改革仅是加强了产能周期拐点的斜率。A股本轮行情由DDM模型的盈利部分驱动,行情的主线是大盘/盈利/周期股,ROE中周期修复贯穿全程。当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定调金融服务实体后,打破周期股盈利修复的只有通胀上行引致长端利率快速上升,在此之前坚定“制造为王”产业链的投资机会。

  市场对需求端的担忧过虑了

  8月份经济数据全面低于市场预期,与高温降雨天气以及环保限产趋严有关。工业增加值增速回落,但资本品耐用品制造业的增速整体回升:专用设备制造、汽车制造、运输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行业的增速均回升,一方面支撑资本品耐用品制造的盈利能力持续修复,同时对其上游资源品和材料制造形成需求的扩张,扩大上游资源品和材料制造龙头企业的供需缺口。8月金融数据表明融资需求较好,表内信贷仍较强,社融新增中非信贷的部分有所恢复,特别是企业债券融资出现明显好转,进一步验证我们周期性行业仍然处在资本开支扩张周期下的观点,结合经济及金融数据上看,需求端无跳水之虞。

  “制造为王”周期股呈现上车良机

  在当前周期股出现调整之际,我们建议把握难得的周期股的“黄金坑”,坚定上车“制造为王”周期股。在产能周期拐点时期,应该主动拥抱制造业中周期修复带来的投资机会。首先,二季度A股非金融企业偿债支出同比仍然处于下行阶段,从8月信贷数据上看,企业仍然在资本开支扩张周期,保守估计A股非金融企业ROE至少能修复到2018年中期;其次,构建固定资产支出同比回升时,在建工程同比增速仍在持续下行阶段,A股周期性行业产能利用率的回升将是持续的,三季度普遍出现的价格上涨局面,将进一步反映至周期性行业三季报中,强化周期股盈利的上行。

  环保动真格,盈利复苏进一步延长

  我们上周组织了山东地区环保限产的联合调研。当前2+26个城市环保限产方案执行不打折扣,山东地区已经安装前期制定的时间点有效推进,环保不达标企业基本实现关停,小散乱污企业治理力度空前,预计冬季限产方案会严格执行。我们认为,环保限产将进一步延长加工类行业盈利复苏周期。从钢铁供给侧改革情况来看,在盈利复苏前期,现金流与资本开支同步上行的阶段,由于产能去化,导致资本开支快速下行,进一步优化了供需结构,虽然环保限产是6月份开始加速,但是我们预测,以电解铝、化学原料为代表的环保限产行业在未来财报中将复制钢铁的情形,盈利上行态势更加坚决。

  坚定制造为王,配置“金色化工”

  在盈利复苏持续而利率水平并未出现快速上行态势下,市场仍然呈现“水主沉浮”下的震荡格局,而“制造为王”周期股呈现难得的“黄金坑”,行业配置继续推荐“金色化工”组合:稀有金属(五矿稀土)和电解铝(云铝股份);化学原料(万华化学);工程机械(柳工);银行(招商银行)。主题投资,雄安建议关注“政棕金科”组合(数字政通/棕榈股份/金隅股份/同济科技);国企去杠杆开启大混改时代,首推军工混改,建议关注“中航北船”组合(中粮生化/航天晨光/北化股份/中船科技);工信部将制定禁售燃油汽车时间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受益,建议关注“新亚锋华”组合(创新股份/比亚迪/赣锋锂业/华友钴业).

  正文

  (来源:微信公众号戴康的策略世界)

(原标题:A股如此多娇:利好接踵而至 涨疯的“有色”还有戏吗?)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