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传统印象里,不少人认为“有钱人在贷款,穷人在存钱”,甚至有学者指出“穷人把钱存入银行实际上是补贴富人”,真是这样吗?
近日,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院院长、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主任甘犁发布的报告却出乎大家的意料:中国收入最高的5%的家庭储蓄率是70%,在总储蓄中占比50.6%。换句话说,中国的高储蓄都是有钱人在存款。
有钱人在存款,穷人入不敷出
报告认为,中国经济目前在转型过程中遇到的很多问题,核心都是消费不足和储蓄率过高的问题。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中心的数据显示,中国家庭金融储蓄占GDP的比例在2014年达到了31.8%。但据微观数据显示,储蓄分布严重不均。真正在当年有储蓄的家庭只有60%,40%的家庭当年是入不敷出的。
那么是谁在存钱?数据显示,中国收入最高的5%的家庭储蓄率是70%,在总储蓄中占比50.6%。而在美国,收入最高的5%的家庭储蓄率是37.2%。
这些数据意味着,中国的高储蓄都是有钱人在存款。
中国经济下行的根本原因在收入分配
甘犁指出,消费不足的根本原因在收入分布,而不是消费意愿不足。
消费刺激政策对富人是没什么用的,穷人反而有很高的消费意愿。“大家都知道,穷人的消费倾向是比较高的,他们拿了钱以后大部分是要花出去,因为他们收入太低。”
甘犁还认为,近些年中国经济下行的根本原因在收入分配。收入分配问题不仅是一个社会公平的问题,更是经济转型和经济增长的问题,而关注这一问题可能是中国经济唯一的出路。因为:
中国经济再靠出口来拉动增长是不可能的。中国这么庞大的一个经济体,哪个国家也承受不了这么高的出口量。
中国经济靠投资来拉动增长也行不通。贫困山区的基础设施现在已经相当不错了,而且投资的收益也在下降,在10年以前30万投资可以产生一个就业,现在100万投资才能产生一个就业。
收入分配差距如何解决?大规模转移支付
报告指出,提高最低工资对调节收入差距的作用不大,现行所得税政策对收入分配调节作用也不大。
数据显示,提高最低工资前,基尼系数总体为0.61,提高最低工资后,基尼系数总体为0.58。这个变化很小,解决不了收入分配的问题。
2016年,个人所得税只占财政总收入的6.3%,仅2800万人缴纳个人所得税。真正的高收入阶层是有很多方法避税的。
那么,收入分配的问题如何解决呢?报告称,从国际经验来看,各国基尼系数降低都得益于大规模的转移支付,而中国政府目前的转移支付规模太小。
巴西转移支付占GDP的比例从8.5%上升到13.4%,成功降低了基尼系数。
据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的数据显示,美国最贫困的20%家庭转移支付前收入是7500美元,转移之后以后是3万。因此,中国现在3500元或者4000元人民币年均扶贫脱贫比例实在是太低了。
数据显示,中国社会性支出占GDP的比例是9.3%,冰岛、以色列、爱尔兰都是超过我们一倍,OECD国家超过我们一倍以上。中国政府对贫困老百姓(行情603883,诊股)的转移支付整体上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甘犁表示,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相对于一些国家来说已经很高了,如果扩大转移支付的比例,把钱转移到相对贫困的老百姓身上以后,他们把钱花出去,那中国经济遇到的困难就会迎刃而解。从政府的角度来说,实行大规模的转移支付能帮助贫困老百姓,让每一个中国老百姓活的有尊严,有中国梦,同时还能帮助中国经济完成转型,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机会。
中国应大规模进行劳动收入奖励
有关国际上转移支付的方法,甘犁举了两个例子。
1)有条件的现金转移支付项目。在中国特别有效和重要的方式就是在校学生的免费午餐,在贫困的地方非常受欢迎,就是为了这顿免费午餐大家开始去上学了,辍学率大幅度下降。
2)劳动收入奖励,这个在美国比较多。美国在1968年开始实验,比如相对贫困的家庭挣1000元,就给你300元和500元奖励,不仅不收你的税,还另外给你钱。通过这种方式激励贫困家庭的劳动积极性。
目前,传统的扶贫政策只针对贫困户进行扶助,贫困户一旦脱贫则有扶助消失的可能性。贫困户会因此失去动力脱贫,以享受因为“贫困”带来的各种资助和优惠,降低了脱贫的积极性。而劳动收入奖励计划对家庭的劳动性收入进行奖励,劳动性收入越多则得到的奖励越多,使其逐步跨越贫困线,并有动力走出贫困。
甘犁表示,中国应该大规模的采纳这种方案,这会对中国的收入分配产生积极的效用,直接影响到经济增长和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