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铁空联运即将进行第四次“路测”,即东北亚-重庆-欧洲空铁联运试运行。 这是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日前从重庆市经信委获悉的信息。事实上,这是自2016年初在中新(重庆)项目揭牌仪式上传出这一计划以来,重庆官方对于该运输模式进展的首次曝光。
重庆社科院产业经济与企业发展研究所所长王秀模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重庆此举的目的,是在全国各地中欧班列竞争进一步加大的背景下,扩大渝新欧的货源组织半径。
三次铁空联运“路测”
重庆市经信委称,“依托中新项目和自贸区建设,开展了第三次欧洲-重庆-日本铁空联运试运行(电子料件),对运行时间和成本进行了测试,正在筹备首次东北亚-重庆-欧洲空铁联运试运行。”
重庆首次提出铁空联运,是在2016年初中新(重庆)项目签署仪式上,双方代表提出了在中新合作的框架下,开展物流合作。
同时,重庆开展铁空联运,也意在进一步扩大渝新欧的影响力。
王秀模称,重庆自贸试验区内拥有江北国际机场航空口岸、重庆港水运口岸、团结村铁路口岸三个一类口岸,,从互联互通角度,重庆铁路、港口和航空三方面可以组合出五种联结方式。即江海联运、铁铁中转、铁空中转、公路和铁路的中转、铁海联运。
其中,铁空联运被认为是重庆构建国际物流通道的关键一环。这是因为重庆机场到新加坡、首尔、东京等东亚或东南亚国家,基本上是3-4个小时的等距离的航空半径,这是与渝新欧形成铁空联运的基础。
重庆经信委负责人此前评价称,重庆铁空联运体系的建设直接影响到重庆工业竞争力,如果不把铁空联运做起来,则渝新欧将不具备竞争优势。
这是因为,尽管“渝新欧”节省了交货期,但其运输费用比海运高,而如果把铁路和航空联动整合起来,形成铁空联运,既发挥“渝新欧”的优势又可以提高重庆外向通道竞争力。
在货物构成方面,重庆最初的计划是运输奢侈品。这是因为重庆在调研后发现,新加坡、日韩等国家有大量的欧洲奢侈品采购需求,但空运和海运的输运皆存在明显缺点,即前者太贵,而后者的运输时间太长。而如果将欧洲的货物通过渝新欧运到重庆,然后从重庆空运到东亚等地区,则总共的运输时间是“11天的铁路运输+4小时空运”,同时运费也将大幅减少。
但在第三次空铁联运的“路测”中,其运输产品变成了电子料件。分析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这或是针对不同国家的出口主要产品而进行的单独试验,因为日本在电子料件的出口产品较丰富,在中国和欧洲都有市场。
铁空联运考验多方协调能力
尽管重庆官方未公布详细数据,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通过多个信源了解到,重庆铁空联运的“路测”还面临一些障碍。
“主要原因在于对运输产品与成本的把控上还存在问题。”接近消息源的人士称,“因此重庆铁空联运一直低调试运行,一是在测试哪一种商品最适宜用铁空联运方式运输,第二是降低综合成本。”
长安大学物流与供应链研究所经管学院物流管理系教授董千里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渝新欧经过多年发展,其运输的产品已经由最初单一的电子产品,发展到汽车零部件、机械装备、化工原料、衣服鞋帽等多元化产品,是渝新欧运费和运输时间持续优化的反映。
“但铁空联运,尤其是跨境的铁空联运则更加考验货运组织方的能力,因为通过航空运输产生的运费控制不好,很可能出现亏损。”此外,董千里还认为转运方式同样关键,“航空集装箱和铁路集装箱尺寸不一致,货物需要二次装箱,而根据一般规律,货物到达重庆机场后,还需要通过公路转运至铁路口岸,再通过编组、报关等程序,该环节一旦控制不好,中转时间可能抵消前面节约的时间。”
对于此种贸易方式而言,探路者不止重庆。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郑州也在开展类似的多式联运方式。根据郑新欧班列公司的官方网站信息,该班列的运营主体——郑州陆港公司已实现了公-海-公-铁-公国际多式联运,常态化把日韩的商品,从釜山、仁川、神户、大阪通过公-海联运的方式送到中国沿海港口,办理好国际过境手续,通过海关监管的公路运输,到郑州陆港乘上郑欧班列,直达汉堡、华沙等地,再转用公路运输,分拨到遍及欧洲的客户。沿途经过六个国家,一次海运,三段铁路两次换轨,三次公路运输,多次转关,历时仅不到20天,比海运节约15-20天。
但重庆敢于持续推动铁空联运“路测”,一个背景是,重庆国际货邮吞吐量持续增长。目前,在渝运营国际及地区货运航空公司13家,其中包括全货运航空公司8家,开通货运航班52班/周,其中全货运航班21班/周,这一数据占西部首位。2017年上半年,全市国际航空货邮量5.5万吨,同比增长11%。
而重庆市经信委表示,目前正在研究航空物流的鼓励政策,预计7月内将出台。
(原标题:重庆筹备第四次铁空联运“路测” 构建东北亚至欧洲物流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