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证登7月18日数据,最新一周新增投资者29.27万,周新增投资人数依然处于相对低位。同时,媒体2017年第三季度个人投资者调查报告显示, 个人投资者仓位中上证50成分股占比并不突出,并未在上证50的强势中分享到超额投资收益。中登公司今年2月最后一次公布参与交易的投资者数量为1186万人,活跃股民还不及两年前的1/3,2400万股民“离开”了A股。
面对2016年以来的“漂亮50”牛市和中小创“闪崩”交织的行情,散户投资者越来越难以适应,盈利越来越困难。同时在白马蓝筹的狂飙突进中,有些专家和机构呼吁“去散户化”,认为散户不适合市场。A股的典型特点是散户市,投机文化盛行的原因就是散户太多,应该尽可能让散户离开市场,机构主导的股市才是成熟市场的标志。
笔者认为,去散户化绝不意味着驱逐和收割散户,让散户伤心离市。去散户化应该是一个散户与机构投资者双赢的局面,是一个散户主动自愿投资基金、信任“专家理财”的过程。而在去散户化过程中,基金只有建立起强烈的信托责任,投资理念成熟、投资研究深入、投资收益稳定,以责任感让个人投资者放心,以较高且稳定的投资收益回报投资者,投资者才能放心地将资金交予基金管理。去散户化的前提,是基金尤其是公募基金建立信托责任。
公募基金的资产总规模在今年上半年达到10.07万亿元,相比2016年底的9.17万亿元,增长了9019亿元,但大部分为货币基金。私募总规模已经超越公募基金3.5万亿元,高达13.59万亿元,但大头为投资于一级市场的股权和创投基金。确实,中国基金业经历了资产管理规模爆发式增长,产品不断创新,业务也日益多元化。基金成长壮大为市场机构投资者的重要力量,成为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的基石。
但基金在规模扩大的过程中,对投资者的信托责任、对持有人利益的保护、基金公司治理结构、投资收益稳定性仍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具体来说,屡禁不止的老鼠仓、基金散户化、公募基金旱涝保收的提取管理费模式、收益难达投资者预期等问题,都成为基金发展的瓶颈,让个人投资者对投资基金望而却步,不敢将储蓄金、养老金放心大胆地交给“专家理财”打理。
中国基金公司均为契约型基金,这种组织结构可能引发基金公司治理结构问题,就是投资者的利益有时得不到真正的重视与保护,投资者、基金经理、管理层的利益可能无法统一。投资者只是基金的客户,对基金公司运作管理没有多大的发言权。基金经理不管投资盈亏照拿管理费,基金经理激励机制缺失。在这种组织架构下,基金的信托责任可能存在问题。在这方面,美国基金业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美国的基金主要是公司型基金,基金持有人为公司股东,最高的权力机构为股东大会,公司的董事会受雇于股东大会,代表股东聘请投资顾问来管理基金,董事会中至少有50%为独立董事。这一制度,明确了股东是基金的所有人而不单是客户,董事会应该代表基金持有人利益。
老鼠仓的猖獗,是基金信托责任缺失的直观写照。自2014年以来,证监会共启动99起“老鼠仓”违法线索核查,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83起,涉案交易金额约800亿元。与此同时,央视《焦点访谈》栏目披露“大数据”捕“鼠”细节,震撼证券行业。
基金经理涉老鼠仓,并不单纯是个人品德有污或者违法违规,重要的是会造成操盘基金的净值下跌,以公补私,以私损公,严重损害基民利益。厉建超担任“中邮核心优选基金”经理(2011年11月11日至2014年1月22日)期间,该基金收益为-3.33%。他还在2012年6月12日至2013年7月23日期间担任过另一只基金的经理,在其任内收益高达69.5%。同一个人操盘的基金收益天壤之别,原因就在于前者持仓大量涉及老鼠仓,收益被硕鼠啃噬不少。
同一基金公司为争夺排名,对单一股票持仓过于集中,过于注重趋势化投资,追涨杀跌,短线交易,投资散户化倾向明显,也是多年积累的问题。基金抱团取暖,或以价值成长之名大量持有中小创,或以价值投资名义重仓白马蓝筹股。这种投资方式,或在短周期内博取超额收益,在基金排行榜上排名居前,但基金的这种集体无意识暗藏系统风险。中邮系中邮战略新兴产业7大基金重仓持股乐视网的股份4090万股,多只接近10%红线。当年的股基冠军和明星基金经理,在创业板的下跌中灰头土脸,基金净值大幅亏损。而2015年的股市大幅波动,与机构大量持有高估值中小创有直接关系。
随着A股市场规模的扩大、股票数量的增长、量化对冲工具的完善,投资的专业性要求越来越高,个人投资让位基金专业理财将是长期趋势。基金只有尽快建立信托责任,提升投资效率,以稳定的高收益回馈投资者,才能不负万千投资者所托,真正实现去散户化。
(原标题《去散户化的前提是基金建立信托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