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既是挑战,更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转型机会。”在7月22日举办的“2017中国PPP投资创新论坛”“转型”圆桌论坛上,多位PPP项目投资商、运营商以及金融机构相关负责人表示,在转型过程中,企业应进一步增强PPP项目的管理能力和全产业链运营能力。
济邦咨询副总裁李竞一表示,在实际运作中,一些投资人把PPP项目看作是企业的战略转型,是企业未来发展的“饭碗”,这和那些只希望通过投资带动施工主业、赚取施工利润的企业眼光并不一样。“在PPP领域寻找‘饭碗’,一定要做战略转型。”李竞一说,参与企业不能只是简单的在业务方法上进行小变化,而是要进行全生命周期的资源整合和资源投入,并且一定要有实实在在和长期的投入。
中铁十七局董事长卢朋说,在实际参与PPP项目投标和运作过程中,很多社会投资人把股权投资回报率降得很低,这一方面说明当前市场竞争很激烈,从开始的蓝海变成趋于红海的状态,而且市场越来越规范化、越来越法治化;另一方面也说明参与到其中的企业,有的观念转变仍然不够。
因此,社会资本方应尽快调整思路、创新思维。另外,政府也应通过政策,引导社会资本方更加理性地参与PPP项目。
成都通用水务——丸红供水总经理田刚认为,PPP项目涉及的转型,不仅指投资方企业,地方政府与相关行业企业同样面临转型。以水务为例,政府从过去的管理者要转变为坐下来谈合约的协议合作方,这本身就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而自来水公司作为行业垄断者,从过去关起门来“吃独食”到与合作方“分着吃饭”,更是一种转型挑战。
“更为关键的是,从现实情况来看,当前企业参与的PPP项目基本都在前期阶段,进入运营期的项目非常少。”卢朋指出,面对这种现状,企业应增强管理能力和全产业链的运作能力。在PPP模式下,项目前期要向PPP项目公司投入股权性基金,保证项目建设时期的资金需求;在PPP全生命周期内,要对PPP股权投资持续开展有效管理,实现股权保值增值的中长期管理目标。
浦发银行PPP中心副主任郑大卫表示,企业在参与PPP项目时,业务及投融资模式一定也要跟着转变,要有一套涉及PPP项目前期建设、运营、移交等整套的综合服务方案。同时,要优化PPP的风险管理模式,做好整合文章。因为没有一家社会资本能够对PPP大包大揽,金融机构也是一样,要整合证券、保险、信托机构一起来做PPP项目。郑大卫说,当前,PPP投融资市场更多的是在一级市场,未来二级市场可能会成为主战场。另外,要依托大数据,对市场进行精准判断。同时,金融机构要帮助社会资本对接政府项目。
“在PPP项目中,企业从建设性业务形态转向运营性业务形态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需要政府、企业以及行业共同来完成相关转型。”铁汉生态联席总裁葛定昆表示,当前,很多PPP项目都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市场发育程度较低,前期项目建设容易,但后期运营很难。
京港地铁公司副总经理李红薇建议,PPP项目要取得成功,企业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企业在与政府谈判特许经营协议时,要尽可能地识别建设期及运营期的各种风险,通过协议明确权利义务和风险分担。其次,在执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特许经营协议执行,以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另外,PPP项目在执行中,一定要进行精细化管理,做到成本费用的精准控制,真正做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
龙元建设集团副总裁颜立群在主持圆桌论坛时表示,PPP项目大多是盈利但不暴利的项目,企业如何赢得微小的利润,主要是靠精细化管理,挖掘出项目本身的各种潜力,才能最终在市场中获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