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东盟投资加速反超看好基础设施投资潜力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中国对东盟投资加速反超看好基础设施投资潜力

加入日期:2017-7-22 13:04:26

  2017年1月~5月,中国—东盟双边贸易额达1956.6亿美元,大幅增长16.2%。截至今年5月,中国和东盟双向投资额累计已超过1830亿美元。这意味着,虽然此前东盟对华投资存量大,但我国对东盟的投资已经反超,是东盟对华投资的三倍。

  专家认为,中国扩大对东盟出口的潜能比较大,在高端制造、消费品等领域具有优势。另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空间非常大,国企打了前站,未来民企的参与程度会更高。

  投资反超

  商务部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5月底,中国和东盟双向投资额累计已超过1830亿美元,其中东盟对华累计投资达1080亿美元。

  “数字说明东盟对我们的投资比我们对它的多,但是近年来中国企业对东盟投资在快速增长。”商务部副部长钱克明表示,去年中国对东盟投资超过90亿元,而东盟对中国的投资是30亿元,前者是后者的3倍。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东盟主要的外资来源地,在柬埔寨、老挝等国,中国已成为其最大的外资来源国。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国际形势看,东盟国家参与TPP,本想与美国有更多贸易往来,但是美国退出TPP,东盟一些国家想通过多边贸易协定打入美国市场的想法落空,更加重视同中国的贸易往来。我国正在推进中国—东盟自贸协定的升级版,希望在更高层次达成新的区域合作协定,合作意愿不断提升。

  “截至今年5月底,中国企业累计在东盟国家签订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合同额达到2962.7亿美元,累计完成合同额2040亿美元。目前,还有一大批公路、铁路、港口、航空、电力、桥梁等项目在实施。”钱克明说。

  近年来,中国对东盟投资规模反超是受“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赵萍认为,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投向东盟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有重大项目落地,例如马来西亚、印尼的港口、高铁等基础设施落地,这些项目单项投资规模就特别大,远远超过一般投资建厂的规模。另外,投资项目的不仅是大企业,背后的融资机构也更加多元化,例如丝路基金投资、亚行等国际组织的联合融资,这样的投资规模导致我国对东盟对外投资规模反超。

  除此之外,中国对东盟投资加速增长的背后,是中国劳动力要素成本上升,劳动密集型企业转移的表现。

  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霍建国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中国和东盟的贸易互补型比较强,东盟的投资增加比较快,因为中国一些产业有转向东盟的迹象。

  “东盟各国的经济保持稳中向好的趋势,一些国家的GDP增速在4%、5%左右,这是一个需求上升的表现。中国可以改变过去对东盟出口土特产、轻工纺织品的状况,扩大机械设备等产品出口,这是提高制造业扩大出口的良好渠道。”

  南向通道

  “中东双方正在共同实施一批基础设施领域的重大项目,将继续共同建设经贸合作区和跨境经济合作区,特别是在电力、铁路、公路、汽车、化工、冶金、建材,还有轻工纺织、信息通讯、工程机械、装备制造、农业领域开展产能投资合作。”钱克明表示。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张晓钦介绍,广西正积极与重庆、贵州对接,同时与新加坡签署框架协议,共同探索中国西部地区由重庆经广西出海、出边连通新加坡的“渝新桂”南向通道。

  这一通道与渝新欧相连将连接中国西北地区与西南地区,连接中西亚与东南亚,连接“一带一路”,形成一条新的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

  张晓钦表示,南向通道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市场价值。从重庆经长江航运出海是2400公里,运输时间超过14天,如果重庆经铁路到北部港是1450公里,运距缩短了950公里,运输时间只有2天,这大大节约了运距和时间成本。如果从兰州向南到新加坡,比向东出海时间节约5天左右,陆海运距缩短约一半。

  “这个项目中方和新加坡政府都很积极,如果跟泛亚铁路结合好,是个可以到达新加坡的便捷通道。四川、重庆出口的产品,通过新加坡码头向海外发货,运输距离能缩短四五个小时,这对发挥中西部外向型经济有好处,如果利用好,将不亚于从新疆出口。”霍建国说。

  但是,霍建国认为这些通道、班列存在空车返回的问题。他说:“出口的起发点在国内,可以通过行政命令等提高货运量,但是回来的时候找不到装车的人、找不到企业、班列不能固定,这些是未来要解决的问题。”

  赵萍也表示,新通道的宣传对象主要是国内的生产企业和出口企业,而货物如何通过通道进入中国,国外的相关企业并不了解。加之班列不固定,期限不固定,企业不能根据自己的生产周期使用这些公共服务,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

  增长空间

  “东南亚由于基础设施落后,意味着未来的投资空间非常大。”赵萍在谈及如何看待东盟国家投资潜力时表示。

  据了解,东盟各国最近也提出了各自的发展战略和愿景。比如东盟共同体愿景2025、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2025、印尼“全球海洋支点战略”、柬埔寨的“四角战略”、菲律宾的“雄心2040”战略、越南的“两圈一廊”规划,这些规划里面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产能、工业化等这些都是战略的重要内容。

  钱克明表示,从中方角度考虑,今后将加大从东盟国家进口的力度。中方将继续与东盟各方在海关、质检等领域深化合作,简化通关手续,便利东盟各国的农产品、热带水果、水产品、天然橡胶、棕榈油等产品,这些都是他们的优势产品,增加他们对华出口。同时组织贸易和投资团赴东盟国家开展贸易投资促进活动。从2018年开始,中国将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博览会也将促进东盟国家向中国的出口。

  记者了解到,从目前的中国—东盟贸易特点来看,东盟主要向中国出口特色农产品,比如热带水果等。中国出口至东盟的主要以日用品、服装及一些日用工业品的原材料等物品为主。

  “中国扩大对东盟的出口潜力是比较大的,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印尼等国目前的经济向好,意味着更多的需求,中国要利用优势产业,例如加大高端消费品、高新技术设备等产品的出口。”霍建国表示。

  钱克明介绍,互联互通是东盟共同体建设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所以双方正在共同实施一批基础设施领域的重大项目,例如在电力、铁路、建材、汽车、通信等领域加大合作。

  “短期内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投资是最具潜力的。”赵萍认为,东南亚产业发展的特点是基础设施落后、道路交通网络覆盖率、通信网络覆盖率、互联网覆盖率都特别低,基础设施要先发展起来,才更有利于扩大我国出口。

  谈及“一带一路”建设中,民企如何分得一杯羹的问题时,赵萍说,国企在这些投资中打了前站,但民营企业的参与度也是非常高的。很多工程承包都是民企在做,一些民企在国外与当地企业合作,并出口有价格和质量优势的电信和通信产品,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品牌优势,有些甚至逐渐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了东南亚。未来不管是“一带一路”还是中国—东盟自贸区的经贸往来,民营企业都将获得更多投资机会。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