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上午,上半年GDP等重磅数据揭晓: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38149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9%.
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博士点评如下:
一、“出口+消费”结构转型,偏执看空中国经济必犯大错
我们在2016年初提出“中国经济L型拐点已过,偏执看空中囯经济必犯大错”,此后不断得到数据验证。2017年二季度GDP同比6.9%,6月工业增加值7.6%,社零总额同比11%,均超市场预期,再次验证“中国经济L型拐点已过”。
从经济结构上看,目前中国经济核心驱动力已经切换到“出口+消费”,这是一个更为可喜、可持续的变化。
2016年中国经济主要靠房地产拉动,2017年房地产投资开始回落,市场对经济预期转向悲观,但我们在2017年初提出2017年最让市场意外的将是出口(详见报告《避免误读12月进出口,高基数暂时拉低,未来将爆发式增长》,2017年1月),事实证明确实如此,出口快速回升成为对冲房地产和投资下滑的重要动力。6月出口交货值同比11.7%,为2012年11月以来第二高值,是经济数据超市场预期的重要原因。
消费的回暖是趋势性的,尽管其中存在较多波动。从长周期来看,2016年二季度开始,消费进入趋势性回升,我们认为与中国经济整体回升一致。从历史上看,消费滞后于工业回暖,因为工业回暖需要通过预期途径或者工资途径才能传导至消费。6月社零同比超市场预期,创2016年2月以来新高,消费回暖将进一步正反馈到经济回暖。
房地产投资累计同比继续下滑,但当月同比却是回升的,这实际意味着房地产投资好于市场预期,此外房地产销售也出现回暖,这也在市场预期之外。房地产数据似乎表明,尽管回到过去的高增速是不可能的,但是在相对高位企稳的可能性在增加,房地产调控的效果在边际减弱。
整体上看,中国经济拉动力开始切换为“出口+消费”,经济结构进一步向好,同时房地产有企稳迹象,这意味着中国经济“二次探底”并不存在,偏执看空中国经济必犯大错。
二、如何理解工业增加值与发电量的背离?
市场预测工业增加值主要有两种办法:一是从PMI预测,这意味着工业增加值应当不错;二是从发电耗煤量预测, 6月发电耗煤量同比较5月明显下滑,由此预测6月经济应当不好。
我们可以发现,6月发电量增速确实不高,6月发电量同比增速仅为5.2%,为2016年7月以来倒数第二,这表明,问题出在工业增加值与发电量的背离上。
我们的理解是,“低发电量+高工业增加值”表明轻工业增速高,而重工业增速低,这与“出口+消费”驱动的结构是匹配的。分行业看,高于平均增速的是食品、医药、通用设备、专用设备、汽车、电器、计算机,而低于平均增速的是采矿业、黑色、非金属矿物、化工,这也验证了“出口+消费”的需求结构。
三、货币政策中性与“股债双慢牛”
6月经济数据显著超市场预期,市场对于货币政策收紧的担忧将有所增强。但我们仍然认为,货币政策大概率走平,而不会收紧。我们的逻辑包括:
一是“监管协调2.0”背景下,监管政策已经趋严,货币政策没有进一步收紧的必要。同时,货币政策收紧与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明显违背。
二是目前货币政策已经处于中性范畴,无论从货币市场利率中枢,还是从债券市场利率中枢,均可发现目前货币政策确实已经“稳健中性”。从历史上看,进一步收紧需要“经济过热”、“通胀高企”、“金融系统风险过高”三者至少其中之一,而目前三种情况均为出现,且防范金融系统风险主要让渡至监管政策。
对于金融市场,我们依然长期看好“股债双慢牛”。
股市的短期逻辑可能是“经济去杠杆”的潜在利空,或者加快A股融资功能导致的抽血效应、壳价值下降预期,但我们认为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方向并未改变,股市最终会回归基本面逻辑。从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看,一个长期熊市也不可能支持股市融资功能。从货币政策角度,利率持续上行的可能目前尚不存在,整体的估值向下重估可能性并不高。我们继续长期看好中国股市健康牛。
对于债券市场,主要是两个预期差:一是“货币政策和监管预期差”,二是“经济增长预期差”,两者对债市影响相反,前者利多,后者利空。
货币政策和监管的预期差,是指货币政策不会如市场预期般持续收紧,监管政策核心是穿透监管,对于同业监管态度可能会有所修正。我们认为,货币政策中枢决定债券市场中枢,从历史上看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与货币市场7天回购利率趋同,目前债券收益率仍然偏高,存在向下空间。
经济增长预期差,是指偏执看空经济而做多债市是错误的,市场的过度悲观预期需要修正,这利空债市,这也是我们之所以反复强调“没有疯牛”,只有“震荡慢牛”的原因。
整体上讲,我们仍然认为债券市场是“震荡慢牛”,我们认为货币政策是债市最终的决定因素,在没有经济过热、通胀高企的情况下,目前的货币政策中性不会发生变化,因此债券市场不会“债熊”。同时,由于市场的经济悲观预期需要修正,货币政策不存在重回2015-2016年宽松的可能,债市“疯牛”也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