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蓝筹股再度成为赢家。上证50指数全周上涨3.12%,创2015年8月中旬以来反弹新高,而创业板指下跌4.90%,抹去此前5周的反弹成果。
这延续了上半年的市场风格。二季度,业绩与估值匹配度较好的上证50指数上涨8.06%,而估值偏高的创业板指下跌4.68%。
蓝筹股持续上涨,多数投资者却没能赚到钱。上海证券报最新公布的2017年第三季度个人投资者调查报告显示,个人投资者仓位中,上证50成份股占比并不突出,并未在上证50的强势中分享到超额投资收益。从仓位比较来看,第二季度实现盈利的个人投资者中,持有上证50成份股的平均仓位为21.68%,持有创业板个股的平均仓位为21.64%;第二季度出现投资亏损的个人投资者中,持有上证50成份股的平均仓位为24%,持有创业板个股的平均仓位为28.75%。在被问及“您目前更倾向于持有哪类股票”时,有30.8%的投资者选了大盘蓝筹股,这较上季度调查下降近3个百分点。
投资者为何上半年赚钱难,与其对蓝筹股走强的认识判断有关。不少投资者认为,存量资金博弈格局下机构抱团大盘蓝筹股,大盘蓝筹股上涨导致中小创股票资金“失血”而连续下跌。以上证50为代表的蓝筹股走强只是短期现象,并不是长期趋势。
蓝筹股上半年凸显赚钱效应,却不受个人投资者“待见”,与A股市场长期形成的投资理念与投资文化有很大关系。A股市场上的个人投资者,一方面,不喜欢大盘蓝筹股,认为其行业发展与公司业绩增长缺乏想象空间,流通盘大而股价“炒不动”;另一方面,热衷于炒小、炒差、炒新、炒短“四炒”,宁可短线博傻投机垃圾股,也不愿意长期价值投资绩优股。个人投资者交易往往较为情绪化,盲目追涨杀跌,而没有把寻求稳健收益放在突出位置。深交所此前发布的《2016年个人投资者状况调查报告》显示,从投资风格类型发布来看,趋势投资者占25.8%、短线交易投资者占23.4%、部分长线/部分短线交易者占21.8%、长期价值投资者占21%。从另一个投资风格维度看,偏向追涨型的投资者占42.8%。
偏爱“四炒”及偏向追涨,反映出个人投资者“赚快钱”的心理强烈。蓝筹股盘子大,在强势上涨阶段也很少出现拉涨停方式的单日暴涨。以贵州茅台为例,上半年累计上涨41.21%,但没有出现1次单日涨停,日涨幅大于3%只有3次。再看美的集团,上半年累计上涨52.79%,其中,日涨幅大于3%共有10次,但没有出现日涨幅超过5%的。长期投资这些蓝筹股能够获取不错的收益,可被“赚快钱”心理支配的投资者往往缺乏耐心。相比之下,散户投资者更愿意追逐连拉涨停方式飙涨的题材股,缺乏基本面支撑的妖股也带来较大吸引力。
深交所上述调查还显示,2016年受访投资者的交易频率均值为5.6次/月,51.4%的受访者至少每周交易一次,交易频率普遍较高。显然,热衷短线交易且一心想着“赚快钱”的投资者,即使买过蓝筹股,也未必长线投资而获得丰厚收益。
市场对蓝筹股与中小创股票的后市走势存在分歧,但较为一致的看法是,以“业绩为王”的选股思路将成为主导。随着投资者结构改善,A股纳入MSCI带来更多外资以及养老金入市,价值投资的影响越来越大。投资者须反思上半年盈亏得失,认识到赚钱逻辑正在发生变化。无论对主板、中小板及创业板股票,都应该放弃对题材概念的过度追逐,从“投机”向“投资”转变,寻找业绩、成长性与估值匹配度较好的优质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