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下旬以来的反弹步伐在上周面临“4·17”缺口压力后陷入胶着,但股指“原地踏步”的同时,局部热点活跃特征依旧显著。据数据显示,截至7月14日收盘,两市共有493只股票率先突破了4月7日的日内最高价(前复权,下同),彼时恰恰对应上证综指3295点的阶段高位。其中,共有331只沪深港通标的股“入围”,占比高达67.14%。此外,大盘股和业绩超预期也成为了阶段强势个股的关键词。
493股率先突破4月7日高点
“从技术面上看,上证指数目前短期处在上升趋势之中,但是上方3230点缺口压力相对较大。进入到7月份,指数反弹也进入了高位震荡区,市场表现更多的是局部热点行情。”华鑫证券分析师严凯文表示,期间市场的成交量虽然有所放大,但是仍有欠缺,目前行情只能暂时定位为“反弹行情”,因为真正的中级别大行情需要场外资金的不断入场才能推动起来。
但就在股指冲击“4·17”缺口未果的同时,两市部分强势股股价却节节走高,率先突破了“3295点”。据数据显示,截至7月14日收盘,沪深两市共有493只股票率先突破了4月7日的日内最高价(前复权)。而彼时恰恰对应上证综指3295点的阶段高位。其中有107只股票期间更是刷新了历史新高。
具体来看,开立医疗、光莆股份、方大碳素和冀东装备的阶段涨幅最大,至上周五收盘均实现翻倍,对应阶段涨幅分别达201.80%、118.03%、112.20%和108.75%。此外,华北高速、洁美科技、新劲刚、西水股份、创业环保、八一钢铁、创新股份、三花智控、广州港、汉钟精机和荣晟环保的阶段相对涨幅也都超过了50%。
从行业板块角度看,医药生物、化工、电子、房地产、交通运输、机械设备、汽车和有色金属板块的强势股数量超过24只,而家用电器、食品饮料、采掘、电气设备、非银金融公用事业和轻工制造板块的强势股数量超过15只。
聚焦“业绩+大盘”
与上证50指数的频创新高对应,这493只股票中上证50指数成分股就占据了33席,上周创新高的沪深300指数中,成分股也有127只率先强势突破。而在这493只强势股中,属于沪股通成分股的有151只,深股通共有180只,合计共331只,占比高达67.14%。
除此以外,“业绩”与“大盘”也成为了强势股的关键词。一方面,这394只强势股的平均总市值高达552.13亿元,而全部A股的平均总市值达176.00亿元。另一方面,在已公布中报业绩预告的2075只股票中,有281只股票“入围”率先突破的强势股“名单”。其中,预增、扭亏和略增的强势股共有141只、21只和63只,对应“入围率”达22.38%、15.91%和11.58%,显著高于略减、首亏、续亏、预减、续盈等类型。
“本轮行情的演绎以价值挖掘为主线,进入7月之后,随着中报预披露公司的出现,中报预期高增长的上市公司受到场内的资金的重点青睐。”严凯文表示。
“牛市重势,熊市重质,以业绩为准绳,去弱存强仍是当下市场操作的不二法门。”南京证券研究所所长、助理资深策略分析师温丽君指出,近期行情主要围绕中报业绩展开,业绩分化下个股分化也不断加大,短期市场资金继续抱团成长确定性品种,业绩低于预期的品种频频遭遇“闪崩”困局。个股的基本面的确定性以及流动性仍是短期资金抱团的主要方向,而中报季之下,市场的机会毋庸置疑仍围绕中报业绩超预期品种展开,不论是周期股近期的持续强势格局,抑或是保险、券商的进一步走强,都跟其中报业绩息息相关。
但从强势股所属行业来看,白马股、周期股等权重股的已经不占据“绝对优势”,强势股呈现出扩散、分化的特征。“机构投资者普遍认为前期抱团取暖过于集中,随着一线白马股的股价不断创出新高,那么重仓持有的机构开始考虑小幅降低些配置,进而转向低估值板块、或部分周期品、或中报业绩超预期的品种。”李立峰表示,“我们认可这样阶段性扩散的逻辑,但持续性预计最长一个月左右,毕竟需求端成为周期品上涨的最大瓶颈。‘业绩确定’并叠加‘估值在30倍以下’受机构认可度相对较高,机构‘守旧掘新’的趋势较为明显,资金适度扩散的方向涉及到低估值板块、部分周期品、中报业绩高增长。”
严凯文也指出,目前上证50标的已经大部分超出其内在价值,由于短期市场风险偏好依然低迷,抱团取暖行情暂难言结束。建议投资者关注目前PEG较低,业绩与估值匹配度较好的大金融板块,谨慎追涨估值过高的标的。周期股涨价带来和中报业绩高增长超出市场预期,短期调整后可继续关注。但部分受供给收缩推动的涨价板块或将受制于产能释放,中长期上涨趋势不易。
(原标题:493股率先突破3295点 牛股关键词:沪深港通业绩大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