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均居住面积去年达40.8平方米!国家统计局上周公布的这一个数字在网友中引发激烈讨论,一些网友认为自己“被平均”了。
对此,国家统计局信息景气中心副主任潘建成昨日表示,目前发布的40.8平方米的平均数是算术的平均数,而人们一般感觉上更能接受的是中位数。
中位数和平均数是两个不同的代表平均水平的数据。
当一组数据的差距特别大,尤其是特别高的那部分数据比较多的时候,中位数和平均数的差距就会拉大,但不是“被平均”这个概念,只不过说,你要如何去理解。
潘建成强调,这是不同的统计指标的应用问题,它不存在是不是“被平均”的问题,对此,要理性去分析。
40.8平数据精确,
但中位数会低一些
据央广网报道,潘建成说,算术平均数包括地域之间的平均、大中小城市之间的平均、城乡的平均、大面积和小面积的平均,这个平均数往往是用于测算总的平均,估算总的面积,估算总的房地产的发展等等,在这些经济方面,用这种平均数的意义更大。
但是,如果要去反映民生,也就是说,体现民生的改善程度时,做这些分析时,建议最好用中位数,中位数正好反映了中间这部分人它目前所处的状况。
潘建成分析,具体而言,就目前所公布的城乡居民的居住面积可以关注三方面的内容。
第一,城乡居民的居住面积是通过抽样调查取得的,这是城乡住户调查的一部分。
从目前看到的方案来说,全国一共抽了16万户代表作为样本,16万户样本应该说样本量是非常大的。
从抽样调查的精度来讲,抽样设计是非常科学的,通过16万户来测试的数据应该说精度是非常高的。
所以这个数据的取得是通过16万户人均居住面积的平均数来代表全国整体城乡居民的平均数,这是它的数据的测算过程。
第二,全国人均住房面积40.8是城乡的平均。
可以看到,城镇居民的确没有那么多,是36.6,农村居民是45.8,这两个平均得到的结果是40.8.
当然,城乡住户房屋的质量、地理的区位是不一样的,但是面积来说,确实是农村居民的居住面积会多一些。
所以人们感觉到差异,大多是从城镇角度出发,城镇居民居住面积确实不到40.8平方米。
第三,人们可能感觉有差异,比如说像一些大城市,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居住会相对紧张,但是,一些小的城市,三线、四线,包括县城,都是作为城镇居民的范畴,这样一个平均是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县城的一个平均。
所以假定你是以大城市的居住环境来考虑问题的话,可能会觉得这个数值高了。
还有一个问题,和平均收入的概念一样,居民的居住面积内部是有差异的。
比如说,有人居住了一个大的别墅,但是,也有人住了一个小房子,只有50平米,这两个一平均,可能就是接近300多平米、200多平米这样的居住水平。
显然,这个平均是因为内部差异,当内部差异越大,这个平均的结果给人感觉的差异就会越大。
事实上,统计上还有另外一个数字,就是中位数,就是当我们说平均的时候,假定什么数字更能反映大家的居住面积呢?或许你用所有人的中位数。
比如说我们用16万户做抽样,抽样完之后,每个人的抽样数都有数值,这数字把16万从高到低一直排下来,那么排到最中间的,第8万个人,这个人的居住面积是多少?这个就是中位数。
当人们的居住面积差异很大的时候,这个中位数一般会低于平均数,甚至会远低于平均数。
所以人们通常讲的平均概念,主要指的大约就是中位数,这样的中位数和现在已经公布的算术的平均数是有差距的。
户均住房已超英德两强
事实上,国外也有很多地方在统计居住面积时用的是平均数,比如,剑桥大学2015年曾对欧盟主要国家的居住情况进行过一次调查,使用的也是家庭平均住房面积。
而且,从这个报告的数据来看,我国的城镇户均居住面积已经超过英国和德国。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2015年发布的《中国家庭发展报告》显示,我国家庭的户均人数下降到了3.02人。如果以城镇居民的平均居住面积36.6平方米计算,我国平均每户城镇家庭的居住面积为110.5平米。
而根据剑桥大学的报告称,2015年英国的户均居住面积仅76平方米,爱尔兰87.7平方米,德国109.2平方米,均低于我国。
不过,荷兰、丹麦的户均居住面积均超过我国,尤其是丹麦户均面积达137平方米,冠绝欧盟。
此外,我国的人均居住面积近年来增长很快。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6年城镇、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分别比2012年增长了11.1%和23.3%,年均增长分别为2.7%和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