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资产证券化扩围15万亿入库项目解困融资难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PPP资产证券化扩围15万亿入库项目解困融资难

加入日期:2017-6-24 15:57:32

  前有财政部严查地方政府违规融资“堵后门”,紧接着为PPP(公私合作)开“前门”的政策就接连落地。

  6月19日,财政部联合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共同发布《关于规范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资产证券化有关事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根据《通知》,项目公司、项目公司股东、支持项目公司其他主体均可开展资产证券化。这被市场认为是对缓解PPP项目融资难、落地难将带来实际利好。

  6月初,财政部先下发《关于坚决制止地方以政府购买服务名义违法违规融资的通知》,要求严查地方政府违规融资行为。锦天城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刘飞大律师认为,这一举动将会促使以前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操作的大量的公益类项目转而通过PPP模式进行操作。

  但从财政部PPP中心数据看,截至4月30日,进入全国PPP项目综合信息平台的PPP项目达到12700个,入库项目所需投资金额约15.3万亿元。据业内人士估计,约15万亿元规模的PPP,实际投入开工建设的项目约在10%~30%之间,其中主要原因正是融资困难。

  PPP融资开放至“建设期”

  目前关于PPP项目的落地情况存在不同的统计结果。

  据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的统计,目前入库的PPP项目中,已签约落地项目共计1729个,项目总投资额2.9万亿元,落地率34.5%。

  天风证券近日披露称,根据他们的实地调查,目前项目实际投入开工建设的,不超过投资总规模的10%。

  “我们的判断标准是实际投入开工建设为落地,财政部的判断标准是签约为落地。”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绿色金融事业部总经理胡晓斌表示,他们了解到很多项目央企已经签了合同,但是找不到钱,因此迟迟难以落地。

  作为企业代表,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荣誉会长、桑德集团董事长文一波估计,这个数据应该在20%~30%之间。

  “一些项目拿到手后不能融资。现在央企投资的杠杆率在10倍甚至20倍。”文一波介绍,现在PPP的操作模式一般是央企到地方成立一个平台公司,以平台公司来融资,启动资金大约几亿元左右。但是这个公司可能要操作的总额50亿元规模的项目,这就导致金融机构认为主导公司的资本金不足,融资的难度就高了。文一波强调,“市场类企业对这种行为较谨慎”。

  其实为了缓解企业和地方政府在PPP项目中的融资难现状,2016年12月,国家发改委联合证监会已经发布了《关于推进传统基础设施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资产证券化相关工作的通知》。很快在3月份,就有3个资产证券化项目分别获得上交所和深交所的受理。

  但是当时这份通知中,明确了项目须成功运营两年以上,项目公司方能申请资产证券化。考虑到PPP项目多需要较长的建设周期,这意味着符合条件的项目承建方在前期很难通过资产证券化来筹措资金。

  此次《通知》在条件上有了适度的放宽:对“项目公司股东”开展资产证券化提出要求“在项目建成运营两年后”,而对“项目公司”开展资产证券化并无期限要求,项目公司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条件放开到“建设期”。

  拓宽融资范围随之而来的是对于风险防范的升级 。《通知》要求切实做好风险隔离安排。《通知》称,PPP项目所在地财政部门要会同行业主管部门加强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合同履约管理,以PPP合同约定的支付责任为限,严格按照项目绩效评价结果进行支付(含使用者付费项目),保障社会资本方获得合理回报。

  文一波曾表示,由于地方政府和央企,大量银行的钱通过建筑施工企业进入PPP领域。但这些企业只赚建设期的利润,运营效果难以保证,这一点确实需要通过制度来进行约束。

  PPP金融创新临挑战

  在此次《通知》中明确指出将优先支持水务、环保等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行业开展资产证券化。这在业内企业看来,资产证券化或成为激活行业的关键政策。

  “一个项目动辄几十亿、上百亿元,大部分环保企业体量相对较小,还没有做好准备。”文一波表示。

  财政部PPP中心主任焦小平介绍,绿色和低碳的项目数量占到58%,绿色项目在整体投资额占到39.5%。

  “以往很多的环境治理项目、环境基础设施项目,都是以政府为主体来发起,所以我们服务的都是融资平台,现在越来越多的环保企业,以及专业的从事环境治理的公司已经成长起来了,它所对应的融资需求跟以往有很大的变化,以往的很多都是基础设施的项目,主要融资需求,就在于做一些项目的固定资产的投融资,现在越来越多元化,需要通过发债,需要通过资产证券化,需要通过租赁来解决资本金的问题。”兴业银行绿色金融部专业支持处处长陈亚芹表示。

  作为环保企业融资的一大工具,绿色债券是“备受青睐”的。截至2016年12月31日,中国债券市场上绿色债券规模达到2017.85亿元,约占全球的40%。

  尽管发展很快,但绿色债券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绿色债券的关键问题是如何界定项目是绿色的,此外,申请程序,银行的评估和放款速度,成本和期限,如何质押等等都需要解决。”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执行会长黄晓军表示,“金融工具如何多样化、便利化和低成本化是包括PPP资产证券化等方式实践中需要考虑的。”

  目前我国涉及绿色金融项目认定的文件主要有三个:一是银监会公布的《绿色信贷统计表》,二是人民银行公布的《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三是国家发改委公布的《绿色债券发行指引》。三个文件均对绿色项目作了标准界定,但分类方法不尽相同。

  最近,这项工作终于有了进展。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绿金委)主任马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央行与国家发改委决定编制统一的绿色债券目录。

  在绿色环保类项上出现的融资主体的变化、融资方式的多样化需求以及融资标的的标准界定问题,其实正是PPP资产证券化项目推进中的遭遇融资不畅的集中缩影。

  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吴舜泽在第十五届中国国际环保展“绿色金融体系助理环保企业发展”论坛上表示,融资不畅与PPP项目大多存在“准”公益性的低投资回报率之间存在较大矛盾。而这个矛盾的解决归根结底还是要通过推进PPP项目金融创新来实现。

  一位证券公司的专家认为,以前不管是绿色产业还是其他的一些产业,都是重资产运营模式,不断地靠运营融资然后再产生现金流;前端通过一些基金来新建或者收购一些资产,未来通过证券化或者类似的方式退出,以前做重资产的这个运营商,向轻资产的证券服务机构来转型,这是未来的一个重要的趋势。

  在中国资产证券化研究院院长林华看来,PPP资产证券化,不应该是鼓励退出,它的核心逻辑是,给那些具有很好的资产运营能力的这个企业再融资的机会,放大再生产的机会,为更多人服务。

  “比如处理一吨污水一般是15元钱,某企业只要2元钱,把它资产证券化之后,它的这个应用效率更高,就鼓励这种企业,证券化后,钱拿来再投资环保,而不是退出,放大它的应用效率。”他说。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