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众传媒(行情002027,诊股)、口子窖(行情603589,诊股)近日发布公告称,其持股5%以上的大股东计划在未来半年内减持所持有的全部股份,数量分别达到12.38亿股和4093万股,占各自总股本的14.18%和6.82%。这种大股东清仓式减持行为引发了市场关注,分析人士普遍认为上市公司股东清仓式减持将对市场形成较为明显的负面影响。
中国上市公司研究院发表的数据显示,近年来上市公司大股东以及董监高等重要股东减持股份较为频繁,且金额较大。以2010年1月1日至2017年6月2日这个时间段进行统计,从股东类型来看,减持股东大体上分为公司(包含上市公司、一般企业法人、机构投资者等)、高管、个人,减持主要呈现以下特征:
一是公司股东减持市值处于绝对主导地位。公司股东减持市值高达10959.3亿元,占比为65.84%;高管和个人减持市值分别为4417.06亿元(占比26.54%)、1268.98亿元(占比7.62%)。
二是公司股东在中小创业板上的减持市值占比近两年来近乎成倍提升。中小创公司股东减持市值占比由2015年的22.51%上升到2016年的44.23%,2017年截至6月2日为42.69%。
此外,高管减持具有“一年效应”。高管减持主要集中在中小板和创业板,采用2009年1月至2016年5月中小创IPO规模与2010年1月至2017年5月高管减持市值作相关分析,两者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正相关,高管减持的“一年效应”非常显著。也就是说,高管在限售股解禁后的一年内倾向于进行减持,缺乏长线持股的耐心。
今年以来上市公司重要股东,尤其是中小创公司的重要股东继续频频减持。从年初至6月21日,沪深市场重要股东累计减持金额为844亿元,其中中小创公司为501.94亿元,占比59%;有重要股东减持的A股公司总数为736家,其中中小创公司为511家,占比更是高达69%(见下图)。中小创公司成为减持主力与中小创IPO规模上升有关,且主板企业控股股东中国有股东占比较高,减持意愿相对较低,而中小创公司中高管、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持股比例较高,减持冲动显然要高于主板市场。
为了避免集中、大幅、无序减持扰乱二级市场秩序、冲击投资者信心,5月27日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减持新规重点针对突出问题,对相关减持制度做了进一步完善。如减持新规正式实施后对大宗交易市场的影响立竿见影,大宗交易成交额下滑超过了五成,且相关承接机构大幅杀价,大宗交易的折价率有走低趋势。然而据报道,一些专业机构寻找到了新的减持模式,开始充当中介或走向前台。目前主要有两种新的减持模式,一种是“代持方式减持”,一种是“券商通道减持”。
与此同时,在经历了一小段沉寂期后,6月中下旬以来每日发布拟减持计划公告的上市公司家数明显增多。年初至5月27日平均每日有2家,而5月31日至6月21日平均每日有4家上市公司发布拟减持计划公告(见下图)。
由于减持新规只是减缓了重要股东的减持速度,拉长了减持周期,如果能从分红、业绩等方面对重要股东的减持行为进行约束,是不是会更有效呢?毕竟企业进行IPO的初衷是为了做投资做项目,而不是造富原始股东,原始股东应该是随着企业做大做强而获得相应的财富。一个不愿意靠经营为社会创造财富,而只想着如何套现的上市公司重要股东,我们又何必为他们创造快速致富的条件呢?
为此,我们对领跑减持队伍的中小创公司的IPO首发募集资金和上市后历年分红总额进行了统计。如果以上市后历年分红总额大于IPO首发融资额作为重要股东能够进行减持套现的先决条件(还清投资者的本钱后才能自己获利其实也是天经地义的事),那么,在所统计的1484家中小创公司中只有128家符合条件,占比为8.63%,还不到一成(见下表)。
可以看到,入围的128家中小创公司大多主业清晰,业绩稳定增长,具备良好的成长性,重要股东的减持意愿反而不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