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加息如期而至,上周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上调25个基点,至1%-1.25%区间。而值得关注的是,虽然美联储加息后,中国央行未像3月一样调高逆回购及MLF利率,但市场利率却还在上行,央妈未加息钱却更紧了!
未加息钱却更紧张
从SHIBOR(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数据看,美联储加息当日(6月15日),除了三个月期SHIBOR下跌1.03个BP(近2个月来首度下行),其他期限SHIBOR仍保持连涨趋势,2周、1个月、6个月等多项期限SHIBOR均创年内新高。
6月16日,SHIBOR继续上行,隔夜SHIBOR报2.8528%,上涨2.11个基点。7天SHIBOR报2.9140%,上涨0.93个基点。3个月SHIBOR报4.7613%,下跌1.10个基点。
(数据来源:顶尖财经Choice数据)
(数据来源:顶尖财经Choice数据)
(数据来源:顶尖财经Choice数据)
央行逆回购操作不断加码
进入6月份,MPA(宏观审慎评估体系)考核在即,因而市场比较担忧“钱荒”问题。央行逆回购操作不断加码,据统计,央行公开市场本周净投放4100亿元,创近五个月新高。
(数据来源:顶尖财经Choice数据)
而在美联储如期宣布加息25个基点的情况下,15日央行开展的7天、14天及28天期逆回购中标利率也分别为2.45%、2.60%及2.75%,均与上次持平,也就是说央行并未跟随美加息而上调公开市场操作利率,总体符合市场预期。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姜超认为,6月以来央行货币投放增加,一是为了对冲MLF到期,二是应对MPA考核带来的资金紧张。当前国内经济虽有所走弱,但依然相对稳定,金融去杠杆仍是政策主基调。在去杠杆未取得阶段性成果之前,货币政策难言放松。
“钱荒”卷土重来?
近期短期资金利率飙升似乎透露出“钱荒”的气息。那么,“钱荒”是否真的卷土重来了呢?
分析师大多认为,今年6月流动性难改偏紧态势,但也不必担忧“钱荒”。华创证券分析师吉灵浩表示,多个因素的结合将导致今年6月资金面形势比过去几年更为严峻。中国央行应该有一个底线——不允许出现系统性风险,因为央行正在化解金融风险。
东北证券刘立喜认为,与2013年的比较,今年爆发钱荒的可能性小:
(1)从大背景上来看,今年与2013年是比较类似的,都是银行通过同业、理财对接表外资产加杠杆,加剧金融系统性风险,且都引发了监管层较为严厉的监管以及资金面的紧张。
(2)从钱荒的触发因素上来看,由于美元走弱以及央行加强对人民币汇率预期的引导,人民币汇率预计将较为稳定,因而资本外流难以大规模发生,2013年5月的外部流动性冲击料不会发生。其次,央行今年6月份货币政策的态度是呵护的,相较2013年的惩罚性货币政策有很大的区别。这两点不同决定了2013年钱荒的触发性因素在今年6月份难再现。
(3)财政支出积极性明显好于2013年,今年6月财政存款对基础货币的投放好于2013年,机构流动性预备期提前有助于平稳度过MPA考核。
(4)从资金面紧张的持续性上来看,2013年钱荒之所以持续整个下半年的根本原因在于尽管当时资金利率较高,但是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仍然很强,而在今年监管层打击表外业务已经使得社会融资规模大幅下降,且投资数据走弱也将导致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继续走弱,这点不同决定了今年的资金面即使在月末、季末等时点上会比较紧张,但不会和2013年一样持续那么长的时间,债券市场可以乐观一点。
央行货币政策可能不会更紧
那么,接下来,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何去何从呢?
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认为,美联储加息25bp之后,中国央行维持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不变,没有再像今年3月份和1月份一样跟进加息。这释放出重要信号:货币政策还是紧的,但可能不会更紧了!
中信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明明表示,从6月15日公布的经济、金融数据看,去杠杆政策取得积极效果。在渐进去杠杆的政策要求下,央行也无需继续加息,以避免市场出现超调。
华创证券固收分析师吉灵浩却表示,此次会议美联储向市场传达了十分坚定的货币政策正常化意愿,未来美联储仍将大概率按照预设的节奏收紧货币政策。对国内而言,一方面美联储持续加息将对央行的货币政策带来持续的约束,央行仍有进一步提高公开市场利率的压力。
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则认为,出于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方向,现在是修复OMO利率与市场利率“剪刀差”的良好机会,本次央行不跟随加息值得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