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高速发行,这是最近一段时期市场的真实写照。6月8日,证监会受理首发企业为578家,IPO堰塞湖问题依旧严重,但按照当前的IPO发行速度,料IPO堰塞湖泄洪也并非短期内可以实现。
当前,IPO新规取消了预缴款申购,大大减缓新股对存量资金的分流压力。另一方面,则有再融资新政与减持新规“升级版”的先后落地,减缓了股市变相减持乃至变相套利的空间,为本已背负沉重包袱的A股市场减压,同时也为股市IPO提供了更有利的发行环境。
从上述系列举措来看,也为股市高速IPO发行创造了诸多积极的条件,试图减缓高速IPO发行对股市的冲击影响。但IPO高速发行的背后风险,仍然不可忽视。其中,企业带病发行、带病上市,容易导致上市后业绩快速变脸的风险。实际上,对于排队企业而言,需要承受一定的时间成本,而对于部分周期性明显的企业而言,这种潜在不确定性更为明显。更多时候,在企业排队之初,容易满足发行上市的条件,但当经历一定的周期之后,却并不满足相应的上市条件。由此一来,部分企业为了尽快完成上市目标,宁可承受一定的风险,甚至粉饰业绩“蒙混过关”;而一旦完成上市之后,业绩真相很快曝光,高位接棒的投资者也只有无奈忍受长期套牢的尴尬局面。
随着IPO发行节奏的高居不下,每周每月获得IPO核准批文的数量越来越多,这种潜在的“带病发行,带病上市”风险也会水涨船高,企业信披质量参差不齐,发审委审核力度不严谨,也容易增多问题企业的数量,从而降低了整个市场上市公司的质量。
再者,就目前的市场环境分析,IPO堰塞湖已然不是最核心的问题,市场最关注的问题,似乎已经由IPO堰塞湖转变为限售股堰塞湖的问题。
虽然有减持新规“升级版”的配套落地,且对部分隐蔽的变相减持渠道进行了约束,但限售股减持解禁风险,只是延缓了集中抛售的时间,减缓了集中抛售的压力,限售股解禁这一风险并未有彻底清除,更可能把风险后移,未来市场终究还需要面临巨量限售股的解禁压力。
不过,需要肯定的是,在减持新规“升级版”出炉之际,实际上也从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定增套利、变相减持等空间,利于减缓市场“脱实向虚”的风险,同时提升了市场的“三公”原则。就今年而言,全年减持压力也明显下降,但仍然难逃减持压力逐步后移的风险,这确实需要制定更细化、更具针对性的应对方案。
除此以外,在IPO高速发行的同时,股市退市率依旧低下,且市场整体违法违规成本并不高。由此一来,在股市容量持续攀升的背景下,“只进不出”的市场环境,实际上也降低了股市的整体活跃度,优胜劣汰功能未能够得到实质性提升。
在现阶段内,虽有IPO新规模式铺路,加上再融资新政以及减持新规“升级版”的配套,但仍难以掩盖IPO高速发行下的潜在风险。事实上,在震荡市乃至熊市,IPO发行更需要充分衡量其所对应的市场环境的适应程度,而实施灵活的IPO发行节奏,才利于股市投资信心的修复,形成股市适度的赚钱效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