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上周五(6月9日),上证50指数今年以来累计涨幅超过一成,达到10.16%。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创业板指同期跌幅达8.46%。上证50指数创2015年11月中旬以来收盘新高,而创业板指同期跌幅高达近35%。另有统计显示,由“吃药喝酒吹空调”带动的结构性行情,使白马股概念指数今年以来上涨超过三成,大幅跑赢同期沪深主要股指。
眼下,市场对“漂亮50”的议论进一步升温。有投资者戏称,A股近期行情分为“漂亮50”与“要命3000”。有人则认为,上证50指数单独走强并非正常现象,权重股本该只是为大盘“搭台”,而由成长股“唱戏”。有市场人士表示,中小投资者大多偏爱中小创股票与题材股,较少长期持有大盘股与蓝筹股,在本轮白马股行情中“完美错过”。
“漂亮50”不完全是指上证50指数成分股,包括了沪深两市一批迭创历史新高或阶段新高的白马股,有贵州茅台、格力电器、美的集团、五粮液、小天鹅A、福耀玻璃等。其中,来自白酒、医药及家电行业的白马股最具代表性。受QFII热捧的海康威视与洋河股份,则是少数入围的中小板股票。
大盘从5178点见顶回落两年以来,中小创股票与题材股跌幅超过50%不稀奇,有的甚至跌幅达80%左右。相比之下,“漂亮50”崛起,不少个股较5178点时的股价超出一截。最具代表性的是贵州茅台,最新股价较2015年高点上涨逾60%。
“漂亮50”大多来自行业龙头,具有业绩稳定增长、低估值、高股息率等特征。影响股价走势的重要因素,并非个股属于哪个板块,而是自身业绩增长,特别是业绩持续增长能力。对比可发现,青岛海尔与海信电器在家电行业均有影响力,前者一季度业绩增长8.89%,5月份股价上涨16.24%,而后者一季度业绩下滑49.53%,5月份股价下跌17.49%。上汽集团与长安汽车均为汽车行业巨头,前者一季度业绩增长4.11%,5月份股价上涨10.35%,而后者一季度业绩下滑10.16%,5月份股价下跌7.98%。
表面看,“漂亮50”崛起是存量资金博弈格局中机构“抱团”的结果。其实,“漂亮50”变得漂亮,根源在于长期扭曲的股价结构,主要上涨推动力是估值修复。
2012年12月至2015年6月,创业板率先迎来牛市,中小创股票涨幅遥遥领先于蓝筹股。投资者当时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充满期待,追逐成长股,而对传统行业的蓝筹股持谨慎态度。中小创股票飙涨,“编题材、讲故事”盛行,投机炒作过度,估值泡沫堆积。不少中小创股票市盈率被炒高至500倍甚至1000倍以上,严重透支业绩增长潜力。有的估值上行缺乏可持续的业绩支撑,反倒让投资者踩上“地雷”。
相比之下,一批业绩稳定增长的蓝筹股却估值远低于国际同行及A股平均水平。经历2015年下半年A股罕见异常波动之后,资金杠杆率与风险偏好明显下降,投资者转而追求业绩确定性。沪港通与深港通先后开通,使机构的作用日益提升,价值投资渐成主导。本轮行情中走强的白马股,有不少受到外资偏爱。例如,中国平安、贵州茅台、海康威视、美的集团、格力电器等长期跻身沪股通或深股通前十大交易活跃股。
乐观者预计,“漂亮50”有望继续慢牛上涨,并向“漂亮150”甚至“漂亮500”扩散。但值得注意的是,部分白马股现已市盈率高于市场平均水平,引发其是否走向泡沫化以及市场风格会不会转换的争议。应该说,白马股业绩好不等于保证月月拉阳线,连续上涨后难免承受获利回吐压力。“风险是涨出来的”,估值修复基本完成的白马股后市走势有可能分化,追高的投资者需要防范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