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6年年报中,光大证券表示,其形成了“以昆明棚改模式、央企联合体模式和以购代建模式为代表的PPP三种模式,覆盖云南、浙江、江苏、陕西、安徽等多个省份,涉及片区开发、交通运输、水利工程等业务领域”。
去年12月底,光大证券(601788.SH)换帅,迎来新任董事长薛峰。
在新管理层接手后,公司的业务重心有了微妙的变化:除了在体育文化、环保、装备制造等“风口”行业动作频频,还与多家大型央企合作PPP金融,更将业务触角伸至国际市场。
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研究发现,2016年财报显示,光大证券全年营收91.65亿元,同比减少44.7%;净利润30.13亿元,同比下降60.6%。
除了其投行业务火热,一年来揽得手续费净收入15亿元,同比增长21%外,无论是经纪和财富管理、还是投资管理业务,光大证券的营收和毛利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机构证券业务毛利率38%,更是同比缩水41%。
相比于2015年净利润76.47亿元的“黄金时代”,光大证券试图布局产业风口成为“全能型投资银行”的想法,与现实之间仍有距离。
布局体育文化产业风口
“虽然IPO加快,但是券商投行业务,承销上市只是关注到了存量部分,更多的增量部分,还是要依靠新的业务拓展”,一位杭州私募股权人士就此评价。
据了解,目前光大证券旗下有光大资本、光大富尊投资、光大期货、光大证券资产管理、光大证券金融控股、光大保德信基金管理等6家全资及控股子公司,13家境内分公司,光大资本承载了产业布局的关键角色。
成立于2008年的光大资本,注册资本20亿元,截至2016年底,其总资产75.91亿元,净资产29.27亿元,净利润1.82亿元。
2016年5月24日,光大资本完成了“一次难忘的经历”。其联合暴风科技全资子公司暴风投资发起的上海浸鑫投资基金(总规模100亿元,期限5年),完成了对国际体育媒体公司MP&Silva 65%股份收购,成为近年来世界体育行业最大收购案。
公开资料显示,MP&Silva业务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90多个全球赛事产权,每年超过一万小时播放时长,拥有超过30个赛事权利机构合作伙伴、200多个全球电视客户。
在2016年12月“光大证券财富管理年会”上,光大证券董事长薛峰曾公开表示,“如果不出意外,这家公司会拿下美洲杯的主办权”。
无独有偶,2016年10月19日,光大证券出资1.5亿元,以体育基金和文化基金形式领投匹克私有化项目,目前该决议已经获得香港法院会议批准,为匹克从香港市场回归A股埋下伏笔。
5月5日,北京大学中国体育产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何文义就此认为,光大证券在体育产业的布局,可成为其新的利润增长点,“体育教育培训、体育娱乐及赛事运营,还有体育健康,都是未来五年的发展方向。”
据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2020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3万亿元,相比2014年的1.36万亿元,增幅达121%。
对于频频布局体育产业,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尝试联系光大证券董秘,不过其正在出差。
“随着冬奥会到来,冰雪产业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光大证券董事长薛峰公开表示,2016年12月17日,光大证券与吉林市政府在吉林联合发起了第一只百亿级冰雪产业基金。双方将在冰雪文化、冰雪体育、冰雪赛事、冰雪企业和冰雪旅游五条冰雪产业链上展开合作。
“虽然体育产业在大的方向上没有问题,但是落在具体的项目选择上,还是要考虑市场培育是不是足够成熟等风险。”何文义补充。
PPP金融领跑者
探索PPP金融业务,则是光大证券迈出的另一个步伐。
在2016年年报中,光大证券表示,其形成了“以昆明棚改模式、央企联合体模式和以购代建模式为代表的PPP 三种模式,覆盖云南、浙江、江苏、陕西、安徽等多个省份,涉及片区开发、交通运输、水利工程等业务领域”。
“券商由固收类投资向产业投资转化,产业规划和产业打造以‘融资’+‘融智’贯穿,实际上更符合金融支持产业发展的导向”,参与上述昆明棚改和以购代建项目的上海建纬律师事务所刘潇瑜律师就此指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早在2015年12月,光大证券首单PPP项目落地,其联合光大银行、昆明城投设立光大昆明50亿元棚户区改造基金。
2016年1月,光大证券与中国中铁、杭州市政府“央企联合”,成立千亿元PPP城市建设基金,主投城市基础设施。
2016年5月,国内首只“供给侧改革”基金宣告成立,总规模200亿元,参与方除了光大证券,还有昆明市政府、邮储银行、云投集团,希望用“以购代建”消化昆明房地产存量。
此外,2016年10月,光大出资七成,与延安市政府发起设立150亿元的首只城市发展基金。
值得一提的是,光大证券布局体育产业和PPP金融的两个想法在2016年底悄然“碰撞”。
2016年11月,光大资本旗下体育基金管理公司与浙江昆仑控股发起设立国内体育产业首只PPP专项基金,首期规模100亿元,华体集团作为独家资产管理顾问。
“国内很多券商都把PPP资产证券化看做未来的蓝海市场。但是,PPP资产证券化一般是在进入稳定运营期后(一般指运营两年以上)才具备产品发行条件,像光大证券这样,在PPP项目实施阶段前就通过合规结构深入参与项目,可以有效支持项目的建设、运营及相关实体经济产业。”刘潇瑜表示。
不过她也同时强调了这种探索模式的法律风险,“从政府层面看,资金投向的合规性需要注意,避免基金异化为政府违规举债;其次,从社会资本层面看,需要关注的是风险分配以及采购程序合法性等问题,比如今年2月武汉市轨道8号线PPP项目就因风险分配不当的不规范操作问题受到财政部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