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湘源:风险偏好变化主导银行股投资_股市名家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股市名家 >> 文章正文

黄湘源:风险偏好变化主导银行股投资

加入日期:2017-5-6 8:05:16

  守株待兔对于“国家
  队”和大机构来说,固然未必违背增值保值的原则,但对于中小投资者来说,则不仅谈不上什么价值投资。所以,即使不谈价值投资,机构的风险偏好跟中小投资者,事实上也是很难同日而语的。

  在经济下行的今天,银行股仿佛也成了“围城”,有人在进去,有人在出来。而在一些大机构的持股表里,银行股虽然似乎仍然还是他们的至爱,但是,他们所爱的也许未必还是一成不变的所谓“投资价值”,而更多的或是“防御价值”。

  中国货币环境正在酝酿着重大改变,所有企业和个人都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投资,正视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银行业尤其是几大国有行利润数据虽然可观,同比却大多几乎没有多少增长;相反,不良贷款额和不良贷款率却还在继续“双升”。正因为如此,郭树清在担任银监会主席后,非但绝口不提他在担任证监会主席时曾经说过的“银行股具有罕见的市场投资价值”,相反,还以前所未有的严厉姿态,严控银行“脱实入虚”的风险。

  机构对银行股的投资也不例外。2016年年报和今年一季报显示,中央汇金所持有银行股虽然基本上按兵不动,但是,同样有“国家队”之称的证金公司则进出频繁。证金进进出出的方向不再千篇一律地都是那些老牌银行股,而主要成了新上市银行。“国家队”的选择显然同样也是很多大机构的选择。

  整体来看,城商行和农商行的业绩增速普遍高于股份行和五大行。这也是他们在“国家队”和机构心目中的价值分量陡然加重的一个主要原因。在25家A股上市银行中,一季度净利润增速排名居前的贵阳银行,几乎不约而同地成为证金公司和6家基金的抢筹目标。不过,最新的动向则显示,曾经的市场新宠却又很快地被有的机构又抛弃了。在这里,起主导作用的究竟是什么呢?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十分耐人寻味的问题。

  其实,“国家队”和大机构如今之所以还能心甘情愿在银行股,尤其是各大国有行的阵地上坚守,与其说看中的是银行股的分红,不如说更多地还是把“破净”或“裸净”当成了风险防御的一种安全性选择。

  单就分红来说,上市银行尤其是几大国有行几乎无不是乐此不疲的分红典范。资料显示,工行、中行、农行自上市以来分红均已超过千亿,其中工行更是堪称“分红王”。然而,用证监会投保局的话来说,上市公司分红本身是财富转移,而不是财富创造。这种说法当然是很奇怪的。问题不仅在于,这里的财富又是被转移到哪里去了呢?更重要的是,如果分红再多,也不可能让上市公司的股价因此而水涨船高,而一个除权除息就不难在每一次的分红到账前将其打回原形,那么,这种并非财富创造的分红对于价值投资来说,又有什么意义呢?

  股价跌破每股净资产,不失为市场判断一家上市公司股价安全性的一种考量,但是,这究竟是无可奈何的权宜之计还是价值投资,却是很难说的。不错,巴菲特正是在别人恐惧时贪婪,才得以低价买入最好的银行。不过,巴菲特也还说过,“银行业并非我们偏爱的行业。如果资产是股东权益的20倍,那么一个只是涉及一小部分资产的错误,就能够毁灭掉很大部分的股东权益。”巴菲特对以便宜的或更便宜的价格买进一家管理糟糕的银行毫无兴趣,而这,却恰恰正是目前国内投资者在银行股投资取向方面一个严重的诟病之所在。不良资产的上升,令银行股成为破净“重灾区”。而机构却把银行股的大面积“破净”,视之为市场机遇来到的机会。然而,这种寄望于破净股行情反弹而并非价值修复的炒作,难道还能说不是一种赤裸裸的投机而是所谓的价值投资吗?

  不能不看到,大多数银行股尤其是几大国有行的股价,实际上很长时期以来就一直处于涨不起来的状态了。守株待兔对于“国家队”和大机构来说,固然未必违背增值保值的原则,但对于中小投资者尤其是散户来说,则不仅谈不上什么价值投资,弄得不好,不免还会有鸡飞蛋打的风险。所以,即使不谈价值投资,机构的风险偏好跟中小投资者,事实上也是很难同日而语的。

  当前银行和非金融机构的风险问题无不上升到监管风口浪尖的敏感时期,机构投资者在银行股投资上,尚且无不有其各自不同的利益考量而有进有退,更何况作为个人投资者呢?无论如何,如果说利益才是最根本的价值取向,那么,对于投资者来说,未趋其利先避其害,岂不更应当放在审视银行股投资取向的首位?!

编辑: 来源:.金.融.投.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