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不愿外出,但是喜欢在本小城镇落户。
5月5日由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的《贵州蓝皮书:贵州社会发展报告(2017)》,根据课题组在对贵州、湖南和安徽三省1601名农民工的抽样问卷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资料,对农民工市民化模式选择意愿的统计结果发现,有将近一半的农民工有就地市民化的意愿。
上述报告指出,随着农民工群体“二次分化”的加剧,返回当地中小城镇实现“就地市民化”已成为农民工一种理性选择。
已有研究也发现,虽有将近一半的农民工选择“愿意放弃农村原有承包土地成为城市居民”,但选择“更愿意回老家”的农民工只约占调查样本的1/4.
此前4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农民工监测报告也显示,2016年农民工总量达到28171万人,比上年增长1.5%,增速比上年加快0.2个百分点。其中,本地农民工11237万人,比上年增加374万人,增长3.4%,增速比上年加快0.7个百分点;外出农民工16934万人,比上年增加50万人,增长0.3%,增速较上年回落0.1个百分点。
农民工,是指户籍仍在农村,在本地从事非农产业或外出从业6个月及以上的劳动者。这些人在大城市有工作但是没有当地户籍,也难以享受到城市的社保等各类公共服务。
本地农民工,是指在户籍所在乡镇地域以内从业的农民工。外出农民工,指在户籍所在乡镇地域外从业的农民工。
出农民工增速已经持续5年下降,2011-2016年,外出农民工增速呈逐年回落趋势,增速分别为3.4%、3%、1.7%、1.3%、0.4%和0.3%。外出农民工占农民工总量的比重也由2011年的62.8%逐渐下降到2016年的60.1%。相应,本地农民工的比例在提高。
目前农民工偏向于在本地乡镇就业,一般不愿意外出,更不愿意跨省。上述报告结论显示,农民工更愿意在本地就业的同时,户籍也愿意落在本地就业的中小城镇。
农民工为什么不愿意跨省外出,且更加愿意在本地就业且落户,上述蓝皮书解释指出,这是因为,中国城市化严重落后于工业化,导致现阶段大多数农民工的生存状态无法与作为城市化主体的市民相称。农民工不能在一种合法的秩序中完成对城市经济生活地融入,很难获得对现代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习得以及身份认同的转换,从而导致农民工在城市社会中只能是处于一种“半城市化生存”的边缘状态。
中国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已成为农村与城市改革的重要推动力,数以亿计的农民进城打工,已成为产业工人的主体。农民向城市转移有效弥补城市工业化过程中的劳动力短缺。与此同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水平一直滞后于工业化水平20%以上。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字,2011年跨省农民工有7473万,到2012年、2013年、2014年,分别增长到7647万、7739万、7867万,但是从2015年、2016年分别下降到7745万 、7666万。更具体而言,2016 外出农民工中,跨省流动农民工7666万人,比上年减少79万人,下降1%,占外出农民工的45.3%,比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农民工在本地的收入与外出差不多。
2016年外出务工农民工月均收入3572元,比上年增加213元,增长6.3%;本地务工农民工月均收入2985元,比上年增加204元,增长7.3%。本地务工农民工月均收入比外出务工农民工低587元,但增速比外出务工农民工高1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