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东盟成立50周年。刚刚闭幕的东盟峰会和正在进行的东盟财长会均聚焦区域一体化合作、建立自贸区等事项,不仅显示出东盟已经发展成当今推动全球化的中坚力量,也为该区域未来发展定下新的基调。
其中,东盟大力推进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备受关注,有分析称,年内有望取得重要成果。另外,东盟和中国的经贸关系近年来愈发密切,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将创造更多共赢机遇。种种迹象表明,东盟更广泛地加强与外部合作,成为其区域一体化路径发展的新特点。
强化区域一体化
东盟峰会刚刚闭幕,倡导全球化的呼声余音缭绕之际,第18轮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本周随之开启。涵盖了东盟十国和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的自由贸易协定在近期逆全球化风潮兴起中格外引人关注,今年有望达成重要成果,为全球化增添动能。
开放的自由贸易一直是东盟持续发展的动力之一。自英国公投“脱欧”、美国新当选总统特朗普上台以来,世界范围内逆全球化浪潮不断,东盟各国也感到不安。在上周末结束的东盟峰会上,主席国菲律宾发出声明,再次表达了希望尽快达成一个现代、全面、高质量和互惠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愿望。
东盟轮值主席国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在峰会开幕讲话中提到,东盟与对话伙伴的合作有利于维护东盟的和平稳定,促进地区繁荣,增进人民福祉,“如果东盟要成功融入全球经济,就必须继续和经济伙伴进行合作”。
本届峰会的主题是“拥抱变革,融入世界”。
除地区和平与稳定、海上安全与合作等传统议题外,峰会还着重讨论了包容性创新和增长等意在实现地区平衡发展、缩小不同群体间差距的议题。此外,峰会关注东盟作为区域主义和全球性力量的示范性这一议题,也表明走过近50年发展历程的东盟越来越强调自身在地区事务中扮演的角色。
与会领导人回顾了自上次峰会后各国达成的一系列成果,共同表示应继续推进东盟一体化进程。
根据2015年通过的东盟银行一体化框架协议,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泰国达成了为促进贸易和投资推广使用本国货币结算的协议。菲律宾和印尼将开通首个连通菲律宾达沃市、桑托斯将军城和印尼比通市的滚装轮船运输航线,将进一步促进两国间贸易和旅游业发展。
作为东盟轮值主席国,菲律宾贸工部长今年3月表示,将推动东盟10国与6个对话伙伴国于今年年底前完成RCEP谈判工作。
此外,RCEP贸易谈判委员会会长、印度尼西亚贸易部外贸谈判司司长潘巴吉日前也表示,如果参与谈判的16个国家没有受美国双边贸易协议主张延宕,RECP有望在今年内达成协议。
潘巴吉向媒体透露,各参与国政府在商品及服务等方面仍有歧见,目前仅完成协议内容的10%。但其他地区的贸易保护主义升温,使得谈判各方在政治上已有意愿完成RCEP.
针对《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对东盟和亚太地区自贸协定的影响,潘巴吉表示,各成员国在某些问题上须接受多数国家的主张。他希望16国避免引入(TPP)的内容。目前,RCEP的内容涵盖投资、知识产权及经济与科技合作,也引入了争议解决机制,与TPP的差别在于RCEP不涉及劳工及环境保护。
马来西亚前驻华大使马吉德认为,特朗普从竞选到当选,似乎一直都在发出“退出全球化的信号”,并且宣称要放弃“多边主义”,更多进行双边谈判或采取单边行动。“如果是这样的话,东盟本身作为一个多边合作机制肯定会感到担心。”
前印尼贸易部长冯慧兰为日经新闻社撰文指出,亚洲并未陷入令欧美烦恼的反全球化倾向,面临的课题反而是如何公平地实现向所有人开放的发展。RCEP成员国的发展阶段和经济系统存在差异,相比具有全面性、短暂性的TPP,RCEP采取了更加进步的机制。
此外,为了达成目标,有必要找到富有创造性和弹性的解决方法。RECP力争2017年内达成协议。“现在正是亚洲国家站起来掌握主导权的时候。”她在文中表示。
成立于1967年的东盟是东亚地区最早着手进行一体化进程的次区域组织。早在1992年,东盟就提出建立自由贸易区,力争通过推进贸易自由化提高合作水平和加强经济一体化建设,增强东盟整体实力。
随着经济合作不断深化,东盟国家普遍认识到,只有建立本区域自觉应对外部冲击的多种机制,才能保证区域安全与稳定。
因此,考虑到东南亚国家实际情况,建立一个类似于欧盟的东盟共同体的设想应运而生。
2015年12月31日,时任东盟轮值主席国马来西亚外长阿尼法发布声明,宣布东盟共同体当天正式成立。声明指出,东盟共同体的成立不意味着东盟共同体建设进程的结束,而只是开始。
作为亚洲地区第一个次区域共同体,东盟共同体成立后,东盟国家在政治安全、经济和社会文化领域的一体化水平不断提升。但因成员国间经济发展水平多样性较强、贫富差距较大等原因,东盟完全实现一体化仍面临诸多挑战。
东盟主导的RCEP如果达成,将会形成一个人口约达30亿、GDP总和约为21万亿美元、占世界贸易总量大约30%的贸易集团,成为通往实现更大范围亚太自贸区的可能途径。
从近来东盟国家的表态来看,各国倡导多边贸易体系、融入全球化的意愿不减,随着地区经济潜力逐渐释放,东盟地区将吸引越来越多的外部合作。
在上周末东盟峰会闭幕之际,美国总统特朗普一连和菲律宾、泰国、新加坡三国领导人通了电话,显示对东盟主要成员国的重视。
英国国家广播电台(BBC)的一篇文章评论道,对于担心美国将放弃前总统奥巴马“亚洲再平衡”战略、执行“美国优先”政策的国家来说,这番通话可能让它们感到一丝庆幸。
日本也正加紧与东盟展开金融合作,为赢得该地区未来的增长机遇而积极布局。
日本财务省计划与东盟各国签订发生金融危机时互换货币的双边协定。如果发生危机,在东盟国家的金融市场上,筹集日元将变得更加容易,有助于维持金融系统和本国货币的稳定。
据《日本经济新闻》4月28日报道,日本首先将与印度尼西亚展开谈判。
为了配合在横滨市举行的亚洲开发银行年会,日本与东盟时隔4年后再次召开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日本财务省在会上根据对方国家的要求,提出供应日元的货币协定方案。
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下半年,日本企业在面向亚洲的出口交易中,使用日元的比例为46%,与美元使用率(48%)基本持平,日元在亚洲贸易结算中的存在感不断增强。
同样看重东盟市场潜力的欧盟,今年3月与东盟重新启动了双边自贸协定谈判。
欧盟和东盟2007年开始举行自贸协定谈判,但两年后放弃,因为欧盟当时选择与单个国家进行双边谈判。迄今为止,欧盟只与新加坡达成了协议,最近又与越南达成了协议,但尚未实施。
欧盟官员表示,目前为止还未确定时间框架,但非常希望欧洲国家能够利用东盟经济强劲的增长优势。
东盟是全球第七大市场,经济总量已接近3万亿美元。2016年东盟国家实现整体经济增长4.7%,今年有望维持这一水平,并小幅提高至4.8%。
中国与东盟建立超过25年的对话关系,2010年建成的中国—东盟自贸区,是中国对外签署的第一份自由贸易协定,也是迄今为止贸易规模最大的自贸区。随着自贸区红利的释放,中国与东盟间贸易倍增。
今后,中国与东盟将在投资领域进行更多合作。据报道,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执行理事长许宁宁表示,中国要兼顾第三方国家的利益,减少合作遇到的阻力。以电子产品为例,这是双方贸易额当中的一大产品,是西方国家在中国和东盟国家进行的产业链分工,市场和产业链都涉及第三方。
目前,在东盟投资前三位的国家和地区是美、日、欧盟,中国排第四,美国在东盟的投资额比中国多五倍。积极兼容第三方国家,将这些国家纳入产业链中,一道商议共同发展,可以减少中国在东盟发展的阻力。
许宁宁还表示,2017年,东盟各国仍将保持相当高的经济增速,对中国企业来说,意味着很多商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落实、产能合作推进,将使双方经济合作更加密切,“每个星期中国和东盟之间有1000架航班往返,来去很方便,我相信,中国和东盟的经贸合作在今年会更加活跃。”
“一带一路”深化合作契机
东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方向、重点地区。东盟国家总体上仍处于工业化初中期阶段,各国正积极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产业发展的需求和潜力都很大,对引进设备、技术、资金有着迫切的需求,特别是在电力、水泥、工程机械、可再生能源等领域。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行,东盟在产能合作、贸易合作等领域成为共赢的主要伙伴地区,并对其他合作区域产生示范作用。
“一带一路”建设对东盟是重要机遇,东盟将自身发展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对接,可以为东盟未来发展提供动力。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对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其中对东盟进出口增长25%。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国家发展战略对接,积极推进完成了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谈判,携手推动成立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创建了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
据报道,广西社科院研究员赵明龙说,中国与东盟友好合作全面深入发展,双方正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携手打造“一带一路”合作示范区。双方合作不仅契合彼此发展需要,更给双方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东盟工商咨询理事会主席乔伊·康塞普西翁在东盟峰会期间表示,中国可以在旅游、金融资源等多个方面为东盟带来巨大机会,东盟应该为实现与中国的共赢而努力。
马来西亚安邦智库研究员谢祥锦说,东盟和中国的经贸关系近年来愈发密切,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东盟和中国发挥各自长处进行优势互补,提升互联互通水平。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高级研究学者胡逸山认为,东盟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应该发挥“超级中转站”的作用。
他说,和东盟关系密切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不仅连通东南亚,还延伸到南亚、中东和东非,而东南亚的民族多元化传统是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打交道的一个优势。
他表示,东盟已经和中国有很紧密的经贸往来,在此基础上如何进一步加强与中国的关系,可能对其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示范作用。
中国与印度尼西亚不久前签署了合作建设雅加达至万隆高速铁路的总承包合同。雅万高铁是中国高铁首次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走出国门,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早期成果。
雅万高铁在带动中国优势产能“走出去”的同时,也为铁路沿线的当地百姓带来便利。在中方工程质量与施工速度的保障下,雅万高铁将改善印尼落后的基础设施建设,带动沿线经济和铁路产业的发展。
此外,在能源领域,多家中国光伏企业也在东盟主要国家建设电厂和加工厂,不仅布局了产业链,还为当地带去了使用清洁能源的契机。
(原标题:拥抱变革融入世界—— 东盟50周年的愿景与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