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监管下非标业务受限部分银行钻政策漏洞另觅救命稻草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强监管下非标业务受限部分银行钻政策漏洞另觅救命稻草

加入日期:2017-5-31 7:17:22

  业内人士认为,当前银行获取资金的成本比较高,肯定会转向非标的高收益率产品

  《证券日报》记者获悉,目前部分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希望通过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以下简称“银登中心”)实现非标转标准化,从而不受银行理财资金投资非标规模的上限限制。

  具体的操作模式是:银行A想给企业甲通过非标形式发放融资款,银行A私下委托银行B先向企业甲发贷款,然后在银登中心挂牌出让,银行A在同一天,通过信托通道受让该笔信贷资产。通过银登中心转让的信贷资产可实现非标转标准化。

  一位股份制商业银行内部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近日我们部门开会也讨论了这一模式。”

  该人士对记者表示,过去几年,伴随着银行同业业务的迅速发展,大量以信托/资管计划受益权方式的资产出表模式比较盛行,但此种模式衍生出的问题就是“假出表”。部分银行通过“假出表”的形式将信贷资产临时性的转让给其他金融机构,其他金融机构在约定的时间再卖回给出表银行,出表银行因此可以实现在季末、年末日或财务报表日等重要时点将其一些不良资产或者是受限资产临时出表,从而逃避监管。这种模式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包括私募公司、互联网金融公司和无金融牌照的工商企业也充当了“代持”或隐藏银行信贷资产的通道。

  在此背景下,为了规范银行信贷资产出表,减少私下一对一的信贷资产转让的交易,银监会于2016年4月底发布《关于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资产收益权转让业务的通知》(以下简称“82号文”),要求所有信贷资产收益权转让都需要在银登中心集中登记,银行理财产品投资信贷资产收益权,在银登中心完成转让和集中登记,相关资产不计入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统计。

  目前来看,“82号文”中“不计入非标”这一规定似乎被当下部分中小银行视为“救命的稻草”,希望借此做一些新增融资业务。

  联讯证券董事总经理、首席宏观研究员李奇霖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之前监管层限制理财投资非标的比例,其中一个原因是理财投资非标只披露大类,资产质量、风险等信息。目前来看,通过银登中心做非标转标对信息披露有很高的要求,另外,当前银行获取资金的成本比较高,肯定会转向非标的高收益率产品,但只要符合流程,就不能算违规,应该是合理的。

  《证券日报》记者获悉,银监会日前下发的《关于开展银行业“监管套利、空转套利、关联套利”专项治理的通知》(46号文)中提及,是否存在理财资金投资非标债权资产总额超过规定上限的情况;是否通过将非标资产人为调整按照标准资产核算,影响流动性指标等情况。目前这一项的自查阶段也已进入尾声,同时也是本轮专项治理和排查的重点。

  当前对于理财资金投资非标债权资产总额的限制,主要源于2013年出台的8号文《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限制了银行理财资金投资非标规模的上限,为理财产品余额的35%与银行上年总资产的4%之间孰低者。

  2017年3月29日,银监会针对票据违规操作、掩盖不良、规避监管、乱收费用、滥用通道、违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等市场乱象,作出了25件行政处罚决定。

  银监会最新数据显示,截至3月末,银行理财资金投向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余额4.93万亿元,占全部理财资金的比重为15.4%,比2013年高峰时期大幅下降20.6个百分点。

(原标题:强监管下银行非标业务受限 部分银行钻政策漏洞另觅救命稻草)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