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林:规范大股东减持是大利好 水皮:一顿饭引反弹_股市名家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股市名家 >> 文章正文

李志林:规范大股东减持是大利好 水皮:一顿饭引反弹

加入日期:2017-5-27 8:23:02

  导读:
  李志林:规范大股东减持是重大利好
  顾铭德:不同重组政策的不同后果
  黄湘源:市场信心恢复需更多正能量
  贺宛男:IPO不能叫停 但必须深改
  应健中:熊市中要骑白马股
  桂浩明:稳定政策预期是市场稳定的前提
  水皮杂谈 一顿饭引发一段反弹

  李志林:规范大股东减持是重大利好
  本周,在中小盘股崩塌式下跌的过程中,经济学家韩志国连发3篇抨击股市弊端的文章,获得众多投资者的支持和赞赏。韩志国的见义勇为、敢于担当、据理力争,值得称道。

  1、3022点是何种危局?

  上周末的大利空,是证监会新闻发言人称“要禁止通道业务”。舆论又夸大为“全面禁止”,并纷纷估算通道业务违规资金有8.2万亿、14万亿、25万亿不等。顷刻就让投资者吓破了胆。因为引发2015股灾的场外高比例配资,总共只有2至3万亿。

  于是,市场出现了恐怖的一幕:一方面国家队和基金奋力护盘并拉升五大银行股、三大保险股、石化双雄、贵州茅台等十几只大盘股,接连创出新高,营造漂亮50行情;另一方面,中小盘股兵败如山倒,恐慌杀跌血流成河。

  网下配售新股的数千大户,抓紧“去市值化”,断然出清用于申购新股的股票,造成上千亿资金离场;创业板、次新股、高送转股,因恐惧大小非减持,不计成本地割肉出逃;前期市场热点“一带一路”、雄安概念股轮番踩踏,天天跌幅居前;国资改革股、资产重组股、摘帽摘星股复牌后,清一色地连续跌停,互相比跌;2870只可比股票中,有1820只股票跌破了2016年股灾低点2630点,89只股票跌破了2014年牛市启动前的低点1849点。

  更为严重的是,截至5月20日,A股市场共有4850亿股上市公司股权被质押,市值合计5.45万亿。其中有3000亿元市值的股票已经跌破了质押平仓线,被迫停牌。有7500亿元市值的股票,若股价再跌1元,也将到质押平仓线。也就是说,一旦加速下跌跌破3000点,将有上万亿市值的上市公司股权被强行平仓,倾盘而出股市就会出现比2015年股灾更为严重的爆仓效应。

  这是韩志国以及许多有识之士纷纷向管理层建言献策的原因。

  至本周三上午,上证50指数下跌1.14%,沪指出现了3022点的最低点。股市危在旦夕。

  2、A股何以能绝地反击?

  就在3000点大关岌岌可危时,市场刷屏韩志国的微博,称“中午将在汇金公司老总陪同下,与刘士余主席吃午饭,当面沟通”。沟通的结果如何?韩志国当夜发微博称:“A股需要休养生息,共识已达成。”

  所谓共识,按韩的说法,主要是:监管者应准确自身定位,尽量少干预市场的自由交易;2015年以来发行新股682只,市场需要休养生息;大小非套现已近疯狂,特别需要严加监管;财务造假已成市场顽疾,应予以重拳出击等。

  由于韩志国为人正直、敢讲真话,所以,市场很多人愿意相信他所谓的与刘士余“共识已达成”是真实可信的。

  单从刘士余主席非同寻常地请他吃饭,就可以认为刘至少是部分接受了他的观点和建议,是对股市政策进行微调的姿态和信号,表明市场强烈期盼的放缓新股发行节奏、出台限制大小非减持新规、鼓励市场化购并重组等,假以时日会逐步落实。

  从随后两天的情况看,似一一应验。

  比如,本周前三天,新股申购都是1只,周四原定5只,改为2只,周五不发,本周总共5只,数量减半。

  又如,近期证监会的购并重组政策也已调整。发审委对购并重组项目恢复正常审核,与IPO同步安排。继哈空调自由挂牌转让第一大股东股权后,键桥通讯华东重机中际装备曙光股份万福生科、ST建峰等重大重组和借壳上市相继获批,周四沙隆达又因重组委将开会审核而停牌,浙江东日公告重大重组被证监会通过接受审核。加上新华社发文称“整合、购并、重组是提升上市公司业绩的重要手段”,表明证监会已在加快落实支持资产重组的政策举措。

  受此影响,周四上午国家队凭借强大的资金实力,继续狂拉保险股和银行股,致使上证指数上涨0.39%。下午开盘后,上证指数越战越勇,涨幅从13点扩大到43点,终于将深成指、中小板、创业板带动起来。大盘一举收复了年线、3100点整数关和五周均线3107点,暂时摆脱了股市短期崩盘的危机。

  周五,在多数投资者对利好政策将信将疑中,收盘后,证监会果真作出了将规范大股东减持的表态。

  3、排除风险要做什么?

  纵观中国股市历史上的大底部,如1994年的325点、1999年的1043点、2005年的998点、2008年的1664点、2014年的1849点、2016年的2638点,都不是很多人认为的“市场底”,而无一不是政策底,都是通过政策救市而铸就的。

  眼下股市仍在3100点之上,也许有人认为指数并不低,不需要政策救市。我则不敢苟同。

  从指数看,11年前的2007年2月,股市就上了3000点,而今仍在原地踏步。这是一件让中国股市方方面面人士都蒙羞的事情。

  从GDP看,当时只有20.94万亿元,而2016年底已是74.7万亿元,增加了3.55倍。

  从经济总量在世界的排名看,当时是世界第四位,从2010年至今其是世界第二位,并与第一位的美国差距越来越小。

  从2008年经济危机的高点与现状比较看,金融危机发源地美国股市道指从6470点——21082点,涨幅226%;纳指从1265点——6205点,涨幅440%,屡创历史新高。债务危机深重的欧洲股市,如英、德、法、意也屡创历史新高。连深度经济危机的日本股市,也从7300点涨到了20500点,涨幅180%。甚至危机重重的韩国股市、破产的希腊股市,也都连创历史新高。香港股市从8700点涨到了25639点,涨幅200%。唯独30年来经济在世界一枝独秀的中国股市,连续8年熊冠全球。

  眼下,中国政府把防范金融风险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去杠杆化,清除委外产品、理财产品、通道业务产品,任务极为艰巨。为了不使股市出现处置金融风险所产生的新的风险,并且能有效化解金融风险,政府就必须用政策救市,恢复广大投资者信心,让股市走上健康的慢牛轨道。

  问题在于,什么才是中国股市最大、最本质、最迫切的症结?怎样救市才最有效?

  韩志国以及我和其他市场有识之士,均向管理层献出了良策:
  第一:放缓新股发行节奏,至少将每周发行10只减半,不超过1天1只,全年250只左右。这已是历史上最快的新股发行速度了。出现疯牛时扩容可以加码。并且,主要应发行新兴产业的优质高科技股。

  第二:把大小非关进制度的笼子。周末,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已表示,“将修改若干与上述公司大股东减持相关规定,沪深交易所也将修改相关管理规范”。

  我认为,规范大小非减持,必须从增量和存量两方面入手。

  在增量方面,今后新股上市前,必须按现代企业制度进行改制,控股股东比例不得超过三分之一,一劳永逸地消除大小非减持对市场的冲击,小非也应将锁定期从1年变为3年。避免股市为造富服务,克服两级分化,维持社会和谐。

  在存量方面,可以从分别延长大非和小非的解禁期;解禁和业绩挂钩;延长解禁期可减免所得税;业绩大幅下滑和亏损公司不得减持;上市前三年突击入股的小非,解禁期应延长到三年;从严规定每年的减持比例;严禁清仓式减持;参照美国的法律,董事会成员在任职期内以及离职2年内,不得减持等,从多方面规范上市公司大小非的减持行为。

  第三:大力支持上市公司国资改革、资产重组、整合购并、股权转让,鼓励并放松对重组的事前审批,吸引民间投资,加强事中和事后监管,对虚假重组严惩不贷。此举既可增加股市的活力,也是提升上市公司业绩的重要手段。

  我以为,如果解决了这三个老大难问题,就可极大地恢复和鼓舞投资者的信心,吸引新增资金进场,实现供求平衡,促使中国股市走上健康慢牛的轨道,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就能改变27年来中国股市熊长牛短,严重落后于世界股市的局面,真正成为中国经济的晴雨表。这将是中国股市和亿万股民的大幸!

  4、慢牛走势会来吗?

  鉴于证监会放慢新股发行节奏,表态对大股东减持进一步规范,以及正在加快购并重组的步伐,我认为,这对多年来在熊市中备受煎熬、亏损累累的广大投资者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利好!

  至于是否进入慢牛,下结论还为时过早。还需看限制大小非减持的新规的严厉程度而定。

  中国股市的生态环境将会朝好的方向改变,3022点的底部有望铸成。节后首日若能第三天收盘在五周均线之上,那么大盘又重新回到了多头市场。如果能放量有效站稳颈线位3119点,那么大盘有望展开冲击3200点的波段行情。

  为了防止大小非,尤其是小非在新规出台前抓紧大量减持,引起市场更大的波动,建议证监会在端午节结束前宣布,在新规出台前暂停大小非减持。同时,对数量较多、数倍于流通股的小非,证监会也有必要明确,对大股东减持的规范也包括小非。(金融投资报)



  顾铭德:不同重组政策的不同后果
  ——致证监会的公开信
  是坚持市场化重组政策,鼓励上市公司进行资产重组,还是采取严格事前审批抑制大量上市公司重组进程,这是关系到中国股市发展的重大问题。

  中国股市及上市公司的特殊国情是,由于制度建立初期没有正常的退市制度,大量上市的传统产业、周期行业的国企民企,经过几年或十几年的经营,一般会面临产业老化,甚至被淘汰的局面。其出路只能两条,要么资产重组,要么退市。

  如果坚持市场化重组政策,支持大量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其结果必然是:大多数上市公司股价会相对稳定,系统性风险可以避免;大量上市公司加快改革与产业转型,产业结构升级换代加快,实体经济受益;中央企业、地方政府大量新技术高科技项目通过资产重组加快实现证券化。

  如果股市政策不是支持大量上市公司市场化重组,采取严格的行政审批制,各项规定导致大量上市公司不能重组直至退市,其后果必然如下:大量绩差股价格崩溃,股市难现稳定局面;由于股市不稳定,新股发行速度不可能正常;国企改革产业转型,新技术、高科技的发展都会因此而放慢拖延;中国市场化的进程会放慢。

  上述两种政策导致两种后果。本届证监会究竟采用何种政策?这是全国投资者特别关心的问题。去年9月证监会公布“史上最严”重组新规后,今年以来,逾80家公司终止重组。这当然不包括想重组还没有上报的大量上市企业。

  本届证监会的资产重组政策及后果已一目了然,如不及时纠正,中国股市的未来将不堪设想。

  中国经济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企业兼并重组是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对于历史遗留下来的大量绩差股,只能坚持市场化的优胜劣汰机制,而不是行政方法退市了之。市场化的重组政策符合中国目前的国情。(金融投资报)



  黄湘源:市场信心恢复需更多正能量
  加强对产业资本增
  持的正面引导,让它成为稳定市场信心的正能量;否则,产业资本如果打自身利益的小算盘,玩左手增持右手减持的游戏,这对于市场来说,也就谈不上什么正能量还是负能量了。

  连续不断的重要股东增持,终于给低迷的市道带来一点反弹的起色。但是,市场信心的恢复,显然还需要更多的正能量。

  今年的行情走势,颇有点蹊跷。一边是新股发行提速,一边是监管力度加大;一边是大股东减持带来的整体压力有所加大,一边是股价跌得过狠了的时候产业资本忍不住又出手增持。市场对于后市的看法也是矛盾得很,唱牛的声音一度很足,然而,唱空的同样也是大有人在。特别是越到后来,国际上权威机构似乎也越来越多地加入到了唱空阵营。这在相当程度上不能不严重影响到市场的信心。

  上证指数在快要突破3300点的时候突然调头向下,一点也不令人意外。意外的是,如果说市场从年初的3100点向上爬200点尚且需要爬三四个月的时间的话,调头向下却只用了不到一个半月的时间。可见,上山不如下山快。应该说,这主要并不是运动力学的问题,而是市场信心的问题。那么,影响市场信心的症结何在?对此,市场的看法是有分歧的。

  以做空中国公司而扬名立万的浑水公司发出江湖追杀令,认为中国的信贷收缩将给经济带来强劲冲击,声称将继续做空中国公司。这当然并不是浑水的第一次。不过,浑水的这个观点并非独创。美银美林近期的一份调查显示,华尔街近三分之一的基金经理都将做空的矛头对准了中国。在他们看来,信贷收紧或将是中国市场最大的尾部风险。国际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穆迪也将中国主权信用评级调低到中偏下的范围。如果把中国看做一家上市公司,那么,他们的投资建议无疑就等于赤裸裸地“做空中国”。

  国际评级机构对中国的评级,貌似有某种合理公允的依据,实则具有很强的偏见。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宏观环境下,债务风险高企和不良压力上升,虽然是确实需要我们引起高度重视的现实问题,但国际评级机构对中国的偏见很大部分源于对中国经济的不了解和对中国模式的固有成见,这显然也是非理性的。无可否认,中国经济在经历了经济体量的不断膨胀之后,增长率的适当放缓是必须的,也是理性的。在转型时期,信贷的收紧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金融风险预防方面的进展,但另一方面也为加强政策搭配的有效性,兼顾短期稳定与长期发展,抓住合适时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就此而言,无论是过于高估中国经济所面临的困难,还是低估了中国政府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适度扩大总需求的能力,都是没有道理的。对此,财政部等有关方面均已公开发表了相关声明。

  在通常情况下,产业资本如果认为自己公司的股价被低估,那么,其增持行为不仅对于自身来说具有增厚利益的意义,而且也有利于更好地向市场传递信息,提高投资者的信心。在公司股价出现近乎于崩盘或市场发生危机的特殊条件下,大股东旗帜鲜明地增持,不仅是拯救自己的必要手段,同时也是整体救市所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不过,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尽管发生增持行为的上市公司已经增加到一百几十家之多,并且还在不断增加,甚至远远超过了近期的减持数量;但是,至少在目前,或在很大程度上不过反映了产业资本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而还很难说是不是一次对于国际机构唱空声浪的集体反响,更谈不上救市。

  事实上,前期市场指数和很多股票股价背离其业绩的不正常下跌,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市场对监管政策倾向所存在的不同看法。不能不看到,自从2015年的那场股灾发生以来,在尚未真正完成“自我恢复和自我调节”的情况下,就遭遇了力度空前的强化监管,对此,市场的心理准备显然是不充分的。在这里,尽管笔者并不想否定加强监管的必要性,但是,我们的监管者在四面出击的同时,不知是不是曾经适当考虑过投资者的心理感受和经济承受力?如果需要让更多的投资者为此而付出太多的代价,这样的监管显然也是难以得到整体市场的认同的。这与其说是一个市场信心问题,不如说是监管宗旨的问题。

  防止系统性风险的爆发,防止危机的爆发,当然要改革,也需要监管,但需要发挥市场的作用,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在这里,重要的是监管者也要有大局感。在当前国际机构唱空中国的情况下,顺时应势,把维护投资者利益真正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维护市场稳定的大局,比什么都重要。从这一点出发,必须加强对产业资本增持的正面引导,让它成为稳定市场信心的正能量;否则,产业资本如果打自身利益的小算盘,玩左手增持右手减持的游戏,这对于市场来说,也就谈不上什么正能量还是负能量了。(金融投资报)



  贺宛男:IPO不能叫停 但必须深改
  新股总会成为市场
  下跌的罪魁祸首。即使暂停新股发行,即使市场真的涨上去了,也解决不了多少问题。怎么涨上去还会怎么跌下来。但潮水般的、把关不严的新股发行必须改革,非深改不可。

  市场一跌,新股总会成为“罪魁祸首”。目前即使暂停新股发行,即使市场真的涨上去了,也解决不了多少问题。怎么涨上去还会怎么跌下来,二十多年来至少7-8次暂停新股发行,证明此等老套路已经行不通了。

  但潮水般的、把关不严的新股发行必须改革,非深改不可!

  把关不严首先表现在一上市就变脸的次新股比例越来越高。据笔者不完全统计,去年以来上市的次新股中,今年一季报亏损和盈利大减的,至少有40-50家之多。如创业板的尚品宅配,去年每股收益3.15元,今年一季报居然为-0.57元,才两个多月,股价已从200元直跌至120多元。再如沪市的三角轮胎,去年每股收益1.27元,今年一季报仅0.20元,营业利润率从13%跌至7%,目前股价不足26元,离发行价22.07元仅一步之遥。笔者发现,相当一些次新股将上市前一年的盈利做得很高。还是以尚品宅配为例,2014年、2015年、2016年每股收益分别为1.61元、1.72元、3.15元,这家企业不过是做家具的,为什么2016年盈利增长近1倍?就是因为23倍的发行市盈率是按照上市前一年计算的。一年的财务数据造假是很容易的,因此,必须将上市前一年改为至少按前三年平均值计算,而且对那些大起大落的企业严格审查。

  第二,新股潮水般发行,将一些原来已经被否决的也都席卷着冲进来啦!如有一家叫索通发展的公司,早在2011年,冲关中小板失败;随后排队IPO,计划登陆上交所,2015年3月上会再次被否;还是不依不饶,2016年2月,第三次在证监会官网披露招股书,这不,今年5月19日,证监会终于受理了!有媒体记者发现,原先两次被否的主要原因,即关联交易比例过高(40%以上),现依然如故。类似的还有广州酒家,原来因其核心产品月饼销售具有不稳定性被否,公司解释说是月饼生产和销售有季节性;如今季节性依然在,可其上市申请已于5月23日奇迹般地过会,很快将在上交所发行5000万股!

  是的,刘主席上任后,证监会受理的IPO排队企业由近900家,减少至5月18日的569家,上会企业更是到了即报即审、即审即发的地步,速度够快的;可有那么多企业上市即变脸、被否又进来,不能不说是极大的遗憾!为什么一次次打回去又不惜花血本地一次次冲进来(每申报一次至少得花一两千万吧?),就是因为一旦上市成功、几亿、几十亿的暴利在等着他们!

  第三是巨量大小非减持问题。严格地说,自2005-2006年股权分置改革后,A股市场挂牌的都是流通股,只是上市时间有一定限制罢了,因此有“大小限”的提法。一个月上市几十家,一年发行募资3000亿,对40-50万亿市值的市场也就罢了,后面却跟着巨量“大小限”!第一创业在上市之初,作为券商股为什么市盈率可以高达一百多倍?就是因为其22亿总股本中,流通股仅2亿股,被作为小盘股大肆炒作;而上市满一年便股价大跌,原因是锁定一年冲出来的低成本“大小限”们,相当于原流通盘的4-5倍!所以,上25%或10%,留75%或90%,把问题留在后面,终于堆积如山,进而极有可能引发崩盘的发行制度该到了彻底改革的时候了!(金融投资报)



  应健中:熊市中要骑白马股
  ■健中观潮
  同一个盘面、同一个时点,会涨的股票依然在涨,会跌的股票如腹泻、跌得稀里哗啦。上证指数还没跌得很难看,本周也没触及3016点的低点,但已经拦腰斩一刀的股票却比比皆是。这就是今年5月行情的主要特征,都说“五穷”,却没想到是这么个“穷”法。

  贵州茅台依然在日长夜大,在大盘熊市的市场中这牛股跑到了456元的最高价位上了,以工农中建为首的银行股和保险股依然成了大盘的守护神,牛股照牛,别嚷嚷这市场为啥牛股、熊股走得如此泾渭分明而归罪市场的监管,牛股又不是一天炼成的,大家只知道抓黑马,现在大多数黑马股阉了,而白马股人家也是股票呀,自己骑错了马就别怪马儿不好。

  真正的大牛市是所有的股票都会涨,个股只有涨多涨少的区别。现在大牛股只是少数,大多数股票不涨或跌得哀鸿遍野,那这市场就有比较大的问题。从目前跌幅前列的股票看,以那些上市不久的次新股为主,这批股票之所以跌幅厉害,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是对高送转的遏制,此类股票的资本游戏玩不转了,前期进入的炒家纷纷撤离;二是非流通股的解禁,这个问题是当下市场舆论抨击得最厉害的原因。都要解决IPO的“堰塞湖”问题,现在的问题是不知道这个“堰塞湖”的水有多深。即便新股上市能控制节奏,但每一家公司上市的还仅仅是股份占比二成的靠摇号取得股权的流通股,而其它八成的非流通股在一年至三年时间中将蜂拥而出,有多少新股,未来就有多少洪峰,最最要命的还是,前期上市的二成股票全部是22倍市盈率买来的,而其它八成股票的洪峰上市,全部是低成本的原始股,这部分股票在IPO前潜伏了多年,经过多年持股,很多股票持股成本接近0,这部分筹码追求的是总投资回报,不管什么价,他们都是大赢家,没有不抛的理由,看看那个第一创业的走势,上市后炒到45元,现在跌到13元,依然抛盘巨大,这就是解禁股的吓人之处。

  新股的“堰塞湖”还不算太可怕,谁叫你们上市后炒高到N个涨停的,现在市场的下跌推手最可怕的还是平仓盘的涌出。当下的金融市场都在去杠杆,银行在清理委外资金,保险在对前期入市资金进行清理,基金在清理通道业务,券商在清理资管业务,相当一部分股票质押临近平仓线,而市场下跌则要平仓,而平仓又带来新的下跌,用自己的钱做自己的股票,承担的风险有限,而放杠杆来做的人在这波跌势中损失惨重。

  股市的二八甚至于一九现象还在延续,就大盘而言,上证指数还是围绕着年线拉锯,现在还值得宽慰的是年线还在缓慢地上行、本周落定在3100点,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大盘围绕着年线上下100点作多空拉锯可能成为行情的主流。在这样的市道中,投资者的操作关键看你把钱按在哪个坑里,按在那些跌跌不休的个股中、按在那些主力资金将被强制平仓的坑里,那可能跟着一起遭殃,而将资金按在主流品种中,按在白马股中还将分享行情的一段成果,记住:白马股也是股票,别被恶劣的空头情绪搅坏了自己的心情。(金融投资报)



  桂浩明:稳定政策预期是市场稳定的前提
  很多投资者注意到这样一个奇特的现象:每到周五股市表现就特别脆弱,易跌难涨。统计也显示,去年四季度以来,周五股市下跌的概率的确是要高于上涨的。这是为什么呢?

  习惯上,周五股市交易结束后,往往是会有很多信息集中披露,这实际上也是为了避免这些信息对行情运行带来影响,以维护市场的公平。而去年四季度以来,人们在周五以及这以后的双休日中,得到的信息大都是属于加强监管一类的。当然,加强监管是为了市场的长治久安,也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投资者。但是,当一项新的监管措施出台后,总是会对原有的市场格局带来调整,甚至会形成冲击,这就很难避免股市波动。把这种波动称之为“阵痛”似乎也说得过去,只是如果反复出现“阵痛”,投资者也未必能够比较轻松地承受。这也就使得其在心理上,对于周五可能出台的信息,有一种偏于谨慎的预期,一些人更是为了回避此后可能出现的股市波动,提前在周五就减仓出局。于是,也就出现了股市在周五抛盘相对比较大,股指相对容易下跌的局面。

  在这里,人们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加强监管的举措,在市场上会引发比较多的谨慎反应,并且可能是被视为“利空”呢?也许,其中会有很多原因,但其中有关于政策预期的问题,则特别值得关注。举例来说,去年对险资举牌行为的监管,现在看来实际上是险资投资行为大调整的开端,当然有其必要性。但问题在于,险资举牌并不发轫于去年,而且就其举牌行为本身来说,在那时也没有触犯法律法规。因此,当时人们的相关政策预期是险资举牌是可以的,并且会越来越多,从而改变股市的资金与运行格局。但是,后来情况变了。在这种情况下,股市出现波动,其实就是源于政策预期的变化。同样的,最近监管部门加强了对券商、基金子公司“通道业务”的监管,强调相应的金融机构不能“让渡”管理权。这当然也是对的,毕竟“通道业务”属于资管业务的范畴,应该回归资管的本源。但问题也来了,迄今“通道业务”也就开展了5年多,规模达到了23万亿元,这些业务存在问题吗?如果在当前的监管背景下需要加以调整,那么过去它们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呢?有没有违反相关的政策和条例呢?客观上,投资者过去也是认为“通道业务”(一度在某些场合还被称为是一种“创新业务”)是合理合法的,它的大发展会改善证券市场的资金格局,推动投资的机构化。而现在看来,当初对“通道业务”政策的认识有偏差。只是大家并不知道怎么会有这种偏差的,而且,有关这方面新的政策预期又应该是什么。事实上,最近市场舆论的一个焦点就是,“通道业务”是否被禁止了。这种原则问题上认知尚且如此混乱,人们如何才能够形成稳定的政策预期呢?

  回过头来看,股市的稳定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其中投资者对于政策预期的稳定是最为关键的。当年股权分置改革刚推进的时候,由于市场对此缺乏稳定的预期,股指一度跌破1000点。此后预期稳定了,大盘一度冲高到6624点。现在,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股市的运行不那么稳定,行情持续低迷,3000点摇摇欲坠。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很需要有稳定的政策预期,这样才能对后市产生信心。而要做到这一点,政策本身的稳定是至关重要的,而依法治市的前提,同样也是政策稳定。可以说,这也是现在稳定市场的前提。而就这个层面而言,市场各界都应该为此作出努力。当这个目标实现时,周五股市的表现也会跟平时一样,不再有易跌难涨这种怪象了。(金融投资报)



  水皮杂谈 一顿饭引发一段反弹
  韩志国冲入风车阵
  韩志国一夜刷屏。

  5月21日,这位近期低调的经济学家在微博上祭出大杀器,发表《新股审批不能夹带私货》的檄文,目标直指证监会主席刘士余,以新股发行以来江苏排名第一为由,痛斥刘士余以权谋私为家乡新股发行开绿灯,进而怀疑其中有肮脏权钱交易,强烈呼吁中纪委和监察部立即介入,叫停新股发行,以此为线索对证监会和发审委进行全面调查和系统调查,并把调查与审查结果公之于众,还市场以真正的公开公正公平!

  韩志国大义凛然,一身正气让人差点摔个大跟头;而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事隔两天,韩又在微信上宣布,应刘士余之邀,他将在一位部级干部的陪同下赴证监会与刘士余共进午餐并系统阐述对股市和监管的意见,并表示“不为妖魔唱颂歌,只为苍生鸣不平”,炒股炒出慷慨赴义的境界,水皮除了佩服,只有佩服。

  被告请原告吃饭,谈笑间,需要中纪委和监察部介入调查的严正指控大是大非就灰飞烟灭随风而散,究竟是刘士余虚怀若谷的化骨绵掌厉害呢,还是韩志国捕风捉影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激将法厉害,有谁能够说得清楚?部级干部陪同体现的又是谁的面子,刘的或韩的?两小时的饭局可以说很多话,气氛看起来是友好热烈的,因为韩透露达成了共识,就看落实得如何?

  什么共识?

  一是停止对个股和板块的打压,据称目标就是雄安、次新和高送转;二是大幅减少新股发行数量,据称原本要发行的4只减少了一半;三是尽快排出大小非减持新规。

  三大共识中,韩志国认为5月25日已经落实了一两条,而第三个百分之百会有,所以为此给刘士余点赞。不过在与网友的互动中,韩也为自己留有余地,声称如果周五收盘后看不到政策调整,将重新披挂上阵。大有不到黄河心不死,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气势。

  刘韩会当然是种微妙,传说中的共识当然是种期待,政策当然是种博弈,所以,无论如何,水皮都是要为韩志国冲天一怒而叫好的,因为在证监会那里,市场的力量其实是渺小的,别看“漂亮50”可以粉饰太平,但是受益者毕竟少之又少,而机构尤其是券商本身就是证监会的系统下属,本身就是市场的对手盘,彼此套利的冤家,根本不可能替散户出头要公道,韩之所为多少是种失衡的再平衡,即便言辞矫枉过正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水皮必须在此指出,韩志国只是代表了他自己,充其量代表了一部分市场中人,尤其是一部分死活不肯空仓的套中人,指望刘士余全盘接受韩志国的观点并且不折不扣执行到位,你打死你自己我都不敢相信,其实,不光我不敢相信,大多数投资者也只是抱着宁信其有不信其无的吃瓜心态。这一点从指数的走势上可以看出来,谁都知道5月25日的上证指数涨了整整43.75点,涨幅达到1.43%,K线上是一根实体大阳线,形成了双针探底的形态,但是与此形成对比的则是创业板指数,虽然当天也是勉强收红涨了一个多点,但是上午形成的跌势让人不寒而栗,而最要命的是这种对刘韩会正面预期而导致的借题发挥在第二天就已经力不从心,前期蛮干的“金三胖”红花变绿叶,上证指数靠工商银行独挑大梁,而深成指则弱不禁风,创业板更是大跌1.02%,观望心态不言而喻。

  为什么?

  其实,即便韩志国的所谓共识全部为刘士余接受并落实,指数就不跌了吗?IPO势头太猛,融资用力过度肯定是指数下跌的一个原因,但却不是全部的原因甚至主要的原因,这一点韩志国比谁都明白,历史上新股暂停次数多了,哪一次拯救了股市?哪一次都没有!最多是短线反弹,导致现在指数跌跌不休的元凶另有其人;所以,有反弹要抓紧,千万别把反弹当反转做,端午节到了,新股不发是情分,新股照发是本分,我们期望不发少发让大家心情愉快过个节,节后呢?三个字,然并卵。

  韩志国说到底,注定是唐·吉诃德。(.华.夏.时.报)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