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林:如何搬掉减持大山 郭施亮:投资吸引力有多大_股市名家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股市名家 >> 文章正文

李志林:如何搬掉减持大山 郭施亮:投资吸引力有多大

加入日期:2017-5-20 8:20:28

  导读:
  李志林:如何搬掉股市减持大山
  桂浩明:不能忽视股市的资产整合功能
  黄湘源:退市机制常态化缺了点啥
  郭施亮:3000点的A股 投资吸引力有多大
  曹中铭:价值投资理念也要与时俱进
  应健中:捡点乌龟股养起来

  李志林:如何搬掉股市减持大山?
  本周五靠尾市的拉抬,才避免再次出现中国股市历史上第二次周线6连阴(唯一的一次是2008年6124见顶后遭遇全球金融危机时发生的)。但是,大盘连续2周跌破了年线而无法收复,标志着A股进入了熊市。

  目前,广大投资者最期待的是,用什么“良药”才能让中国股市尽快扭转熊市,走上长期慢牛的轨道。

  1、七届证监会主席卸任时遇到什么困境?

  第一任主席刘鸿儒,任期是1992年10月—1995年3月30日,上证指数从687—630点跌了8.3%。但他是在1558—630点、跌幅达59.6%的情况下离任的。离任的情况是,刚起步的新兴市场面临大扩容无可避免地出现大跌。

  第二任主席周到炯,任期是1995年3月31日—1997年7月11日,上证指数从629—1154点涨幅高达83.5%。但也是因为高速扩容、供大于求的原因,他也是在1510—1154点、跌幅达23.6%的情况下离任的。

  第三任主席周正庆,任期从1997年7月14日—2000年2月23日,上证指数从1163——594点涨幅达37%。由于当时股市的方针定位“为国企3年脱困扭亏服务”,大批国企股捆绑着亏损股一起上市。尽管他竭力振兴股市,曾营造著名的“5·19行情”,但也回天无力,最终还是在1770—1594点跌幅10%的情况下离任。

  第四任主席周小川,任期是2000年2月24日—2002年12月26日,上证指数从1593—1382点跌幅13.25%。他是第一位在任期内股市负增长的证监会主席。虽然也曾经出现过2245点的高点,但他一直受困于市场对国有股全流通的恐惧而无解,最后在2245—1382点跌幅38.5%时离任。

  第五任主席尚福林,任期从2002年12月27日—2011年10月28日,上证指数从1379—2473点涨幅高达79.3%。其任期内的最大成绩是,于2005年6月流通市值只有8900亿、总市值2.7万亿的小规模市场时,巧妙地以10送3的对价使大小非获得了全流通权。并引发了从998—6124点涨幅513.6%这一中国股市最为波澜壮阔的大牛市。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市场消化了10送3的对价后,人们猛然发现,大小非解禁的压力数倍于此、得不偿失。于是,市场抛盘如注,指数越走低。尚福林之所以成为任期最长(长达9年)的证监会主席,是因为股改后,他相继推出了中小板、创业板和股指期货,分散了市场对大小非减持的注意力,新股是从2009年年中恢复发行。而当面对这批新股的大小非解禁压力时,就失去了对市场的管控力,在6124—2473点跌幅59.6%困局中离任。

  第六任主席是郭树清,任期是2011年10月底—2013年3月,上证指数从2468—2278点下跌7.69%,是第二位任期内股指负增长、并且任期最短(不到1年半)的证监会主席。虽然在任期内,因为大声疾呼“大盘蓝筹股有罕见投资价值”,试图稳定指数,但是由于2009年上市的新股的大小非,正处于集中的解禁期,他便在2536点—2278点下跌10.2%,比尚福林卸任时又跌了200点的情况下离任的。

  第七任主席肖钢,任期是2013年3月—2016年2月20日,上证指数从2267—2860点涨幅26.2%。其推动创新牛、改革牛、转型牛,在任内掀起了一轮1849—5178点涨幅达180%的大牛市。但是,在5178点时,A股市值创出了71.24万亿的历史新高。从表面上看,这轮牛市是被高比例场外配资盘和伞形信托等融资盘强行平仓所葬送的,实际上则是被巨量大小非在股指高峰和市值高峰时,汹涌减持所摧垮的。肖钢也于5178点—2860点跌幅44.8%的情况下,并在熔断导致市场近于崩溃时离任的。

  可见,第一任、第二任主席是输于高速扩容,第三任、第四任主席是输于股市为国企扭亏服务,第五至第七任主席皆输于大小非减持。尽管形式不同,但万变不离其宗:供严重大于求,尤其是大小非没完没了的产生和减持,是中国股市20多年来熊长牛短、严重落后与国际股市,造成广大投资者长期亏损的最大症结。

  2、刘士余主席当前面临怎样的严峻局面?

  从刘士余主席2016年2月上任至2017年4月7日,既顺利发行了400多只新股,上证指数又从2860点—3295点上涨12%。并且,还维系股市以百点为平台,每3个月左右涨100点的震荡缓上的慢牛格局。可以说,这段时间他的工作成效是显著的,得到了市场各方的认可。

  但是,自此之后风云突变,刘士余主席面临的是:
  市场走势险恶。4月以来大盘持续走弱,A股一个月市值蒸发4万亿,户均亏损8万元。大盘连跌6周,从3295点—3016点,上证指数跌幅8.47%。连续19天低开低走,10年来首次出现周K线5连阴,使营造了一年多的慢牛市道一举瓦解。

  供求矛盾更为尖锐。前几任主席在股市低迷时,经常停发新股拯救股市。而现在,新股发行常态化,不可能在此停发。2016年发行242只新股,融资1400亿元。2017年将发行500只新股,融资3000亿元,市场抽取资金的压力非常大。

  从大小非解禁看,刘主席面临的是史上最大的解禁压力。2014年下半年发行的100只新股,在今年下半年大非将全部解禁。2015年发行的242只新股,今年小非陆续解禁,其中券商股和城市商业股,小非的解禁量均是原流通股的5倍以上。例如,第一创业首发时流通股只有2.19亿股,但如今小非解禁便是9.8亿股,占总股本44.8%,解禁金额252亿元,股价便从45.5元跌到15元,连续三个跌停,不得不特停。

  日后解禁的城市商业银行,小非的数量更为惊人。如8月16日解禁的贵阳银行8.6亿股、上海银行11月16日解禁的25.6亿股(也是流通股的4倍多)。导致近期城商行股票经常跌停。

  大非解禁更是毫不留情。美的集团创始人大非减持11.2亿元,本周五再度出现逾11.18亿元的大宗交易。老板电器大非减持1.1亿元,大华股份控股股东大非减持11亿元,云南白药大非减持1.14亿股,减持金额10亿元以上。此外,天齐锂业网宿科技大非也宣布将减持。

  更多的大小非减持是通过大宗交易平台,找到的大接盘者大多是关系户,作为过桥,今天承接大单,第二天就抛向了市场,遂造成了许多股票莫名其妙地跌停。

  2015年上市的242只新股,1年至3年后,大小非解禁的市值将高达2.82万亿。2017年发行的500只新股,1年至3年之后,解禁的市值将高达6万亿以上。

  刘士余主席上任后,新股发得越多越快,那么大小非减持对市场的冲击也越来越大。

  3、怎样搬掉A股的减持大山?

  近日,著名金融专家刘纪鹏发表了《必须搬走股市上的减持大山》一文,引起了市场的强烈反响。

  刘纪鹏认为,与违规举牌的险资相比,大小非恶意减持、清仓式减持,是危害股市最大的“妖精”。

  由于大小非的原始股作价成本只有1元或1元出头,上市时新股以23倍市盈率发行,就获取了20多倍的利润。加上上市后的10来个涨停,以及10送20,甚至10送30,使大小非的身价暴涨。

  每年发几百个新股,名义上是为实体经济服务,但实际上,等于造就了几百个10亿以上的富翁和几千个亿万富翁。

  问题在于,在大小非的构成中,很多都是家族成员(兄弟姐妹、岳父岳母、大舅小姨、公公婆婆),还包括七大姑八大姨。一旦到了解禁期,他们就不问三七二十一,坚决抛售兑现,把股市当成了提款机和快速致富的场所,而把自己的致富建立在1.16亿股民财富被不断吞噬的基础之上。更为严重的是,造成了早已解禁、但20多年都没有减持的国有股的贬值和国有资产的流失。

  在此,我接着刘纪鹏的话题,提供如何搬掉大小非减持大山的良策。

  首先要杜绝大小非的增量。可采取新老划断的办法,对正在排队待上市新股进行股权结构的改革,将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严格限制在33%。多余股份鼓励变成优先股。或者进行实质性转让,或者在网上作为增量新股发行给中小投资者。

  其次,对2009年股改后上市的企业,控股股东及大非不得在二级市场或大宗交易平台进行减持,可采用中电广通哈空调、三爱富的公开挂牌转让国有控股权、引进战略投资者的方式进行,变利空为利好。或者鼓励大非主动延长锁定期。

  再次,对数量大于流通股比例较高的小非减持,应分期分批分比例逐步减持。并且预设一个减持价提前公告。当股价低于发行价时,便不得减持。

  中国股市这个死结,现在是到了必须解开的时候了。(金融投资报 李志林)



  桂浩明:不能忽视股市的资产整合功能
  众所周知,股市有三大基本功能:融资、改制和资产整合。所谓融资功能,大家都清楚,就是IPO以及各种形式的再融资。股票上市以后,流动性会得到改善,使得融资得以溢价进行,这也是众多企业特别看重的。至于改制,那就是企业上市以后,作为一家公众公司,需要严格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来管理,建立相应的法人治理结构。这对于提高公司的治理水平将起到积极作用。当然,现实情况是沪深股市的很多上市公司,虽然经历了改制,但却并没有真正解决“一股独大”的问题,公司治理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也是造成现在上市公司质量不够理想的原因之一。当然,这是另外一个话题,此处就不再展开了。

  这里想着重讨论的,是股市的资产整合功能。客观而言,作为上市公司,具有良好的融资条件,因此在企业发展中,可以选择通过不同形式的收购等行为,兼并其它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另外,上市公司本身的发展也是不平衡的,有的可能会落伍,也有的则因为行业景气度下降而业绩退步。在这种情况下,利用资本市场实施资产重组,包括卖壳及被借壳等手段,实现企业业务的整合,甚至是脱胎换骨式的改造,重组为一个拥有全新业务的企业。

  人们所熟悉的诺基亚,最早是芬兰伐木企业,后来改为搞渔业,从事移动通信设备生产是很后来的事情。可以说,它本身就是在不断进行的资产重组中成长起来的。而现在,公司又被富士康收购了,尽管主业也许变化不大,但在资产结构的调整方面还是有很大的动作,是一次跨国重组。

  显然,股市在资产整合方面有着极大的发挥余地,事实上这也是其最重要的功能之一。企业上市以后,其股份获得了一定的流动性,因此利用股权进行收购兼并,在操作层面上具有相应的优势。而企业本身所拥有的壳资源,往往也会成为其它非上市企业追逐的目标之一。即便在那些实行注册制的海外成熟市场上,买壳以及借壳上市也不是个案。在那里,证券市场是最重要的资产配置场所,而以上市公司为主体或为标的所进行的资产整合,就是实行资产配置的最主要途径。如果股市回避乃至拒绝进行资产整合,那么它的存在价值就会大大削弱。在海外成熟市场,每年IPO的数量已经较为有限,但是资产整合的规模却是越来越大,并且有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介入其中。应该说,资产整合已经成为海外成熟股市的最大看点之一。

  在境内的沪深股市,资产整合同样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早在市场成立之初,就有过“宝延风波”,这可以视为境内最早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资产整合的实践。不过,由于境内市场投机色彩较重,资产整合往往被利用来操纵市场,结果整合没有真正做成,但却带来了一大堆的市场不规范现象,也严重侵犯了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败坏了市场空气。对这种状况当然应该予以惩处。不过,打击资产整合中的违法违规现象,并不是要否定股市的资产整合作用,相反是要更加完整地利用好这一功能。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过程中,产业结构的调整也需要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因此,更加充分地发挥股市在资产整合中的作用,意义十分重大,甚至可以说不亚于IPO。可惜的是,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现在IPO很火爆,但资产整合却显得有点冷清,这也使得很多上市公司失去了不少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的机会。也使得一些传统产业的上市公司,无法通过资产整合来调整结构,难以真正开展供给侧改革,这不但令企业失望,也令投资者感到难以接受。

  这几年来,中国股市在震荡中改变着面貌,人们希望在IPO加快的同时,资产整合的作用也能够得到合理的发挥,另外在改制方面也有真正的进步,这种各项功能全面得到发挥的市场,才是健康的,富有进取心的,也是有效率的,为广大投资者所欢迎的。(金融投资报 桂浩明)



  黄湘源:退市机制常态化缺了点啥?
  单靠监管者主观意
  志决定的所谓退市常态化是可松可紧的橡皮筋,未必是真正靠得住的。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是退市机制常态化不可或缺的灵魂。只有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市场化退市,才有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退市常态化。

  *ST新都退市,能够被视为退市机制进入常态化的标志吗?

  作为2014年*ST长油退市以来,退市案例时隔三年的重出江湖,如果没有监管部门推动退市机制常态化的决心,显然是难以想象的。不过,或许正是因为在*ST新都退市过程中监管干预痕迹的过于强势,反而让人对退市机制的常态化似乎缺了点信心。难道每个面临退市的ST、*ST股票,决定其该退不该退的问题的,都不该是规则而只是人为的监管意志吗?

  因违规为关联方提供担保等事项,*ST新都2013年、2014年连续两个会计年度的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公司股票自2015年5月21日起被暂停上市。根据2015年年报,完成重整的*ST新都当年实现营收1.17亿元,归母净利润6971万元,扭亏为盈;净资产为961.59万元。2016年5月3日,*ST新都向深交所提出了公司股票恢复上市的申请。而深交所在正式受理该申请次日,就向公司下发函件,要求公司补充关于恢复上市的有关材料。此后,深交所决定对*ST新都将2014年租赁期的高尔夫物业租金收入计入2015年经营性收入的会计处理合规性、预计负债计提充分性、子公司业绩真实性等重点关注问题进行调查核实。2017年4月25日,天健会计师事务所湖南分所向上市公司发函称,应相关监管机构的要求,对这一事项进行了审慎核查,调整此前判断,认为该笔收入虽然与正常经营业务相关,但是鉴于收入确认的背景及特殊原因,具有偶发性,应被视作非经常性损益。根据该所同一时间向深交所正式发出的相关说明,公司2015年度经调整后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负值。据说,待到又惊又怒的*ST新都欲状告出尔反尔出卖自己的天健所时,惜乎为时已晚,深交所的闸刀已下。这次退市机制动刀的速度之快,竟然超过了以往的任何一次。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被称之为“收入确认的背景及特殊原因”的,也许不是别的,正是*ST新都在退市边缘挣扎两年间的保壳重组。卖壳重组在我国资本市场盛行已久,令许多濒临退市的壳公司得以该退不退,无非是连续三年亏损的现行退市规则给了壳重组以绝处逢生的可趁之机。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历史上已完成退市的股票共有106只,其中,因为连续三年亏损而被退市的公司数量最多,达到47只。此类退市案例,大多发生在退市制度甫出江湖的初期。随着ST制度加星制度的出台,壳重组层出不穷,其中会计处理手法的升级更是花样翻新。作为老江湖之一的*ST新都,之所以选择曾有前科的天健会计师事务所为自己的审计机构,自然也是有其自己的利益考量的。只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千算万算,就是没有算到历来对此眼开眼闭的监管居然也不买账也就罢了,关键时刻竟然还被本来认为应该同自己素有默契的合作伙伴给卖了。这个跟斗栽得可谓一点也不冤!

  尽管2014年以来退市规则经监管部门的一再修订不断趋严,但我国有关法律所规定的退市标准较为模糊,可操作性不强的情况并没有从根本上得以改变。特别是上市公司的退市标准较为单一,过分关注于连续三年亏损,这就不免为绩差公司规避退市提供了一定的操作空间。一些先天不足的绩差公司通过处置非流动资产、转回以前年度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或预计负债,进行债务重组收益以及获得政府补助等不同方式,虽然并没有从根本上提升公司的经营能力,却不难实现“该退不退”或“退而不出”。市场对壳资源重组的投机炒作行为更是由此而风生水起,愈演愈烈。*ST新都上一次复牌交易还是2015年4月,一度连拉15个涨停,很多人还舍不得卖,然后就又停牌至今。这次进入退市整理期后,如果吃上15个跌停,甚至更多,也不是不可能的。只是如此一来,岂非不知有多少被套住的投资者,包括机构将会亏得摸不着自己的家门?!

  国外成熟市场上市公司的退市标准,除了公司业绩不佳、连续亏损以外,还包括资本减少、低流动性、股东持股比例不足、资产负债、虚假陈述、并购重组、破产解散、主动申请退市、违反持续上市标准等十几种。顺应资本市场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发展要求,重构和完善上市公司退市的法律制度,是《证券法》修改中需要回应的一个重要问题。根据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平衡,使两者实现市场化的相互促进的原则,必须进一步完善退市条件,不仅要对造假上市者坚决实行强制退市,发挥法律的震慑作用,而且也应该从实际出发,由过于偏重盈亏指标,变为除财务指标外,像国外那样引入包括每股价格、市值、股权结构等市场指标,针对多层次市场体系,建立多层次的退出机制。非此,不足以解决由于单一盈亏指标为核心所容易进行利润操纵而导致的企业“退市难”,更难以遏制由“退市难”而造成投资者炒壳资源、赌重组盛行的不正之风。

  在笔者看来,单靠监管者主观意志决定的所谓退市常态化是可松可紧的橡皮筋,未必是真正靠得住的。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是退市机制常态化不可或缺的灵魂。只有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市场化退市,才有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具有可操作性并且也能让人信得过的退市常态化。(金融投资报)



  郭施亮:3000点的A股 投资吸引力有多大
  监管政策不确定以
  及赚钱效应趋弱,导致短线投资者处于观望之中。但对于中长期稳健的投资者而言,3000点的A股,基本上属于相对安全的投资区域;而在3000点下方,市场调整空间越大,后续的投资回报率也会越高。

  自去年10月份以来,A股基本上在3000点上方运行。此间,沪市曾挑战3300点上方的强压区域,但无奈监管趋严,新增流动性涌入力度不足,导致市场久攻不下,并又一次回落至3000点附近的强支撑区域。

  3000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支撑位置,同时也是多空双方激烈争夺的关键区域。与此同时,大股东密集增持、产业资本抄底意愿强烈以及养老基金加快投资运营,也从一定程度上印证了3000点属于A股市场重要的政策底部。

  时下,虽然沪市仍处于牛熊分界线的争夺之中,但其余市场指数早已失守年线,创业板指数更是创下了股灾调整以来的新低点。由此可见,若剔除各种护盘因素,市场早已陷入熊市行情之中。

  在熊市环境之下,市场投资活力骤减,投资吸引力大幅下降,同时还会存在“放大利空,缩小利好”的问题。由此一来,若市场内外部因素一旦发生恶化,对市场而言则可能雪上加霜。不过,鉴于3000点基本上处于政策底部区域,即使指数继续调整,其调整空间也会相对有限。不过,纵观A股市场历史情况,政策底之下,很可能会存在下寻市场底的风险;而市场最终以急跌杀出恐慌盘的方式,还是以时间换空间的方式来完成市场底的探索,仍需拭目以待。

  但对于投资者而言,以急跌杀出恐慌盘的方式完成市场底的探索,往往会是一个短期阵痛的过程,但阵痛之后,市场有望呈现逐渐回暖的运行格局;若以时间换空间的方式完成市场底的探索,则市场仍需要经历一段相对漫长,且充满煎熬的筑底阶段,而股市投资吸引力只会越来越低。

  3000点的A股,从中长期角度分析,确实具有一定的投资吸引力;与此同时,随着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财务实力的持续回暖,3000点也基本上属于市场合理的价值运行中枢位置。但从中短期角度来看,熊市环境下,股市快速调整并不可怕,可怕的还是漫长筑底的过程。在此期间,虽然多数股票的“去泡沫化”风险基本上获得了释放,但因筑底周期不够长,大资金吸筹程度不够深,由此加剧了股价筑底调整过程,这对投资者而言,也是一件非常煎熬的事情。

  当下市场仍然以存量资金作为主导,至于场外资金,鉴于监管政策的不确定性以及市场赚钱效应趋弱,导致短线投资者往往处于观望状态之中。但对于中长期稳健的投资者而言,3000点的A股,基本上属于相对合理,相对安全的投资区域;而在3000点下方,市场调整的空间越大,后续的投资回报率也会越高。(金融投资报)



  曹中铭:价值投资理念也要与时俱进
  一年一度的“股神”巴菲特股东大会于日前举行。与一般的上市公司股东大会不同,巴菲特股东大会可谓盛况空前。据媒体报道,今年参加巴菲特股东大会的人数高达4万人,而中国投资者赴会的就达到5000人。可见,中国有不少巴菲特的“信徒”。

  巴菲特股东大会之所以引起全球投资者的关注,并且参与者众,显然与“股神”过往的投资业绩密不可分。如果说往年巴菲特股东大会所呈现出的,只是“股神”按部就班式的投资的话,那么今年的股东大会,“股神”无疑给参会者以“全新”的感觉。

  从巴菲特公开的股票投资组合看,传统行业成为其中的重点。比如饮料行业的可口可乐,银行业中的富国银行等,在巴菲特投资组合中,占据着不小的比重。然而,巴菲特在此次股东大会上,却开始大谈科技股,谈人工智能,还谈到中国股市,这在此前是很少见的。

  我们知道,在2000年前后,由美国券商行业的“斧头”凯斯勒等人策动的网络科技股曾经造就了美国纳斯达克的辉煌。短短的一年半时间内,纳斯达克指数从1500点左右最高上涨至5132点,并最终演变为网络股泡沫。而在泡沫破裂后,纳斯达克指数又跌至1108点,其中投资者的损失是可想而知的。美国市场疯狂炒作网络股的热潮,也曾经波及到A股市场。

  尽管当年网络股泡沫制造了惊人的财富效应,但巴菲特秉持一贯的价值投资理念,并没有涉足网络科技股。而在网络股泡沫破灭后,巴菲特因为没有买入任何网络科技股,没有因网络股泡沫的破灭遭受任何损失而受到投资者的赞许,而股神有“先见之明”的形象则在投资者心中更加高大。

  如果说国内投资者对于“股神”的成功投资往往只有年复合增长率这一抽象概念的话,那么巴菲特投资中石油的成功,则让我们真实感受到价值投资的“灵魂”与“威力”。2000年,中石油H股股价被严重低估,巴菲特以1.10港元至1.67港元的价位买入中石油股票23.48亿股。最终“股神”在中石油身上获利35.5亿美元,获利亦达到7倍多。巴菲特虽然在股东大会上也提到了中国股市,但其目前并没有买入A股,只持有比亚迪H股,而且还是在其搭档芒格的建议下买入的,目前获利也达到5倍左右。

  如果巴菲特申请QFII资格,相信相关部门也会为其大开“绿灯”。不过,“股神”基于自己对于中国股市的了解与理解,并没有投资A股,本质上在于目前的A股,还难入其“法眼”。

  虽然巴菲特也会遭遇到像美联航因“虐客”事件而发生的“黑天鹅”,但“股神”毕竟是“股神”,对于自身投资的短板或不足,有着清醒的认识。比如巴菲特在股东大会上表示错过亚马逊是“愚蠢”,没有投资谷歌是一个“失误”。而且,他已经认识到,人工智能会带来颠覆性变化。此外,巴菲特还为苹果、雅虎、微软等科技股的轻资产运营所产生的成果表示惊叹,这些美国股市最高市值的公司,也开始引起巴菲特的注意。

  巴菲特对于传统行业的投资造就了投资神话,如今其开始重视科技股、人工智能等公司,则意味着其价值投资理念开始发生转变。其实,所谓的价值投资,并非只是对应着低估值,也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只要公司有成长性,有前景,符合行业发展的大势,即使目前估值较高,同样值得价值投资。笔者以为,价值投资理念与时俱进,才是巴菲特股东大会给予我们最好的启示。(金融投资报 曹中铭)



  应健中:捡点乌龟股养起来
  ■健中观潮
  就大盘指数而言,近期的市场好不到哪儿,但也坏不到哪儿。看似黑云压境,突然峰回路转,大盘又拉起来了,可兴致勃勃冲进去的,哎,又被套住了,这股市似乎在与大伙儿调情。

  其实眼睛老盯着指数没啥意思,除非你做股指期货。看看近期的个股,那真是冰火两重天了,会涨的涨得牛气冲天,指数还在3100,而牛股涨到两年前的5138点上去了,而那些跌得惨不忍睹的个股,今年来股价已经拦腰一刀,有1000多个个股股价跌到了2638点以下去了,跌幅最深的个股竟然跌幅超过60%。其实对大盘而言无所谓牛市熊市,从个股角度而言,天天有牛股和熊股,关键看你站在哪个坑里。

  这股市中3000来个股票犹如进行着一场场只有起步没有终点的龟兔赛跑,有些兔子跑得快趴下也快,看看那些跌得稀里哗啦的股票,它们都有过一番脱兔般的癫狂走势;而有些乌龟始终趴在那儿,现在当大盘疲态之时,回过头来一看,乌龟已经爬到前面去了。比如,工、农、中、建四大银行股,几乎都不入分析师和炒手的法眼,看这些个股的日常走势,一天也就2、3分钱的波动,连差价都很难做,但现在你打开这些乌龟股的K线图看看,很艰难的蹒跚而行,大盘大涨它小涨,大盘下跌它依然小涨,即便股价很缓慢地小涨,但其市盈率和市净率依然居于中国股市的最低值。存银行不如买银行股,这条很朴实而浅显的道理已经得到市场的验证,并还将继续得以验证。

  当下股市既不是牛市也不是熊市,而市场中只有牛股和熊股。当下上证指数的年线在3093点,围绕着年线上下100点的震荡是第二季度的主要态势。当下股市如下几个市场因素值得关注:
  一是管理层将推出更柔和的监管措施。上周末,来自主流媒体的声音是:不能够处置风险带来更大的风险。现在市场的风险点还是蛮多的,银行委外资金需要清理、券商资管拆东墙补西墙的资金池需要清理、险资清理也需要一段时日,这种杠杆的出清都会带来市场的激烈波动,现在这个基调意味着不能刺破已经吹起来的泡泡,柔性管理决定了股市的走向。

  二是股市的融资盘清理差不多了。本周沪深股市最新的两融数据为8777亿元,出现了止跌的迹象。近两年来,两融最高的是2.3万亿,现在一路下滑至8777亿元,接近7900亿元的低点,平仓盘走得差不多了。现在的所谓两融,徒有虚名,实际上就是融资,融券盘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三是IPO仍然是当下股市的重点,不为市场的波动而减速。每周10家成了常态,现在开板数有所减少,有的上市一、两年的次新股跌进发行价,新股定价的重心渐次下跌,尽管这种重心下降是一个很缓慢的过程,但趋势已经很明显了。

  五穷六绝七翻身,不管这条股谚今年是不是会得以验证,至少五月的行情有点像,别管大盘是牛是熊,关键还是要将钱按在牛股的坑里。个股的龟兔赛跑还在继续,耐心好一点的话,趁现在弱势,捡几个乌龟养起来,也许以后也会变成兔子的。(金融投资报)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