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位大牌经济学家在媒体撰文指出:金融去杠杆是重中之重,需要持续推进。不奇怪,最近一段时间,金融去杠杆的声浪此起彼伏,而且有不惜代价之势。比如有人说:金融去杠杆的经济阵痛难以避免;还有说:实体经济经得住金融去杠杆过程中的融资成本增加。我实在不解,为什么中国经济要没玩没了地经受“阵痛”,如果把一次又一次的所谓“阵痛”连接起来,那还是“阵痛”的问题吗?为什么实体经济总处在“倒霉”的地位,金融走向混乱的过程中实体经济倒霉,整治金融乱象还得让实体经济“阵痛”,这还有完吗?
2、所以我们必须明确指出,不要继续在“去杠杆”的问题上偷梁换柱,无情地残害资本市场而使实体经济失去资本支撑。这样做的最终后果是中国经济彻底垮台。
3、为什么说在“去杠杆”的问题上有人偷梁换柱?因为我看到的事实是:自从去年年底的中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今年中央政治局第40次学习会,再到之后的重要经济工作会议和部门文件,中央强调的都是“把降低企业杠杆率作为重中之重”,现在为什么变成“金融去杠杆是重中之重”?这当然是明显的偷梁换柱。
4、不信?那好,我们不妨简单回述一下。2016年12月14日至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在布置“三去一降一补”的工作时明确指出:“去杠杆方面,要在控制总杠杆率的前提下,把降低企业杠杆率作为重中之重”。2017年3月6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在控制总杠杆率的前提下,把降低企业杠杆率作为重中之重”,而且同时给出企业去杠杆的方法:“促进企业盘活存量资产,推进资产证券化,支持市场化法制化债转股,加大股权融资力度,强化企业特别国有企业财务杠杆约束,逐步将企业负债降到合理水平”。注意,这些方法明确指向实体经济,而非金融企业。
5、据新华社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5日下午就维护国家金融安全进行第四十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提出10个方面的问题,其中第三条是“采取措施处置风险点,着力控制增量,积极处置存量,打击逃废债行为,控制好杠杆率,加大对市场违法违规行为打击力度,重点针对金融市场和互联网金融开展全面摸排和查处”。注意,针对金融杠杆,总书记的说法是“控制好杠杆率”,而且紧接着的第四条明确指出:为实体经济发展创造良好金融环境,疏通金融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积极规范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加强信贷政策指引,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先进制造业等领域的资金支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认为,这条是在要求金融业回归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也是中国金融当下必须认真反思的方向,而绝没有任何一点“允许金融去杠杆容忍实体经济阵痛”的意思。
6、4月26到27日,2017年全国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会上,中央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组长、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刘鹤在会议并就“推动改革需要把握好的几个重大问题”发表谈话,他强调:“积极稳妥去杠杆,把降低企业杠杆率作为重中之重,促进企业盘活存量资产,推进资产证券化,支持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强化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财务杠杆约束,逐步将企业负债降到合理水平”。
7、4天前央行在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也说:统一规制标准,有效防控资产管理产品等影子银行风险。综合运用多种手段,积极稳妥去杠杆,在控制总杠杆率的前提下,把降低企业杠杆率作为重中之重,支持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积极规范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8、看见了吗?是否还用我再找论据?我的问题是:到底有几个人想过“中央战术部署”的经济逻辑?我的理解是:金融去杠杆“貌似正确”,但去杠杆从金融发端,属于“出牌不能出错顺序”。我们必须懂得,实体经济杠杆和金融杠杆风险的关系犹如“一枚硬币的两个面”,不仅共生共存而且相互反馈。现在,中国经济恰恰处于二者之间恶性循环过程,这也是中国内生性经济增长动力不断弱化的根本原因。
9、如何破解?必须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增股权衡债权,变债权为股权,所以总书记和总理才不厌其烦地强调:“为实体经济发展创造良好金融环境,疏通金融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积极规范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加强信贷政策指引,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先进制造业等领域的资金支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促进企业盘活存量资产,推进资产证券化,支持市场化法制化债转股,加大股权融资力度,强化企业特别国有企业财务杠杆约束,逐步将企业负债降到合理水平”。
10、请问:金融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是什么?资本市场——存在且唯一。但现在的实际情况是,去杠杆从金融发端。这个顺序的错误,必将导致资本市场大幅收缩,而且会让金融去杠杆越去越高,实体经济变成“金融羔羊”。
11、好吧,我们说得够多了,恳请中央政府坚决制止“偷梁换柱”的恶劣行径,防止它对经济构成严重破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