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到5月11日,三板做市指数连跌23天,刷新了三板做市指数连续下跌的历史记录。自三板做市指数2015年3月18日正式发布以来,从未有过如此长时间连续下跌的情况出现。究竟什么原因导致新三板市况再度恶化?《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了多位专业人士。
越来越多的新三板企业奔赴IPO,提前布局至关重要。关注公众号“NBD财访”进入微信平台,获取最优质新三板公司董事长的深度访谈,在此前专访的企业中,金宏气体等公司的IPO申请已获证监会受理,确成硅化等6家公司已进行IPO辅导。
多因素叠加致指数下滑
东北证券新三板研究中心总监付立春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如此长时间的持续性下跌并不意外,有着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无论是创新层股票还是做市股票,这些“绩优股”2016年报情况不如预期,落差比较大;其次是“精选层”等政策预期达并未如期而至,投资出现了波动;再一个就是整体监管环境趋严、去杠杆明显、市场的流动性收紧,不仅是新三板市场,A股、债市、房市等都在跌,新三板也受到波及。
付立春还特别提到,做市板块的净利润2016年同比下滑了20%,加之不少优质的做市企业因为IPO等因素转为协议转让,从三板做市指数成份股、做市板块中离去,也影响了做市板块的整体行情。
南山投资创始合伙人周运南表示,拟IPO集邮、扶贫集邮、“精选层”等概念炒作暂告段落,以及主板整体下跌等外围的影响,是做市板块下跌的两个重要原因。
另外,周运南补充到:一是不少优质做市股票纷纷转为协议转让,进而退出做市指数成份股;二是政策预期逐渐减弱,从去年底、两会期间、五一期间等时间点,预期政策迟迟没有落地;三是年报“变脸”太多,很多公司的业绩大幅缩水甚至突然亏损,更严重的是,年报甚至无法正常披露。以上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市场整体下滑。
一家东南地区大型券商的新三板首席研究员告诉记者,年报披露、业绩被证伪,政策进度不达预期,监管去杠杆、A股下跌等多个因素都是三板做市指数下跌的原因。上证指数近期也有19个交易日连续低开,新三板之所以连反弹都没有,是因为市场流动性较差,在这个情况下不会有人“接飞刀”。而且做市板块的跌法往往是“一步到位”,因为投资者只能和做市商做对手盘,还不设涨跌幅,没有博弈空间,往上拉股价只会带来更多抛盘和踩踏。
市盈率已不足22倍
在23连跌之前,三板做市指数也经过了一轮大涨。今年1月19日至3月28日,三板做市指数从1091.88点上涨至1162.23点,上涨70.35点、涨幅达6.44%。这是自2016年以来,三板做市指数出现的最大涨幅,创出近9个月以来的最高点。就在大家都认为市场终于要脱离底部的时候,三板做市指数又用23连跌为这场短暂的上涨行情画上了句号。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2016年至今,三板做市指数曾有过两次行情低点,分别是去年9月1日收盘的1075.94点和12月20日的1082.92点,此后都迎来了15天左右的反弹,分别上涨了22.69点和32.51点,幅度分别为2.11%和3%。目前,三板做市指数在1090点一线,接近此前两次的历史低点。
股价涨跌的本质是估值的变化。记者还发现新三板做市板块的市盈率中值同三板做市指数表现出高度同步的特征。
从做市板块市盈率中值(剔除负值)来看,2016年以来的最低点出现在去年12月15日,做市板块的市盈率中值为21.37倍。而截至今年5月12日收盘,做市板块的市盈率中值为21.81倍,不足22倍,距离历史低点相差不多。部分行业平均市盈率(剔除负值)甚至跌破20倍,比如电信业务、房地产行业的平均市盈率分别只有15.4倍和17.8倍。
比较新三板做市板块与创业板、中小板的市盈率中值,尽管做市板块的市盈率在逐渐“变贵”,但截至5月12日,也仅有创业板的3.3折和中小板的4折。2016年末到2017年初,做市板块之所以相对于创业板和中小板在“变贵”,一方面是因为这段时期三板做市指数持续上涨,另一方面则是后者在挤压泡沫、整体市场估值回调。此消彼长,做市板块与后两者之间的估值差距相对缩窄,未来如有创业板、中小板继续回调等因素,二者之间估值差距仍有可能继续缩窄。
一家华南知名券商的新三板做市部门总经理对此表示,不少优质做市股转为协议转让或停牌,拖累了三板做市指数表现。目前1090点的位置、做市板块22倍不到的市盈率中值,从历史的角度来判断是否低位不太适合,毕竟这个历史太短。但这个位置肯定不能说高,说已经到了底部也难下判断。而A股有可能会再度下跌,也会对新三板产生影响。
不过该人士同时提到,对于机构来说,该入场还是会入场。目前的位置不乏基本面稳固、经营发展良好的企业,估值也不高,机构还是会进行一些布局,挑挑拣拣也会有一些不错的标的,就像A股“熊市”中的“漂亮50”。而如果制度改革提速、预期政策落地,比如再分层政策落实的话,那些有望进入新的层次且业绩优良的企业估值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结构性机会仍存在
23连跌之后是否可以说市场已经见底或者接近底部了呢?投资者又该如何布局?
付立春对于前者的回答是“没有”。付立春告诉记者,去年至今,从总体的行情上来看,市场交易量并不是特别的大。特别是做市成交的量,处于一种比较冷清的状态,这种情况可能还会长期存在。新三板二级市场无论是涨还是跌,都是需要价和量的配合,如果没有量的支撑,跌也跌不动,涨也上不去。二级市场的状态现在是一种低位、低量的平衡,短期之内很难改变。
付立春还表示,某些板块和概念还是会涌现,类似“精选层”等预期的脉冲式行情,在今年可能还会有。除了集合竞价和大宗交易,7月1日实施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创新层审计新规,这些政策推出和实施对市场都会产生一些正负面的影响。
另外,上述券商研究员也表示,就目前市场状况而言,是否是底部“不好说”。新三板不像A股,不宜拿A股的点位、支撑位等技术指标直接套在三板上,两者之间的交易制度、流动性不一样,能看的只有市盈率。目前,市盈率确实到了之前的低位水平,但如果炒短线,结局并不好说,很可能会“踩雷”。
“我个人感觉还没跌完,投资者的情绪很差。”该人士同时称,整体市场大环境不是很好,政策预期落空。先撇开这些不谈,仅从基本面来看,2016年的财务状况表现不佳,下降得很快,也许会导致大家对2017年的预期打个“折扣”。业绩“变脸”对投资者的伤害很大,三板企业又不像A股企业抗风险能力强。仔细观察,其实做市指数涨跌幅不算太大,主要还是底部有一些IPO概念股等结构性机会在带动。
周运南的看法也类似。他说做市板块是否到了底部,取决于新三板二级市场流动性的状况。如果政策能及时跟进,市场流动性好转,那么可能底部为时不远;如果流动性保持目前的状况,那么以目前三板做市板块21~22倍之间的市盈率中值来看,还是不算低。
同时,周运南认为对投资者布局优质个股来说,目前可能是机会大于风险了。一是年报的“雷”已经炸得差不多了,二是很多集邮概念股和“精选层”概念也回调到底部了,三是交易制度改革的政策预期又逐渐明朗化。
(原标题:新三板做市指数连跌23天创纪录 寻底路遇各种低于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