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造林政府买林山西的市场化扶贫大招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农民造林政府买林山西的市场化扶贫大招

加入日期:2017-5-16 13:21:07

  政府组织植树造林,却“年年植树不见树”,这是困扰许多地方多年的老难题。其实,换个思路,或许就海阔天空。比如,由农民来种树造林,政府再出钱买林,这样林也造出来了,农民还增加了收入,岂不一举两得?

  这个办法叫“购买式造林”,是山西省近年来推行的市场化造林新模式。

  民间出钱造林政府验收买林

  据新华社5月15日报道,行走在吕梁山南端大宁县下白村,不少荒坡都种上了绿油油的松树苗,给黄土地披上绿装。66岁的村民冯还堂说,他所在的合作社去年参与购买式造林,造了120亩林子,参与的13个人每人挣了2000多元,今年还计划造林3000亩。

  山西地处黄土高原沟壑区,森林覆盖率仅为20.50%,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传统造林模式下,当地造林饱受资金不足、使用效率不高,树木成活率低等问题困扰。为此,山西开始探索购买式造林新模式。

  所谓购买式造林,是指由市场主体出资,按照政府规划和标准自主造林,经过验收合格后由政府购买所造的林木。

  这一改革最早由山西省黑茶山国有林管理局在2013年试点,由管理局统一规划,内部职工自愿申报,经竞价确定造林主体和造林购买价格,之后由职工全额出资造林,当年验收合格后支付合同价款的30%,三年后按标准收购并支付余款。

  林场职工和林农的合股投资

  购买式造林在2015年向林农和社会试点推进。其中,林农参与模式是由村集体或林农提供造林地,林场职工提供技术、苗木,双方根据实际情况实行职工独资、对半投资和林农全额投资三种合作模式造林,三年到期后由林场收购,所造林木林场控股51%,村集体或农户占股49%。

  在县域试点中,山西将购买式造林与精准扶贫相结合,规定购买式造林的承接主体必须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占80%以上的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根据林业部门规划先行垫资造林,经验收合格后由政府购买,新造林地林木所有权仍为贫困人员所有。

  截至去年底,山西省已在黑茶山林局、岚县、大宁县等地完成购买式造林15万余亩。下一步将在全省范围内推广购买式造林。特别是在贫困县,所有林业工程都将由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通过购买式造林方式承接。

  荒山增绿农民增收

  购买式造林撬动了庞大的社会资金流入林业领域,弥补了造林资金的不足。承接主体从一开始就有质量意识、交账意识,不仅主动选用大苗壮苗、增加初植密度,有的还特意在苗木周围种上臭椿,探索用臭椿气味驱避鼠兔危害。近两年完成的购买式造林成活率均超过96%。

   过去,营造林资金从国家、省、市、县政府到林局、林场、工队,再到苗木采购、雇佣工人,层层都有代理成本,真正用到造林上的资金打了折扣。购买式造林大大压缩了代理成本,提高了国家造林资金的使用效率。

  购买式造林还促进了贫困群众增收。截至去年底,山西省已组建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2188家,吸纳贫困劳力5.5万人。岚县界河口镇会里村林得财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48户社员中45户是贫困户,去年完成购买式造林1500亩,参与造林的贫困群众人均增收5000元。

  下一步:林权交易和生态效益补偿

  不过,购买式造林的推进,也遭遇到林业市场体系不完善的瓶颈。

  购买式造林带来很大的生态效益,但由于造的多是生态林,树木生长慢,周期长,长大后也不采伐,同时变现和交易环节不完善,所以经济效益欠佳。

  为此,专家建议,购买式造林要取得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和完善林业市场体系,实现林权的交易和流转,同时及时跟进新造林管护、生态效益补偿等保障服务体系。

  这些建议在基层已开始尝试。大宁县从今年起县财政每年拿出150万元,对全县未纳入生态效益补偿范围的生态林和达产达效前的经济林以每亩每年5元的标准给予生态效益补偿。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