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A股市场,不能不令人吐槽。在欧美股市、香港股市、日韩股市等全球主要股市屡创新高的背景下,A股唯我独跌,并在5月11日创出本轮下跌行情的新低点3016.53点,这一点位也创出了今年行情的新低。
而撇开失真的指数对真实行情的掩盖,近期的个股行情更是可以有“凄惨”二字来形容。截止5月11日,在2806家可比公司股票的数据中,有1882只股票“比熔断的时候股价还要糟糕”,股价相对于2016年1月7日熔断最后一天的价格还要低。其中甚至有98只个股股价已经跌去了一半以上,还有555只个股股价的跌幅超过了30%。而在股票价格下跌的同时,A股近一个月的市值蒸发4万亿元,散户人均亏损5万元。A股市场活生生地上演了又一轮不被称为股灾的股灾。
在全球股市一片欣欣向荣的背景下,A股市场却“独沧然而涕下”,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这无疑是令市场关心的问题。也有不少市场人士提出了自己的答案。比如,有人认为这是由于银行业加强资金风险监管,通过去杠杆来加强资金安全的结果;也有人认为,A股的独自下跌,是由于证监会监管不当的结果。应该说,这些分析都是很有道理的,这些分析的因素也确实构成了股市下跌的最重要原因。
在这里,本人要谈论的是一个具体的问题,那就是本轮A股唯我独跌,是否与IPO的加速发行无关?很明显的一个事实是,进入2017年以来,A股市场的IPO发行进入高速发行状态,每周核准发行的新股不少于10家。这种新股高速发行的态势被舆论称为是新股发行“常态化”。而实际上,这种常态化的新股发行却是全世界都没有,只有A股仿佛迎来世界末日般地如此疯狂。
但如此疯狂的新股发行常态化,却被某些舆论认为是对行情的涨跌并不构成影响。包括证监会主席刘士余于今年2月26日出席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时明确表示,新股发行速度不在乎每周多几家还是少几家,关键是发行公司质量。仿佛IPO公司的质量保证了,每周发股的数量再增加几十家也是无妨的。
那么,IPO的超常规发行是否与当前的A股唯我独跌没有任何关系呢?事实显然并非如此。可以说,A股市场的下跌与IPO的加速发行有着紧密的联系。之所以如此,究其原因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在行情上升的时候,市场会淡化利空因素,包括新股超常规发行。但一旦行情转势,利空因素就会被放大,这时新股超常规发行的利空作用就会表现出来。因为行情下跌,新股发行仍然保持高速发行的状态,这很容易让投资者认为,管理层只重视融资,不重视投资,甚至置投资者的利益于不顾。因此这种情况下的新股高速发行,很容易动摇投资者对股市的信心。投资者的信心没了,行情自然难以走好。
其次是刘士余主席强调的“关键点”并没有成立。刘士余表示,新股发行速度不在乎每周多几家还是少几家,关键是发行公司质量。但随着今年一季报的披露,新股的质量问题原形毕露。统计显示,一季报业绩亏损的次新股达到32只,其中有10家公司是今年一季度上市的,包括今年3月刚刚上市的尚品宅配一季报每股亏损0.57元。新股上市即亏损,新股发行公司的质量如何来保证?而既然发行公司的质量得不到保证,刘士余强调的“新股发行速度不在乎每周多几家还是少几家”自然也就难以成立了,市场特别是投资者其实很在乎每周发行的新股是多几家还是少几家。
此外,IPO超常规发行仍然是一种严重的“带病发行”。新股的高速发行并没有解决限售股的产生问题,以至困扰A股市场的“IPO堰塞湖”转化为了“限售股堰塞湖”。就“IPO堰设湖”来说,压力不在投资者身上,而作为“限售股堰塞湖”,必须由投资者来买单。第一创业日前股价的暴跌也再一次证明了限售股解禁对股价所构成的冲击。而目前的IPO超常规发行,也就是在让“限售股堰塞湖”急剧膨胀。一旦“限售股堰塞湖”泄洪,足以让股市形成新一轮的股灾。因此,“限售股堰塞湖”如利剑悬在投资者头上,投资者又如何有信心在股市里冲锋陷阵呢?(作者供职单位:中和应泰“好人好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