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债频演大戏监管发糖安抚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股债频演大戏监管发糖安抚

加入日期:2017-5-15 15:04:53

  持续紧张的资金面,加上4月以来监管层对金融乱象整治的密集发声,实实在在地给了市场以震慑。一边是国债期货收益率的节节高升,一边是股市的“倒春寒”,都彰显着市场参与主体捂紧腰包不想拿出资金的自保心理。对此,央行和银监会5月12日齐“发糖”,用实际操作安抚市场。在业内人士看来,去杠杆、强监管的思路并没有改变,监管层的做法主要是不希望短期市场过度悲观,造成不必要的波动。

  7天内温柔发声

  5月12日,央行在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表示,将继续加强金融监管协调,有机衔接监管政策出台的时机和节奏;稳定市场预期,把握好去杠杆和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的平衡。同时,央行还首次回应“缩表”,称那并不意味着收紧银根,且4月央行资产负债表已重新转为“扩表”。

  不仅如此,央行也在实际中以4590亿元MLF操作,为市场发出流动性红包,实现MLF资金连续10个月净投放,为迄今最长的投放周期。

  除了流动性红包的安抚,对于同样令市场“凌乱”的近期一系列风险治理和检查,银监会也做出了回应。5月12日,在“银监会近期重点工作通报”通气会上,银监会审慎规制局局长肖远企表示,实际上近期监管文件并无新规定,市场对此没必要紧张。

  “从内容上来看,7个文件摆在桌子上做对比,发现没有什么新的监管规定,特别是没有新的定量指标,都是对现有制度的系统归类。”肖远企说道,前期出台的金融政策,指导思想和目的,主要是引导机构要开正门,不走旁门。

  在开展监管行动的同时,银监会也充分考虑银行业风险实际把握力度和节奏。自查督查和规范整改工作间安排4-6个月缓冲期,为银行实现合规达标预留时间,同时对新增、存量业务实行新老划断。

  同样澄清“旧文新读”的还有证监会。5月5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回应近日市场传出的监管层叫停券商资管计划资金池业务时表示,近日,有关证监局开展的工作是对前期要求的延续,并非新增要求。截至目前,相关规范行为有序进行,未对市场造成影响。

  一度升级的监管

  “一行两会”接连的这番“温柔”表态,与此前暴风般不断升级的监管态度,确实有所转变。

  从央行来看,此前接连两月的资产负债表数据都让市场忧心忡忡。央行总资产从1月末到3月末下降1.1万亿元,降幅达到了3%。资产负债表规模的缩水,则意味着市场流动性会降低。

  在公开市场操作上,央行3月下旬至4月中旬连续暂停公开市场操作,期间共有4900亿元逆回购到期,尽数实现自然净回笼。随后央行回复逆回购交易净投放,并超量续作到期的MLF,供给流动性的意愿有所回转。

  收紧资金面的目的就是去杠杆,而为了达成这一目标,“一行三会”还集体出动,对各领域的风险进行排查整治,同业业务风险、理财业务风险、互联网金融风险等成为监管整治的重中之重。

  这股对金融乱象的“围剿”之势非常猛烈。其中,3月29日-4月12日,短短10多天时间,银监会就连发7个文件;证监会同样不手软,今年前5个月罚没金额已超去年全年;保监会同样在4月下旬发文明确风险防控9大重点领域。更让这轮监管上升到“史无前例”的高度,4月底的高层会议提出维护金融安全的六项任务,其中就包括加强金融监管。这也被视为金融监管的再次升级。

  市场一片凌乱

  市场在这轮监管风暴之下一片凌乱。4月以来,A股沪指连续5周下跌,上周一度下跌逼近3000点关口,截至5月12日收盘,上证指数下跌2.49%,深证成指下跌4.35%。另有统计数据显示,4月中旬至今,跌幅超过10%的个股达1540只。截至5月10日,在可与熔断期间股价相比较的2800只A股中,已经有1800多只个股的收盘价低于2016年1月7日的最后一天熔断,而从幅度上来看,78只个股的股价仍不足熔断当日的一半,腰斩之下更有数只个股的最新股价甚至不足熔断前的三成。

  债市也不好过。10年期国债收益率持续走高,上周一度突破3.7%。企业发债成本也一路抬升。根据Wind统计显示,今年以来,截至5月2日,市场共有92只债券票面发行利率大于等于7%,票面发行利率不低于6%的债券也达到415只。

  高企的成本也“吓退”了企业。数据显示,仅4月就有154只债券取消和推迟发行,涉及规模达到1406.63亿元,单月数据已经与今年一季度数据接近。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进入5月后,这一数字还在增加。同样水涨船高的还有贷款利率。华创债券分析师吉灵浩介绍,紧货币对贷款利率的影响已经开始显现。

  快熊有望变慢熊

  在5月12日央行开展4590亿元MLF操作后,短期资金利率已应声下跌,国债期货冲高回落。可以看出,监管的安抚已经起效。

  “金融市场上,预期调控比实际调控更重要。监管让你知道要收紧了,便达到了这个目的。”黄金钱包首席研究员肖磊分析称,央行和银监会等接连“温柔”表态,短期可能主要是为了降低市场的恐慌情绪,但长期看,不会因为这个原因放松监管,甚至说不定还会有一些其他措施。

  吉灵浩同样认为,金融监管仍是政策核心,监管协同只是让“快熊变慢熊”。一方面从央行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来看,对未来货币政策的展望方面,报告不再提及防范资产泡沫,但新增了“高度重视防控金融风险,加强金融监管协调”的语句,这一方面反映出强化金融监管,防范金融市场风险仍是未来一段时间“一行三会”的工作重心;另一方面,监管协同的表述,也说明此前由于监管步伐过快导致的金融市场大幅波动也是监管层所不愿看到的。

  而且,央行再次强调将“继续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吉灵浩表示,从中期来看,只要金融监管收紧的大方向不改变,监管节奏的放缓并不解决根本问题,对于此前扩张过快的同业链条,该去的杠杆、该禁止的业务一样都少不了,监管的放缓只是将短期影响长期化,将市场由快熊向慢熊引导。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