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定位,仍是影响A股命运的关键
IPO发行节奏骤然提速,股市IPO堰塞湖加速泄洪以及IPO发审速度加快等现象,无疑是近段时期A股市场的真实写照。然而,在此背景下,实际上反映出A股依旧离不开“重融资,轻回报”的局面。
历史上,A股市场曾出现多次停发IPO的局面。然而,纵观历次IPO的停发,多与此前股市融资过快,市场承受能力骤然下降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遗憾的是,在IPO多次被动停发之后,市场似乎并未总结出充分的经验教训,待市场投资信心略有回暖之际,股市融资功能却再度加速运转,如今更是实现了一周一批次的IPO发行速度。
当下,属于IPO新规模式。具体而言,其亮眼之处,就在于取消了预缴款申购机制,取而代之的,则是中签后再行缴款,大大减缓了新股对存量资金的分流压力,但新股中签率也骤然下降。
值得一提的是,因当下的IPO新规,结合了市值配售的模式,并锁定了大量的打新资金,这也促使了一周一批次的IPO发行节奏,成为了市场的常态现象。退一步来说,如果新股赚钱效应不足,或IPO发行赶不上一定的节奏,则可能会引发部分存量资金的出逃,打新资金也有可能抽身而逃。
从15年6月份之后的股灾风波,到近期A股股票的大面积下挫,股市融资过快的现象似乎成为市场最为关注的问题。或许,对于市场而言,此前股市的急跌,仍与“去杠杆化”“去泡沫化”有着直接的联系,而股市融资过快,却并非最直接、最根本的原因。
但,需要注意的是,当股市由牛市转为熊市之际,往往会存在“放大利空,缩小利好”的影响,而此前多次的股市下跌,也与股市融资过度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而在熊市市场环境下,无疑进一步扩大了利空的冲击影响力。
实际上,鉴于A股融资过快的问题,本已不是新鲜的话题。然而,鉴于A股市场特殊的股市定位,却进一步提升了股市的融资功能,而长期以来,A股投资与融资功能,似乎未能够达到均衡发展的局面。
除此以外,更为关键的是,当企业经历多个环节顺利拿到核准批文之后,紧随其后的,则是系列再融资方案的推出,甚至是变相的利益输送,而待限售股解禁之后,密集的限售股解禁压力,却蜂拥而至。更有甚者,为了摆脱减持规则的约束,不得不采取了提前辞职的策略,实现变相的加速减持套现,轻松实现一夜暴富的目标。然而,与低廉成本的大股东机构资金相比,缺乏成本资金优势的散户,却很难在一级市场中获得低廉的持股成本,反而需要到二级市场上购买高出发行价数倍的筹码。由此一来,也加剧了股市财富再度分配的不合理性。
多年来,A股市场创造出大量的“一夜暴富者”,但同时,也存在不少的企业,因股市这一个渠道,而实现了几何式的规模扩张,乃至将企业品牌走出了国门。
时至今日,A股市场上市公司数量超过3000家,而新三板市场近年来的挂牌数量更为显著,融资渠道获得了实质性的激活。但,在企业不断满足上市融资需求的同时,A股市场却长期处于“有进不出”的状态。至于长期存在的股市不死鸟现象,也因部分地方性特殊救助等原因,而继续演绎着,股市刚性兑付现象依旧未能获得根本性的破解。
很显然,在A股融资过快的背景下,股市退市率极低,导致了股市容量不断扩容,但股市优胜劣汰的功能,却迟迟未能够获得实质性的提升。由此可见,在仅有的存量资金主导环境下,随着股市容量的持续飙升,股市很难从本质上激活起持续性的赚钱效应,而股市的长期定位,也足以影响到A股市场的最终命运。
时下,A股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力度有所提升,但与频繁的股市融资相比,却未能够充分体现出股市的投资魅力。
多年来,A股市场总市值规模获得了大幅度飙升,而不少上市公司也通过不断再融资扩容,实现了规模式的扩张,乃至进军百亿、千亿市值的规模水平。然而,在股市总市值不断扩容,上市公司市值迅猛提升的背后,投资者的投资回报却未能够获得同步性的跟进,多年来市场融资与投资回报的比例,也存在着失衡式的发展格局。由此一来,经过多年来的市场发展,股市财富再度分配却显得相对不合理,肥了少数人,却瘦了多数投资者,而长期以来A股市场的定位问题,确实需要好好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