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民亏的钱都去哪儿了_实战技巧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实战技巧 >> 文章正文

股民亏的钱都去哪儿了

加入日期:2017-5-13 19:40:47

  2015年6月12日,深沪股市总市值合计约71.24万亿元。

  2017年5月12日,深沪股市总市值合计约51.13万亿元。

  一共减少了20.11万亿元。

  这期间,还有472只新股上市,贡献了4万多亿元的市值。

  两年时间,股市市值蒸发超过20万亿元。

  如果以中登公司的最新股民人数1.24亿计算,岂不是平均每位股民亏损超过16万元?

  NO!市值蒸发了,但其实里面没有任何现金的损失。

  可我真的亏钱了啊?我亏的钱都去哪了?

  请随时报君一起了解。

  1、钱是什么?

  钱是用来量化价值的商品。

  按照这个定义,它有两个功能:

  1)量化价值:衡量商品等价于多少数量的钱,而不需要实际存在一笔钱(我家有一祖传之宝,专家说值100万,在这里专家并不需要拿出100万把它买下来).

  2)商品:利用钱的商品属性进行交易,这里必须是实际存在的钱(有人花90万买走了我家的祖传之宝).

  “值多少钱”和“有多少钱”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这块表标价1万,我花1万买了块表,前者是描述商品价值,后者是描述资金量。大家经常混淆。

  2、你跟我说这个干什么?

  股市同理。

  大家把“股票市值多少钱”和“股市里流动的资金”搞混了。有人以为股票市值1万亿,股市里就有1万亿的钱。当股票市值缩水20%,就会觉得20%的钱也不见了。

  比如大家通常会说这家企业“市值”100亿,其实是标价100亿,真实的价值并没有这么多。

  为什么会产生价格与价值之间的差异?报价机制是主要原因。市场把“最高报价”的重要性大大突出了,只要有很小量的高报价成交,就能把“市值”推高。如果真的要把市值100亿的股票全挂高价卖,那肯定无法全部成交。就算有足够的人接盘,那成交价格也会越来越低,最终导致成交总额远远不到100亿。

  就如顺丰控股刚更名上市的时候,实际流通盘仅占总股本的3.18%,但就是这小比例股份价格的上涨,没有被交易的超过96%的股份市值随之上涨,推升了顺丰的总市值,王卫以1300多亿的市值身家问鼎A股首富。然而,真要把顺丰100%拿出来卖,肯定卖不到这个“总市值”。

  3、那股市市值缩水20%到底是咋回事?

  市值的变化只是纸面上虚拟的数字变化。

  我家的传家之宝,昨天专家说值100万,今天说值90万,宝贝还是那个宝贝,但是从价值上来讲,今天我损失了10万,这就是市值“蒸发”。

  市值确实是“蒸发”了,但被“蒸发”的市值本来也不是真实存在的财富,而只是数字游戏而已。只有实实在在的资金进出,以及买卖差价造成的盈亏才是真实的。

  4、你说市值是虚拟的,可我的钱是真真切切变少了啊!

  你的钱变少了,但有的人钱变多了。真正的钱只会在股市参与者之间再分配,有人变穷了,有人变富了,真正的钱是不会变少的,这个与物理上的能量守恒是一个道理。当然,得扣除掉交易费用。

  谁的钱变多了呢?那就是以前卖股票的人。

  最早卖股票的,是企业,证券公司,发行投行,他们出让股权,或提供服务,拿走了新股发行的大量申购资金。

  然后是交易环节。有人买,有人卖,早卖的人获益拿走了后来者的现金,在泡沫破灭时还持有股票的人,他们是给之前所有人买单的。

  假设最后的持股者手里拿着100元一股买来的股票,享受着每年最多1元的分红权,承担着企业经营不善的风险,觉得很不值,想割肉离场却没人接,只能不断挂更低的价格叫卖。

  看似股市 “总市值”大幅下降了,其实里面没有任何现金的损失,而只是“市价”变低了而已。

  现在知道是谁赚走了你赔的钱了吗?

  A。上市公司股东(IPO、再融资)

  B。国家(印花税)和券商

  C。部分市场操作者(获利盘)

  总的来说,股市不存在钱蒸发的问题,而是资本的重新配置,能蒸发的只有虚拟的“市值”。

  附:一个有趣的例子

  这是一个网友列举的例子,也会让我们明白其中的原委:

  有一个市场,有两个人在卖烧饼,有且只有两个人,我们称他们为烧饼甲、烧饼乙。

  他们的烧饼价格没有物价局监管,每个烧饼卖一元钱就可以保本,并且他们的烧饼数量一样多。

  这段时间,他们生意很不好,一个买烧饼的人都没有。甲说:“好无聊”,乙说:“我也好无聊”,此时看故事的你们也说:好无聊。

  这个时候的市场,我们就称之为不活跃。

  为了让大家不无聊,甲、乙决定玩一个游戏。于是,真正的故事开始了。

  甲花一元钱买乙一个烧饼,乙也花一元钱买甲一个烧饼,现金交付。

  甲再花两元钱买乙一个烧饼,乙也花两元钱买甲一个烧饼,现金交付。

  甲再花三元钱买乙一个烧饼,乙也花三元钱买甲一个烧饼,现金交付。

  ……

  于是在整个市场的人看来(包括看故事的你)烧饼的价格飞涨,不一会儿就涨到了每个烧饼60元。但只要甲和乙手上的烧饼数一样,那么谁都没有赚钱,谁也没有亏钱,但是他们重估以后的资产“增值”了!甲乙拥有高出过去很多倍的“财富”,他们身家提高了很多,“市值”增加了很多。

  这个时候有路人丙,一个小时前路过的时候知道烧饼是一元一个,现在发现是60元一个,他很惊讶。

  一个小时后,路人丙发现烧饼已经是100元一个,他更惊讶了。

  又过了一个小时,路人丙发现烧饼已经是120元一个了,他毫不犹豫地买了一个,因为他是个投资兼投机家,他确信烧饼价格还会涨,价格上还有上升空间,并且有人给出了超过200元的“目标价”。在股票市场中,路人丙就是股民,给出目标价的人被称作研究员。

  在烧饼甲、烧饼乙和路人丙“赚钱”的示范效应下,接下来的买烧饼的路人越来越多,参与买卖的人也越来越多,烧饼价格节节攀升,所有的人都非常高兴,但是很奇怪:所有人都没有亏钱。

  这个时候,你可以想见,甲和乙谁手上的烧饼少,即谁的资产少,谁就真正赚钱了;参与购买的人,谁手上没烧饼了,谁也就真正赚钱了!而且卖了的人都很后悔——因为烧饼价格还在飞快地涨。

  那到底谁亏了钱呢?

  答案是:谁也没有亏钱,因为很多出高价购买烧饼的人手上持有大家公认的优质等值资产,也就是烧饼。而烧饼显然比现金好,现金存进银行而获得的利息太少了,根本比不上价格飞涨的烧饼,甚至大家一致认为市场烧饼供不应求,可不可以买烧饼期货啊?于是出现了认购权证。

  有人问了:买烧饼永远不会亏钱吗?当然不是。那哪一天大家会亏钱呢?

  比如市场上来了物价部门,他们认为烧饼的定价应该是每个一元——监管出现;也可能是市场出现了很多做烧饼的,而且价格就是每个一元——同样题材的股票出现;或者市场出现了很多可供玩这种游戏的商品——不同发行商出现;亦或是大家突然发现这不过是个烧饼——价值发现;也许是没有人再愿意玩互相买卖的游戏了——真相大白。

  然而,如果有一天,任何一个假设出现了,那么这一天,有烧饼的人就亏钱了!那谁赚了钱?就是最少占有资产,也就是烧饼买得最少的人。

  这个卖烧饼的故事非常简单,人人都觉得高价买烧饼的人是傻瓜,但当我们再回首看看我们所在的证券市场,这个市场的某些所谓资产重估、资产注入何尝不是如此?市盈率高企,资产在高溢价下的资产注入,和买卖烧饼的原理其实一样,最终谁最少地占有资产,谁就是赚钱的人,谁就是获得高收益的人。

  所以,作为一个投资者,应当理性地看待资产重估和资产注入,看到别人的忽悠要理性对待。面对在高市盈率下的资产注入尤其是借壳上市、增发购买大股东的资产等等情况时,一定要把眼睛擦亮再擦亮,投资行为慎重再慎重。因为,你很可能成为一个持有高价烧饼的路人。

编辑: 来源:中金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