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个国家级别的专项基金已经成为撬动“一带一路”地区投融资的重要力量。业内人士估算,“一带一路”沿线基础设施建设潜在资金需求在数万亿美元左右,而目前整体规模不到千亿美元的丝路基金、中非产能合作基金等专项投资资金将发挥其自身的杠杆作用,引导各方资金“输血”至项目中去。“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在即,业内专家也预计,论坛在资金融通方面有望达成丰硕成果,其中,市场化、可持续的投融资体制有望迎来破题。
截至目前,有多个国家级的投资基金助力“一带一路”建设,发挥了资金融通的作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由中国外汇储备、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进出口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共同出资400亿美元成立的丝路基金于2014年底正式启动运作。丝路基金董事长金琦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截至目前,丝路基金已实现了15个项目签约,承诺的投资金额累计达60亿美元,投资覆盖了“一带一路”沿线的俄蒙中亚、南亚、东南亚、西亚北非及欧洲等地区,在基础设施、资源开发、产业合作、金融合作四大领域均有涉足。此外,丝路基金还单独出资20亿美元设立了中哈产能合作基金。
非洲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由梧桐树投资平台公司和中国进出口银行共同出资100亿美元成立的中非产能合作基金在2015年末成立。
记者从中非产能合作基金获悉,自成立至2017年4月底,基金内部决策批准投资项目6个、批准投资额5.42亿美元。与此同时,截至4月底,基金共备案项目近60个,立项项目11个,在产能合作、资源能源、基础设施、通信等领域储备了一批预期经济效益良好、示范作用显著的投资项目。中非产能合作基金投资一部总监许峥表示,中非产能合作基金参与投资的保利协鑫埃塞俄比亚-吉布提石油天然气项目已被列为国家“一带一路”项目库重点项目,该项目总投资36.8亿美元。
另外,中国-欧亚经济合作基金于2014年9月启动,其主要发起人为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银行,也是深入推进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股权投资平台之一。基金首期规模10亿美元,最终扩展至50亿美元,分期实施。
另外,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中国-中欧共同投资基金、中国-中东欧基金、亚洲区域合作专项资金、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等也都是和“一带一路”主题相关的机制化、常态化资金平台。粗略计算,上述的这些资金平台的资金量大约可达到700亿美元规模以上。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不论是开发性金融机构,还是商业金融机构都加速输血“一带一路”沿线的项目。业内人士表示,专项基金这样机制化的资金平台在其中发挥的杠杆撬动作用是不可替代的。由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发布的《“一带一路”倡议的金融支持》报告称,丝路基金的主要投资方式偏向于中长期股权投资,为一些期限较长、融资数额较大的项目解决资本金不足的问题。由于股权投资具有杠杆效应,可以成倍数地撬动其他资金进入项目,帮助大型项目更有力地筹措资金。
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这种资金撬动作用还体现在,专项基金在投资运作中往往和国内企业进行合作,一起参与项目竞标。而有了专项基金做支撑,中国企业中标的可能性也会更高。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表示,“一带一路”沿线基础设施建设潜在资金需求至少20万亿美元,而目前全世界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供给每年还不到需求量的5%,投融资的供给还远远跟不上需求。因此,服务“一带一路”建设,金融要补的课最多。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日前在《中国金融》杂志上发表的署名文章《共商共建“一带一路”投融资合作体系》指出,“一带一路”投融资应以市场化为主,坚持可持续和互利共赢原则。
王文表示,盈利是基本的市场化标准。对外投融资合作与“一带一路”合作,不是中国的“撒钱”行为和中国单方出力。
中非产能合作基金风险评审部总监王波表示,基金不是援助性机构,追求合理的中长期投资收益,是基金实现财务中长期可持续的必然要求。
另外,对于“一带一路”地区的投融资风险,王文说,投融资合作不能谈风险色变,而是应该研究如何防范风险。
(原标题:“一带一路”地区潜在资金需求达数万亿美元 专项基金成倍撬动丝路沿线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