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大佬眼中的“投资女王”刘强东重要女人_热点关注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关注 >> 文章正文

她是大佬眼中的“投资女王”刘强东重要女人

加入日期:2017-5-10 13:46:27

  10年前,她帮刘强东买了一张北京飞上海的机票,

  在上海签订投资框架,给了1000万美元,

  之后京东一路狂奔,2014年在纳斯达克IPO,

  而她也在刘强东身上赚了160多倍,被冠以“投资女王”的称号。

  如今刘强东身价早已500亿!

  但你可能有所不知的是,

  刘强东事业上最至关重要的女人,

  可能不是奶茶妹妹,而是她!

  

她把巴菲特的书作为自己的投资圣经,孤独时从中获取力量。

  虽已成为中国投资界当之无愧的VC女王,

  她却说,她并不是什么VC女王,

  之所以今天做投资还OK,是因为她花了3万个小时专注在一件事上。

  她,就是今日资本的创始人

  徐新

  

1988年,徐新从南京大学外语系毕业,

  2005年在上海创立了今日资本集团,

  其投资的京东、赶集、土豆、美团和大众点评等公司或上市、或合并,均为今日资本带来了丰厚的收益。

  成立12年,今日资本已成为中国资本市场最成功的风投机构之一,资本管理规模超过10亿美元,管理的资金资本有上海的,也有全球的。徐新说,在上海这个城市,人们愿意为更好的生活奋斗,上海市场很大,对创业公司而言,得上海者得天下。

  30多年前的野丫头

  如果时光退回到30多年前,你看到的徐新,可能会是一个满山遍野疯玩的野丫头。

  徐新出生在重庆大足,父亲是四川大足汽车制造厂的厂长。那时候的徐新,有一个并不安分的读书岁月。性格调皮的她,很喜欢跟男孩子一起玩。还经常和她的好朋友逃课,去河里摸鱼,一混整个下午的化学课都不上。如果不是因为父亲的一顿狠打和管束,或许如今的投资界会失去一位女王。

  然而,在人生的关键阶段,她总能抓住机会。

  初中毕业,一起玩大的3位小姐妹,都选择报考技校或中专,只有她报考了高中。

  人生的分水岭就此出现。1991年,徐新考上重庆南开中学,1984年考入南京大学 。而那三个小姐妹其实都很聪明能干,只是她们都选择读技校,没有考大学,后来当了工人。

  1988年,南京大学毕业以后,徐新被分配到中国银行(行情601988,买入)做柜台营业员,干的是非常简单的“登记、复印、盖章”三步曲。她工作很出色,不到一年就被评为“三八红旗手”,奖品是两条床单。之后,她又被提升为副科长。

  普华的日子

  虽然在银行已经工作风生水起,但她对这种状态很不满意,每天骑车上班经过右安门立交桥时,就在心里暗暗发誓,“在桥修好之前,我的生活一定要有变化”。

  很快,机会果真来找她了:中国政府和英国政府联合帮助中国培养英国注册会计师,中国银行为她争取到了一个名额,去参加入学考试。徐新是学英文的,却要跟学会计的硕士、博士一起考会计。当时她根本不懂会计,就把一整本书给背下来了。但幸运的是,她不懂会计但懂英文,那些会计懂会计不懂英文,考试的卷子是英语的,结果她稀里糊涂考了个名列前茅,直接被送到香港普华会计师事务所培训三年。

  到了香港普华,刚到香港的徐新不会讲广东话,也不太懂会计,都没有人点她的钟让她上项目。每天上班,她坐在大房子里,透过玻璃看到别的同事都一一被点钟点走了,就她待在那儿,没人点钟,心理压力特别大。下班时,看着自己那张空白的时间表,她感到很无助也很没用。

  后来,徐新急了,找到日本项目经理说:“我不会讲广东话,你的日本客户也不讲广东话,我们就讲英语呗。” 这样徐新就慢慢有了项目做,有了填得满满的时间表。

  在普华工作的三年,是她进步最大的三年。她学会了工作不仅要努力,那是要拼命的,老板交给的活儿没干完是不可以睡觉的。她利用业余时间,拼命复习,三年考完了18门课,通过了英国注册会计师考试。这也是徐新人生中一次非常重大的转折。

  与霸菱的“七年之痒”

  走出普华,普华的上司推荐徐新去百富勤公司直接投资部面试,几个小时就被录取。当时20多岁的徐新经办了娃哈哈与法国达能、香港百富勤的合资案。这时开始,她逐渐有了自己的中国投资理念。1998年年初,徐新转投霸菱投资集团,正式进入风险投资业。据说她是霸菱亚洲的第一位员工。在她的主导下,霸菱对网易投入了500万美元。

  1999年,徐新考察招聘网站的时候,发现了中华英才网。由于规模太小,风险太大,中华英才网不吻合公司要求。但是,徐新觉得中华英才网的商业模式是“良性循环”,而且只需要50万到60万人民币,她又非常喜欢这个行业,于是拿出自己的钱投了进去,变成了天使投资人。

  这是她人生中第三次重大选择。但不巧的是,很快中华英才网就遭遇了互联网寒冬。本来她和老公两个人都是投资人,日子过得很潇洒,周末打打高尔夫、看看电影,每年到欧洲度假2次。可是创业以后,他们俩每个周末都在工作。两个人经常相对无语,担心各自的公司,都是钱快烧光了发不出工资,“好像头上悬了一把剑,随时都会掉下来,心理压力很大”。

  当时,徐新不仅要把家里的存款拿出来给几百号员工发工资,而且要在自己都不知道答案在哪里的情况下,硬着头皮跟员工说“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

  2005年,徐新在霸菱的工作有了“七年之痒”。当然,从投资中华英才网之后,她也有了自己创业的想法。离开霸菱后,她拉上AIG的温宝马和曾为霸菱同事的俞忠华,创办了今日资本(CApital Today)集团。这是一家专注于中国市场的国际投资基金。

  随后徐新任职百富勤直接投资部,继而辗转至投霸菱投资集团,正式开启了自己的风险投资之路。也是在这个阶段,徐新找到了自己的“真命天子”——李松。2005年,徐新离开霸菱投资,自立门户创办今日资本。

  之后,她就在风投行业一路高歌猛进,渐渐朝着我们如今熟知的“VC女王”进化。

  投资网易,源于丁磊的自信

  1999年,徐新相信丁磊能把公司做大,就向网易公司注入500万美金风险投资。

  因为当时谁都知道网易在业内排第三,但问及丁磊此事时,他毫不犹豫地回答第一,“我那时觉得他很自信也很有上进心,而不是吹牛——是有实质的自信。”徐新说。

  2000年,网易在纳斯达克上市,18个月融得1.15亿美元巨资,徐新最初的投资是5美元一股,网易在纳市最高值达到每股30多美元,徐新却并没有套现。但随后全球互联网出现泡沫危机,股市狂跌,网易的股票最低时跌到每股不到1美元。

  那时徐新是原巴林银行旗下的霸菱投资集团中国区董事总经理,如此惨重的亏损让霸菱的股东们对这个女人很不满,但她顶住了压力,并耐心等待。随着市场的好转,网易在纳市逐渐有了优异的表现,2004年,徐新套现,为股东们带来了800%的收益。

  业界注意到,不论是此前投资娃哈哈,还是后来投资中华英才网,徐新都表现出了女性领导者身上所特有的耐心,而上天似乎也更青睐这个有耐心的女人,当然,这也得益于她在风投行业磨砺多年所具备的“杀手”般的直觉和敏锐。

  投资京东,一战成名

  除了发掘了网易丁磊这样的互联网巨头,徐新是电商巨无霸——京东的第一位投资人。

  2006年徐新第一次见到刘强东,两人聊到了凌晨两点,徐新当即订了机票,在第二天把刘强东带回了上海。刘强东要200万,徐新给了1000万,从见面到资金到账,不过24小时的时间。

  此后,徐新仍一直专注于自己擅长的互联网、零售和消费品等行业,即使在始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影响下,今日资本仍未盲目扩大投资范围,女性特有的谨慎和耐心仍然使徐新在2009年看好互联网行业。

  2014年初,今日资本牵头其他投资者向3C零售网站京东商城投资2100万美元,这已经是京东商城来自今日资本的第二笔融资。

  2014年5月,随着刘强东在纽交所敲响了开市钟,持有京东7.8%股份的徐新大赚22亿美元,投资回报率高达160多倍!

  投资京东是迄今为止,今日资本所投项目中回报率最高的一个。从此,徐新的投资大名被推上了巅峰。

  投资还OK,因为花了3万小时

  如今,这位投资女王已拥有超260亿身家。回顾往期的投资战绩:京东回报率超过160倍,唯品会赚了50多倍、益丰大药房12倍、土豆8倍……今日资本还投资了老盛昌、避风塘、相宜本草,也入股了大众点评。

  徐新因此有了“投资女王”的称号。对此,徐新说:“我不是什么女王,我每天工作14个小时,我很热爱这份工作。我已经做了20年了!”

  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只要经过1万小时的锤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超凡。”这是著名的“一万小时定律”。

  徐新算过,每天扣除吃饭睡觉等杂七杂八的事情,如果每天花5个小时专注做一件事,一周25个小时,则1万个小时相当于10年时间。

  “我做了20年投资,每天专注工作的时间可能8-10个小时,20年相当于3万个小时了。”徐新说,“如果说我今天有一点小成就,是因为我花了3万个小时在里面。有些人今天做这个明天做那个,时间就溜走了。”

  徐新用这3万小时的积累,换来了5分钟就能判断是否投资的眼光和魄力,换来了成就伟大的投资理念,这样的理念在网易股价跌到6毛钱的时候没有变过,在京东市值突破400亿美元的时候也没有变过。

  徐新总结道:“我们一路坚持,从未改变。这个过程中总有很多noise(噪音),别人投这个投那个,我们就专注持有,后来我们越变越好。最初的目标全部实现,以前的信仰,现在都变成了现实,数数钞票都还挺多的。”

京东、网易、中华英才网、大众点评网…

  没有徐新独特的慧眼,

  就没有今天这些熟悉的名字。

  她是一个真真正正的伯乐!

  她用她那独到的眼光和敏锐的判断,

  让许多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一飞冲天,佩服!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