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缩表首先应该是商业银行缩表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中国式缩表首先应该是商业银行缩表

加入日期:2017-4-29 1:12:32

  根据中信银行的一季度业绩报告显示,截至报告期末,中信银行负债及股东权益总计为5.75万亿元, 比上年末水平下降3%,其中总负债5.36万亿元,比上年末下降3.39%。据分析中信银行的缩表是因为央行MPA考核和资本充足率压力,中信银行调整了同业业务规模所致。

  3月份,美联储确定今年年末将开始缩减资产负债表,由于美联储是此次全球央行资产负债表扩张的始作俑者,其缩表必然表现为全球范围内的货币缩减,其他央行必然紧跟其后开始缩表,不然会引发货币价值链的扭曲。

  中国央行事实上最近几年已经先于美联储启动了缩减资产负债表。今年以来,中国央行资产负债表逐月收缩,1月末中国央行的总资产是34.8万亿元,2月末降到34.5万亿元,而3月末则下降到33.7万亿,两个月的时间内央行资产总规模下降1.1万亿元,降幅达3%。

  但是与央行资产负债表的收缩相反,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还是扩张的,尽管扩张速度在下滑。2017年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6.9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268亿元。其中,一季度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4.5万亿元,同比少增1615亿元。由此看,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还在大幅度地扩张。

  最近几年来,由央行主导的基础货币的增速从两位数降到一位数,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陈道富在一篇文章中提供的数据,基础货币从2010年底的18.5万亿元,增加到2016年底的30万亿元,累计增加了62.2%,但是同期M2余额从72.59万亿元增加到155万亿元,累计增加了114%。基础货币在2015年9月到2016年6月甚至还出现连续4个季度分别为-1.75%、-6%、-4.39%和-1.3%的负增长。2016年流通中货币M0从7.25万亿下降到6.83万亿。

  广义货币M2的增速不仅仅需要基础货币,还需要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也是一种货币创造,在中国是主要的货币创造途径。比如居民或企业去银行存款,银行贷给企业或个人,这样一来就形成了大量企业存款,个人储蓄存款业增加,然后银行再去贷款,如此循环往复。所以没有商业银行的放贷,仅仅央行是不可能形成货币超发的。

  商业银行还通过表外和理财等工具扩张资产,银行业总资产的增长速度超过M2,2016年底银行业总资产为232万亿,同比增长15.8%,而同期GDP总额74.41万亿,同比增长只有6.7%。商业银行总资产急剧扩张表现为企业负债率的居高不下。

  最近几年商业银行金融创新风起云涌,同业业务和同业存单发展迅猛,资金在体系内打转,凭空套利,期限错配严重,银行业的脆弱性开始出现。

  笔者推算,中信银行的缩表可能只是中国商业银行的开始,未来其他商业银行的缩表还将跟进。从数据中也可以看出,未来中国资产负债表的收缩,主要任务不在央行,而是商业银行。

  很明显,未来商业银行启动缩表,必然是从收缩表外业务和理财业务等开始,这必然会对市场流动性产生较大影响,也必将挤压商业银行的资产扩张速度和路径,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监管层的首要目的是把资金赶向实体经济,所以信贷扩张不会受太大影响。

(原标题:中国式缩表 首先应该是商业银行缩表)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