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大大为金融定调从维护金融安全六任务中看机会_热点关注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关注 >> 文章正文

习大大为金融定调从维护金融安全六任务中看机会

加入日期:2017-4-26 22:44:49

 

 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这是习近平对于中国金融的最新定调。

  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5日下午就维护国家金融安全进行第四十次集体学习。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强调,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维护金融安全,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件带有战略性、根本性的大事——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

  

  

  先看习大大在主持学习时提出的三个要点:

  1、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一定要把金融搞好。

  2、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金融危机外溢性突显,国际金融风险点仍然不少。

  3、不断提高金融业竞争能力、抗风险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六项任务:

  一是深化金融改革,

  二是加强金融监管,

  三是采取措施处置风险点,

  四是为实体经济发展创造良好金融环境,

  五是提高领导干部金融工作能力,

  六是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

  这次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由一行三会负责人结合各自业务领域和工作实际介绍情况: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就加强宏观调控、保障金融安全;中国银监会主席郭树清就化解银行体系风险、维护金融稳定;中国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就资本市场发展与风险管理;中国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就回归风险保障、强化保险监督、守住维护金融安全底线谈了认识和体会。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今年以来,监管成了金融领域发展的主线,“一行三会”的监管政策进入到了高发期:一方面,要保证金融市场饱有活力;另一方面,要确保市场平稳运行,将风险化解于无形之中。

  中国金融市场在稳发展和防风险的平衡木上行走,这些政策行走轨迹正逐步勾勒出金融改革与发展的蓝图,加强监管仍将是未来一段时间整个金融市场的主旋律。

  最高层定调金融市场发展路径

  习近平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反复强调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和稳定,把住了发展大势。随着金融改革不断深化,金融体系、金融市场、金融监管和调控体系日益完善,金融机构实力大大增强,我国已成为重要的世界金融大国。

  “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已经成为近几年来金融市场上的高频词汇,从2015年股市异常波动以来,控风险替代创新成为了监管主抓,当整体金融系统性风险积累时,监管部门主动担任“拆弹专家”。

  兴业研究的分析师孔祥指出,金融监管具有周期性,加强监管与鼓励创新交替陪伴着金融机构发展。

  一方面,我国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融资结构在调整,直接融资部分替代间接融资,标准化的发债正部分替代传统信贷融资。这一过程中,监管层对金融创新的鼓励给金融机构带来了扩张机会,典型如2012 年上半年开始的大资管放开,证监会提出了“券商创新11条”、保监会推出了“保险新政13条”;

  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基于利润最大化的目的,天然有扩充杠杆、配置高风险资产的冲动,这将显著增加银行机构风险。监管部门通过设置各种监管指标,制约金融机构上述行为,维持整体风险水平的稳定。

  习近平强调,准确判断风险隐患是保障金融安全的前提。总体看,我国金融形势是良好的,金融风险是可控的。同时,在国际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因素综合影响下,我国金融发展面临不少风险和挑战。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金融危机外溢性突显,国际金融风险点仍然不少。一些国家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调整形成的风险外溢效应,有可能对我国金融安全形成外部冲击。对存在的金融风险点,我们一定要胸中有数,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未雨绸缪,密切监测,准确预判,有效防范,不忽视一个风险,不放过一个隐患。

  目前,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任重道远,面临挑战,在金融领域,金融体系内部链条变长、复杂化监管层担心的风险。过去几年,实体经济增速下滑,然而金融机构仍在快速扩张的现象:非银更多地参与到信用派生的链条中来;银行之间的同业行为变得频繁,表现为银行间回购市场的快速扩张以及近年同业存单业务的快速扩张;混业经营的发展趋势下,原有的金融监管体系已不再适应,出现了一些监管盲区。

  同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受别国的政策影响,也会对中国经济造成压力,在风险面前,也许提升金融部门韧性,加强金融风险监测,及时、全面和持续执行既定的金融部门改革日程,维护金融稳定。

  习近平指出,维护金融安全,要坚持底线思维,坚持问题导向,在全面做好金融工作基础上,着力深化金融改革,加强金融监管,科学防范风险,强化安全能力建设,不断提高金融业竞争能力、抗风险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发展金融业需要学习借鉴外国有益经验,但必须立足国情,从我国实际出发,准确把握我国金融发展特点和规律,不能照抄照搬。

  具体来看,习近平就维护金融安全提出6项任务,不妨逐条解读:

  一是深化金融改革,完善金融体系,推进金融业公司治理改革,强化审慎合规经营理念,推动金融机构切实承担起风险管理责任,完善市场规则,健全市场化、法治化违约处置机制。

  解读:金融机构最贴近市场和客户,不管是银行、保险公司还是证券公司、期货公司,都有责任和义务承担起风险把控的角色,从根本上防范风险。目前,监管层注重金融机构的内部管理和调整风控指标,旨在严控风险底线,也有一些债券的违约事件暴露出来,违约不可怕,可怕的是在违约的同时没有建立起相应的制度保障,成为点燃系统性风险的导火线,所以,健全市场化、法治化的违约处置机制或是下阶段债券市场的目标。

  二是加强金融监管,统筹监管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统筹监管金融控股公司和重要金融基础设施,统筹负责金融业综合统计,确保金融系统良性运转,确保管理部门把住重点环节,确保风险防控耳聪目明,形成金融发展和监管强大合力,补齐监管短板,避免监管空白。

  解读:“耳聪目明”形象地说明了最高层对于金融监管的要求,不放过任何一个风险点,不忽视任何一个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的事件。在当前混业经营的大背景下,金融监管的延展度和扩张性将增强,目的就是曝光监管盲区,形成监管合力,可以预见,金融体系的整体监管尺度还将保持当前从严的态势,只可能更加严格短期内不会放松。

  三是采取措施处置风险点,着力控制增量,积极处置存量,打击逃废债行为,控制好杠杆率,加大对市场违法违规行为打击力度,重点针对金融市场和互联网金融开展全面摸排和查处 

  解读:从去年8月央行缩短放长以来,金融去杠杆持续加码升级,金融监管政策频出,两会前相继推出MPA考核、资管新规等;三月下旬至今,一行三会前后密集发布多项文件,针对行业乱象、违法行为进行整治和打击,弥补监管缺位。在金融去杠杆大环境下,2017年被称之为监管大年。本轮金融监管改革在“去杠杆”进程中完善监管体系、弥补缺位空白,在“治遗难”的同时“树新风”。 

  最高层提到要重点针对金融市场和互联网金融开展全面摸排和查处,据了解,各部门、各地区已基本摸清互联网金融风险底数,正稳妥有序开展清理整顿工作,未来一段时期,互联网金融行业或迎来大洗牌。

  四是为实体经济发展创造良好金融环境,疏通金融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积极规范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加强信贷政策指引,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先进制造业等领域的资金支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解读:“积极规范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是针对资本市场来讲的,在IPO加速的常态化环境下,新股发审有望持续加快,市场的新股供给还有可能增多。“加强信贷政策指引,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先进制造业等领域的资金支持”这也是在调控房地产的背景下,引导资金去实体经济,更好的服务供给侧改革。

  五是提高领导干部金融工作能力,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努力学习金融知识,熟悉金融业务,把握金融规律,既要学会用金融手段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又要学会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强化监管意识,提高监管效率。

  解读:这是对监管干部的期望,面对经济发展的新形势,需提高监管能力和监管力度,不能在固守原有监管模式,金融市场瞬息万变,监管要跟得上,得从管理方、管理人做起 

  六是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完善党领导金融工作的体制机制,加强制度化建设,完善定期研究金融发展战略、分析金融形势、决定金融方针政策的工作机制,提高金融决策科学化水平。金融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负起责任。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做好本地区金融发展和稳定工作,做到守土有责,形成全国一盘棋的金融风险防控格局。

  解读:强调了党对金融监管的决定领导作用,并且还提到了中央和地方的监管配合,以确保金融防控体系这一张网不留大缝隙。

  草根解读:

  1、发展金融业需要学习借鉴外国有益经验,但必须立足国情,从我国实际出发,准确把握我国金融发展特点和规律,不能照抄照搬。

  点评:这意味着中国的金融监管体制,不可能完全照搬英国、澳大利亚的模式,将适合中国国情。是不是意味着注册制也会如此,有待观察。

  2、加强金融监管,统筹监管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统筹监管金融控股公司和重要金融基础设施,统筹负责金融业综合统计。

  点评:这意味着金融监管体制将有重大变革,有一些职能将合并。 

  3、疏通金融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积极规范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

  点评:股市今年要发挥更大作用。

  一行三会监管或持续升级

  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就加强宏观调控、保障金融安全,中国银监会主席郭树清就化解银行体系风险、维护金融稳定,中国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就资本市场发展与风险管理,中国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就回归风险保障、强化保险监督、守住维护金融安全底线谈了认识和体会。

  “一行三会”一把手到会汇报,既是总结了前面的工作,也是领了新的监管任务。新的监管任务在上面已经阐述,不再赘述,对于此前的工作,我们有必要给予回顾。

  央行

  作为货币政策的制定者,央行把控着资金的松紧度。近日,央行行长周小川表示,中国能够实现今年6.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中国“完全有信心”预防和消除系统性金融风险;未来货币政策仍将保持“稳健中性”。

  周小川指出,下一步,货币政策仍将保持“稳健中性”,将努力在稳定增长以及去杠杆、防止资产泡沫、抑制系统性风险累积的任务之间寻求更好的平衡;全面的货币政策工具将继续适用于保持流动性大致稳定,以合理的方式引导市场利率,改善传导渠道,并有助于为实体经济带来更多的资金。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将进一步完善,宏观审慎管理将得到加强,以解决潜在的系统性风险。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效,对供应方结构改革的支持力度加大,从而确保经济增长在合理范围内。中国政府将继续“全方位推进改革”,包括在金融部门、财政税收制度和国有企业领域进行改革,以及在煤炭、钢铁等行业解决产能过剩问题。

  在表态的同时,市场更关注的是央行今年以来的逐月缩表,据统计,中国央行资产负债表逐月收缩,1月末到3月末收缩1.1万亿,降幅3%。家庭、政府、金融机构、非金融企业四大部门的债务余额虽仍在增长,但增速呈现全面下滑趋势。“中国式缩表”悄然启动。央行在政策大背景之下继续推进去杠杆、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并实现经济转型的方针亦明确。分析观点称,基于央行维护货币市场稳定的意图,央行资产负债表接下来可能会有小幅回升,整体资产负债表规模仍将维持相对稳定。

  银监会

  连日来,银监会掀起监管风暴,成为市场焦点。郭树清履职银监会主席1个月来,系列监管文件加急出台,10天发布7份文件。

  3月初,银监会发文要求各级监管部门和银行切实摸清银行显性或者隐性承担的信用风险底数。3月下旬,银监会启动“三违反”、“三套利”、“四不当”专项治理工作。

  进入4月,银监会又陆续下发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质效、集中开展银行业市场乱象整治工作,剑指同业、理财、互金等系列金融监管意见,下发《关于切实弥补监管短板提升监管效能的通知》,对银行业加强监管,此前银监会主席郭树清就曾提出,要及时弥补监管短板,排查监管制度漏洞,完善监管规则。

  在一系列的监管政策下,对委外资金产生了影响。近年来,在资产荒、资金利率较稳定的大背景,银行资产配置思路向金融市场倾斜,委外业务高速发展。委外管理的主要优势在于精细化的投资操作、专业团队的规模效应等。从监管文件上看,最直接影响的是同业负债对接的委外资金,对其他委外账户则主要受到穿透管理原则的影响。

  兴业证券(行情601377,买入)王德伦表示,后续金融去杠杆的影响将继续发酵,对股市的影响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金融去杠杆必然导致流动性收紧和利率上行,进而传导至股市;另一方面,过去两年,通过委外等形式入场的理财资金构成了A股市场重要的边际增量。银行负债端降杠杆也将导致其资产端对股市的配置力量减弱甚至流出。由于银行资金对股市的配置更多集中在影响指数的权重板块,因此在金融去杠杆压力下,指数有所波及。

  证监会

  今年以来,在保证IPO常态化发行,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同时,证监会加强了对新股发行的监管,严控发行公司质量,加大了发行人、保荐人的责任,除了开展专项检查、抽查工作外,还通过发审尺度的把握,降低了IPO的通过率,IPO数量加快的同时,壳的价格自然下降,从根本上杜绝炒壳等不正之风。

  除此之外,证监会还严把再融资、并购重组质量关,打击忽悠式重组,引导资本市场的股价回归理性,减少资产泡沫。同时,加强行业监管,规范投行类业务,全面落实承销保荐责任,防止病从口入,提升资本市场、中介机构的质量和服务质量,切实服务好实体经济。

  并且加大了对违法违规的惩处力度,整治资本市场乱象,揪出了一批披着合法的外衣、打制度擦边球、在资本市场上巧取豪夺的“野蛮人、妖精、害人精、大鳄”。从个人到上市公司,从投行到会计师事务所,证监会加强监管的打击范畴越来越大。特别是对那些上市公司没有市场竞争力和主营业务,但大股东和董监高拉抬股价高位套现,超比例减持甚至清仓式减持的、一些有能力却常年不分红的“铁公鸡”的,监管手段越来越强,交易所等一线监管也开始发挥更有力的作用,对于异常波动和概念炒作的个股,及时问询,公开原委,市场透明度和监管有效性提升。

  保监会

  4月23日,保监会发布《进一步加强保险业风险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全行业进一步加强风险防控工作,强化各保险公司在风险防控工作中的主体责任和一线责任,切实加强保险业风险防范的前瞻性、有效性和针对性,严守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维护保险业稳定健康发展。

  《通知》归纳了当前保险业风险较为突出的九个重点领域,对保险公司提出了39条风险防控措施要求。其中,保险公司要严格遵守保险资金关联交易各项监管要求,在资金用途、投资比例等方面切实依法合规,不得通过投资多层嵌套金融产品等手段隐匿或转移资金去向,不得通过“抽屉协议”“阴阳合同”等形式绕开监管要求,不得通过各类资金运用形式变相向股东或关联方输送利益。

  对于流动性风险的防范,保险公司理应担有责任。监管层一方面要求保险公司将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压力、责任和监管要求传导至股东,定期向股东通报公司流动性风险状况,明确股东对公司流动性风险的责任;另一方面,还要求保险公司股东密切关注保险公司流动性风险,及时了解保险公司流动性风险水平及其变化,在保险公司发生流动性风险时,及时采取合理方式化解。可见,股东今后再不能以“不了解”、“不清楚”为借口,不重视防范流动性风险。

  此外,要求保险公司加强与股东的沟通,通过董事会、股东会等方式把监管理念、监管要求和监管导向传递给股东,确保股东理解和落实监管的各项规定。要对股东通过公司向保监会报送的材料进行严格把关,确保材料真实准确。要按照保监会要求加强对公司股权关系和实际控制人的披露,做到不欺骗、不隐瞒。可见,保险公司的股东也必须坚持“保险业姓保”、必须要了解行业所面临的风险,不能罔顾行业的健康发展而只顾谋求自身利益。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