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湘源:成长永远是资本市场主旋律_股市名家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股市名家 >> 文章正文

黄湘源:成长永远是资本市场主旋律

加入日期:2017-4-1 8:49:54

  次新股行情近期或
  没有什么大戏,但只要真正具有内在成长性潜质,总有一飞冲天的机会。证监会新规的目的,是为了遏制对次新股的过度投机性炒作,而非禁锢对成长性的价值发现。

  次新股炒作遭遇滑铁卢,是不是意味着崇尚成长性题材的投资理念也需要改辕易辙了呢?回答当然是否定的。

  次新股炒作历来受到投资者的重视,主要是由于其成长性题材丰富,加上刚上市不久盘子还比较小,具有股本扩张潜力、上方无套牢盘等优势,因此不难炒出超级大牛股来。这本来应该说也还是符合炒股就是炒成长性的投资理念的。可是,在逢新必炒,新股价格一上市就被炒得很高的情况下,次新股炒作再来个一波推高一波的“浪打浪”式的炒作,炒的就不是对成长性的价值发现和潜力挖掘,而是价值的透支了。

  近期发行的新股越来越多,一发行就是十几二十来家,这对于消化七八百家的IPO排队现象无疑是有好处的,但对于建立在“物以稀为贵”市场基础上的次新股炒作则显然是不利的。最近沪深交易所新推出的“资金前端控制制度体系”,对于交易单元抢筹不会有太大限制,但市场主力利用券商所提供的“抢板神器”和“VIP通道”对次新股进行连续封板的资金报单总额,势必不会再像此前那样得心应手了。次新股炒作生态环境的这一系列改变,虽然短时期内不免对过于疯狂的次新股炒作有所遏制,长期来看何尝不也是一种有意义的方向性引导?在笔者看来,这对于引导市场从越来越疯狂地过度透支次新股成长性价值回到价值发现、价值挖掘和价值投资的正常轨道上来,无疑将是有一定的好处的。

  当然,如果以为只有次新股才有成长性,别的老股尤其是蓝筹股就没有成长性了,这不仅是一种偏见,也是一种误解。其实,一些老股包括某些蓝筹股之所以成为僵尸股,并不是它们没有业绩表现的机会,只不过其价值如果在此前的某个阶段特别是上市之初就被过度炒作透支了的话,重新再产生支撑得起其价值的成长性题材未免难上加难。那么,就像人老珠黄一样,很难再激发起人们一亲芳泽的兴趣,也是不奇怪的,这不能归咎于市场的喜新厌旧。

  不过,成长性就其本质来说,与其说是一个与生俱来的命题,不如说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也就是说,时也命也,股票的成长性,大多并不是它在出娘胎的时候就带来的,而是在其成长的过程中所发育和养成起来的。以中石油为例,虽然在上市的时候曾经号称亚洲最赚钱,在48元的价格极大地透支了其成长性的情况下,其股价的一江春水向东流也就是非人力所能挽回的了。不过,最近据中石油负责人说,其去年业绩虽然大幅下滑,但“一带一路”战略给其未来的发展将带来极好的机遇。尽管信其言不如观其行,但他的说法对我们何尝不也是一个有意义的启示。现在市场上热得正火的“一带一路”概念股,说到底,不也是一种成长性题材吗?大多数受到市场热捧的“一带一路”概念股,并不是因为他们现在的业绩就多么诱人,而更多地是其未来的成长性让人充满期待。“一带一路”如此,国企改革,重组兼并,甚至ST翻身,等等,何尝不也是如此?也就是说,成长性不仅总是体现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而且,机遇对于不论什么股票来说都是公平的,区别只在于有准备还是没准备而已。

  成长是永远的主旋律。对于价值投资来说,从来就没有纯粹按出身分类的唯成份论,真正有可能起作用的,只有与时俱进的发展眼光和勇攀高峰的成长性逻辑。根正苗红的蓝筹股,尽管一直有人大力提携,但如果没有合适的市场条件,照样难以时来运转。而对于具有高成长性的股票来说,虽然其一上市股价有的就已经表现为较高的市盈率,但是,如果其股价的波动性也远高于一般的股票,则无论是短炒一波就走,还是按兵不动长期持有,总是会有获得良好回报的机会。就此而言,成长性也许并不适合过度透支性的投机赌博,但是,也不怕高风险。次新股行情尽管近期或没有什么大戏,但只要真正具有内在的成长性潜质,或终究不怕没有一飞冲天的机会。毕竟,证监会新规的目的,只是为了遏制对次新股的过度投机性炒作,而并不是禁锢对成长性的价值发现、价值发掘和价值投资。次新股如此,其他成长性题材的炒作更是如此。

编辑: 来源:.金.融.投.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