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重大利好股市玩法真要变了?_热点关注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关注 >> 文章正文

又一重大利好股市玩法真要变了?

加入日期:2017-3-8 10:25:33

  昨天,证监会又发声,要修改完善退市标准,该退市就退市。

  对于退市问题,业界一直广泛关注。继欣泰电气被强制退市后,强制退市制度目前已经覆盖了从IPO开始的全过程。此次,证监会再次强调退市问题,彰显了监管层进一步加码监管的决心。

  而随着IPO数量的增加,特别是优质上市公司数量的增加,以及仅仅是具备“彩票”功能的壳资源,将渐渐被投资者唾弃。

  业内认为,监管层一再传递一个信号,投资就要投优质公司。在监管层主动打破传统认识误区之后,投资者将主动把资金投向蓝筹股,逐步撤离讲故事的公司,以及仅仅是具备“彩票”功能的壳资源,这将带来市场格局的改变,市场氛围将从重投机到重投资,从而有望根除A股大起大落的顽疾。

  证监会:该退市就退市

  证监会副主席姜洋3月7日公开表示,证监会将配合人大法工委做好证券法的修订工作;正在研究完善退市政策;今年对退市工作提了一些要求,一是加强信息披露,防止财务造假;二是要求中介机构履行好“看门人”的责任;三是修改完善退市标准,正在积极做这方面的工作;四是加强交易所一线监管,真正负起责任,依法依规,该退市就退市。

  他同时表示,今年证监会对于并购重组将继续加强监管,对“忽悠式”重组依法监管、从严监管、全面监管。

  刘士余:高质量上市公司还要增加

  3月7日,证监会主席刘士余早间列席全国人大地方代表团审议,上证报记者提问道IPO会一直保持目前的节奏?刘士余表示,“我感觉你猜得差不多。”

  其实对于IPO的问题,刘士余已明确表明过态度。在2月26日的证监会新闻发布上,刘士余表示,影响市场发展的不是上市公司数量,而是上市公司质量,停发新股只能解决一时问题,长期效果并不好。他强调,高质量的上市公司数量还要增加。

  他指出,”过去,当股市下行压力较大的时候,曾经用过减少甚至暂停IPO的办法,来稳定市场,缓解下行压力,也有过时点性的效果。但是,从长远来看,没有解决市场长期稳健发展的机制性问题,没有解决市场的源头活水问题,没有解决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问题。”

  同一天,全国政协委员、深交所原理事长陈东征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当前的IPO速度并不算快,上市融资顺畅了,可以激发民营企业的活力。IPO的发行速度与高铁速度调整的道理相似,要考虑技术,旅程路况等情况来综合判断何为合理。

  针对当前创业板的IPO发行,陈东征表示,但比较明确的是,现在资本市场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创业板的IPO发行就一不能停,二不能慢。现在创业板发行的速度不算快,历史上,2010年在深交所挂牌上市的企业就有300多家。

  点评:垃圾股壳资源价值将降低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表示,证监会完善退市制度是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重要举措。如果实行严格的退市制度,一方面,垃圾股的壳资源属性价值将大大降低;另一方面,垃圾股退市之后,优质的蓝筹股价值将脱颖而出。

  而对于如何完善退市制度,董登新表示,“目前现行的退市制度无论在理念还是方法上都还是比较完善的。问题主要出在它的配套制度上,如IPO制度等。按照现行的IPO制度,企业上市的时间成本是很高的,排队的时间较长,这也导致很多企业选择在二级市场去买壳,特别是一些垃圾股的壳,这也导致垃圾股最终没有了退市的机会。”

  因此,董登新认为,如果要改变目前退市制度比较尴尬的境地,首先是要完善IPO制度、其次可考虑加大重组并购的难度,甚至是不允许借壳。

  2016年至今产业资本净减持1100亿元

  监管逐步加大力度,这对股市来说,利好不言而喻。事实上,2016年以来,蓝筹股等涨幅明显,与此同时,产业资本减持力度却不断增大。

  Wind资讯统计显示,2016年全年,大股东、董监高等重要股东合计减持了235.97亿股,其中通过大宗交易渠道减持的共有198.65亿,占比84.18%,剩余极少数为二级市场直接卖出或协议转让,减持参考金额达3509.72亿,月均减持达292.48亿。而两市重要股东增持也不少,合计增持201.58亿股,其中仅有28.36亿股是通过大宗交易交易的,其余173.22亿股,占比85.93%为二级市场直接买入,增持市值为2402.90亿。可见2016年1月份减持新规对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等影响巨大,虽然总减持规模仍大于增持,但从二级市场渠道来看,增持资金要远远大于减持。因此减持新规对维稳二级市场交易起着重要作用,此次证监会正在研究进一步规范大股东减持,有望为市场带来更多利好。

  而2017年1月以来已有582家上市公司出现在增减持名单中,合计减持了374.59亿元,月减持在185亿元左右,而增持为220.43亿。尽管市场仍然以净减持为主,但随着监管的趋紧,今年月减持规模已有所缩小。但不乏一些频繁减持、“清仓式”的减持乱象值得重点关注。

  业界称可借鉴海外经验

  资深专家提出,从美国和我国香港市场的制度规则来看,其规范大股东及董事、高管人员减持行为的核心思路,均可概括为“疏堵结合”。规范、限制的具体要求,也都采用了限售期、减持方式、减持数量等几个维度。虽然锁定期不是太长,但与减持相关的交易申报、信息披露,以及减持数量的要求还是比较严格的。这些规则对于维护证券市场稳定,防范上市公司大股东及董事、高管大规模减持冲击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由此专家建议,我国内地证券市场可以在借鉴海外市场减持制度的基础上,结合上市公司具体持股实际,有针对性地取长补短,完善关于大股东及董监高减持的制度规定,建立监管大股东及董监高减持股份行为的长效机制,引导大股东及董监高依法、透明、有序减持。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