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亮点不少。其中,受到市场高度关注的消息,莫过于《证券法》修订提速,但并不涉及注册制改革。由此一来,实际上政府工作报告已经连续两年未提及注册制改革。
除此以外,对于此次政府工作报告,还强调“促进金融机构突出主业,防止脱实向需,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深化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积极发展新三板和创业板。”由此可见,作为近年来高速扩容的新三板市场,也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被首次提及,暗示出新三板的发展已经受到了高度重视。
提及国内的注册制改革,其实并不轻松。
早在2014年,当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了“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
2015年,在当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了“加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的表述。
然而,经历了15年下半年的股市异动风波之后,在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却未提及注册制改革。但,在“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中,却有“创造条件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的说法。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当年,IPO注册制改革授权却得以启动,且自2016年3月1日起施行,期限为两年。就目前而言,IPO注册制改革授权已经施行了超过1年的时间。
按照流程,注册制改革的全面推进,需要有完善的《证券法》保驾护航。但,经历了此前股市异动风波后,《证券法》修订工作却遭到了减缓,而原来计划的推进进程,也出现了不同程度上的延迟。很显然,一轮股灾风波的冲击,却让《证券法》修订工作进入到重新反思,重新审视当前市场大环境的状态。
鉴于《证券法》修订工作的再度放缓,市场曾考虑过一些捷径,甚至拟推出先出政策,后修法的方式,来实现注册制改革的提速目标。但,对于这种方式,市场也有着不少的忧虑,而从目前A股市场的发展状态来看,似乎也并不具备注册制改革全面推进的充分条件。
继2016年之后,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不提注册制改革,或许体现出注册制改革并非短期的计划,而是长远性战略布局。与此同时,也体现出当下政策制定更趋向于谨慎性、理性化。
注册制改革,或许是股市发展的必经之路。但,这并不意味着注册制改革短期内就必须加快推进。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注册制的全面铺开,是需要多方面因素的合力推进,而没有完善的法律制度基础、完善的配套补充以及相对活跃的市场环境配合,则注册制推进难度依旧很大。
“创造条件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这是“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的重点内容之一。但,在现阶段内,注册制改革仍处于“创造条件”的过程之中,经历了此前股灾风波的冲击,实际上也给注册制改革、证券法修订等工作带来了不少反思的地方。由此可见,注册制改革,并不能急躁,也并非短期性任务,而意在长远性的战略布局。
事实上,自去年11月份以来,A股市场的IPO发行节奏已经骤然提速,并基本上实现了每周一批次的发行速度。按照这一发行节奏,料困扰市场多年的IPO堰塞湖问题,将会得到本质上的化解。从另一种角度思考,一旦IPO加速推进,IPO堰塞湖得到全面解决,未来或不排除实施随报随上的发行方式,而这距离注册制也并不遥远。
与此同时,从现阶段的监管动作来看,再融资收紧,减持规则有望进一步完善等举措,试图为IPO发行提速创造出更有利的条件,并试图对冲IPO提速带来的冲击压力。不过,面对近几个月IPO高速发行的情况,也备受市场的热议,而部分观点更是把它看成是变相的注册制实施。
笔者认为,IPO堰塞湖困扰市场多年,化解这一问题比较重要,同时也利于提升股市直接融资的功能。但,在IPO提速发行的过程中,我们更需要注重企业发行的质量,而并非盲目追求简单的数量增长。与此同时,对于未来陆续而来的减持限售问题,我们也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定有针对性的策略来降低大股东、高管的减持意愿,甚至让部分任性减持套现者付出一定的代价。
除此以外,注册制是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制度,但市场始终“有进不出”,甚至处于“进入难,退出更难”的局面,那么这与充分市场化有着不少的差距。很显然,注册制改革得以全面推进,仍需要强化股市“优胜劣汰”的功能,而“有进也有出”才能够促进市场的新陈代谢作用,不至于过度抽血而让市场失去了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