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探索中国特色的国家投资公司,这条路国家开发投资公司走了20多年。近日,由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主办的“对话新国企 改革新动能”系列访谈在新华网启动,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新闻发言人刘洋河做客新华访谈与广大网友畅谈国投公司的转型历程和未来布局。国有企业要成为市场化、有活力的主体国有企业的发展方向究竟是什么?从1995年成立以来不断深化改革调整结构,展开创新探索的国投公司有自己清晰的思路。
国有企业要成为市场化、有活力的主体
国有企业的发展方向究竟是什么?从1995年成立以来不断深化改革调整结构,展开创新探索的国投公司有自己清晰的思路。
“国投改革的目标非常清晰,就是要建立市场化、有活力的主体。这是我们的一个基本思路。国有企业的发展方向究竟是什么?对国投而言,国投的业务就明确定位在命脉和民生这两个方面。”刘洋河表示。
刘洋河介绍,所谓的命脉就是涉及国民经济的重要领域,涉及到国家安全的重要领域。如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等;所谓民生即老百姓的需求。
按照命脉和民生这么两个标准,国投在这两年多的改革中把国投的业务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初步形成了基础产业、金融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国际业务四大业务。
在方向上有清晰定位的同时,国投公司认为,国有企业的改革还是围绕着体制机制的问题。国投公司把机制改革的核心定位于分类授权。即把总部的权力能够授予企业的全部授予企业,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打造充满生机活力的市场主体。
为了适应从管资产到管资本的转变,国投公司的管理体制进行了深刻变革,“对总部进行了大的调整,重塑职能,放管结合,管服分离,强化监督,构建小总部、大产业的管理架构。”刘洋河说。
建立适应管资本的体制机制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组建若干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支持有条件的国有企业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
对此,刘洋河认为这些投资运营公司的功能不在于具体管一些企业、管一些项目,而在于管资本,所以必须建立分类授权的体制机制。
身为投资公司,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涉及行业众多,涉及的领域也很广泛。国投公司按照企业所处的外部条件、公司治理结构、人才队伍、企业竞争能力从四个维度、14个指标进行分类。
“分类以后就要授权,我们授权的原则是一企一策,由于这些企业分属于不同行业,有电力的、港口的、金融的,只能是一个企业一个政策,我们按照企业的管理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等指标将企业进行分类授权。”刘洋河表示。
2016年国投公司对下属国投电力进行了充分授权,要求将选人用人权、薪酬定价权等全部下放外,还将原来由总部决策的70多个事项全部授予国投电力董事会和国投高新董事会,推动决策归位、管理归位,实现企业经营下移,产业资本责任上移。刘洋河透露,国投公司近期又对国投矿业、国投交通、国投资本等9家子公司列出授权清单,实行授权管理。
国投打造大监督体系从“专科大夫”变成“全科大夫”
近几年来,随着简政放权成为了体制改革的热点,国投公司也在改革中“瘦身健体”,建立有效的管控系统。国投公司建立了大监督体系,推进了专业监督与职能监督的结合,业务监督与纪检监督的结合。
据刘洋河介绍:“我们把审计、纪检、监察、巡视、后评价还有监事会实行协同监督发挥各自优势,我们每年监督是要做年度规划的,统一行动,我们形象地比喻把一个专科大夫变成了全科大夫,过去监督是各搞各的,审计今天去了一趟回来了,巡视去了一趟回来了,这都是专科大夫,我们现在变成全科大夫,一方面做到了”查、督、办“的工作常态化和闭环管理,另一方面也降低了企业管理的成本。”
国投还坚持改革试点与加强党建同步,推行“一个决定、两个意见、三项规则、四项工程、五大载体”组成的卓越党建模式,确保党建工作“有组织、有活动、有作用”,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改革试点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