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李志林:4月大盘有望冲上3300点
桂浩明:换个视角看港股通
贺宛男:该动动无良中介的奶酪啦
郭施亮:闯关MSCI会否成为A股走牛导火索
应健中:中国神华 高分红神话
水皮:央行措施可谓刀刀见血 “去杠杆”才是真正命门
李志林:4月大盘有望冲上3300点
在两会闭幕后的10天里,市场走势涨跌无常,总是与多数人的预期相反。并且震荡剧烈,频频跳水,可用“步步惊心”来描述。
上周四,大盘放出5500多亿的大量,冲破3264前期高点,创出了3268点新高。当晚市场普遍预期次日还将上涨,有人认为有望直接创3301高点。但周五出现大跳水,全天一路杀跌,长阴包掉大阳,以最低点收盘。
于是,上周末很多媒体都预期,大盘将出现中期调整,不仅3200点平台不保,而且3100点也岌岌可危。但本周一,大盘连探底动作都没有就一路向上,站上3250点,一举收复所有的短、中、长期均线。
本周二,大盘再站上了3260点台阶,大有再创新高之势。但周三,大盘却跟随美股下跌而大幅杀跌到3221点。很多人认为,A股很可能构筑3268点和3264点“双头”,由此转势。但是,经周四强势整理后,周五下午经连续三波的强劲拉升,一举创出了盘中新高3275点和收盘新高3268点。
两会后行情为何会出现喜怒无常、步步惊心的走势呢?
一、3200点平台上存在着诸多压力。
一是时值一季度末,人们又担心银行出现“钱荒”。
3月下旬以来,由于各商业银行受到季末MPA严格考核、银行体系内资金严重不足,央行又要求各银行调整房地产信贷比,使得银行间资金告急。大小银行到处借钱,国债回购利率超10%,银行间3个月的短期利率高达4.4%,再度刷新了两年的新高。个别机构还出现违约情况,若不是央行连续4日向金融机构投放资金,不排除会造成大面积违约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因而市场做多显得很犹豫。
二是由于市场资金紧缺,大盘蓝筹股抛盘巨大,不断走低。
如石化双雄、银行股、保险股、券商股,以及有色钢铁煤炭等,股价连创近两个月来的新低,从而压抑了大盘的上行。
三是次新股的疯狂炒作,导致了其他指数和板块严重失血。
由于管理层将新股发行节奏由原来的每周15家减为10家,并且因次新股没有大小非减持问题,具有盘子小、有高送转潜能,以及上方无套牢盘、跟风者众的优势,于是,从春节后开始,市场的活跃资金对12月和1月新股高速发行时期定位相对较低的次新股发起了猛烈的进攻,整个板块一个多月内普遍上涨了30%—50%。
尤其是新上市的超低价发行的次新股,涨幅更是惊人。例如,将业绩仅0.03元的白银有色,从1.78元炒到17.20元,涨幅870%;将数据港从7.8元炒到80元,涨幅925%;将万里马从3.07元炒到34.8元,涨幅1033%;将张家港行从4.37元炒到29.51元,涨幅575%,估值72倍,大大超过银行股5—8倍市盈率的水准,遭管理层停牌核查。次新股的暴利效应极大地轰动了市场,吸引了市场的眼球,致使越来越多的人弃老股换炒新股,乐此不疲击鼓传花。
但这里我提醒投资者,本轮次新股炒作已近尾声,再想去追涨者,当克服贪念,管住自己的手脚!
四是上海国资改革股集体沉沦。
主要原因是,停牌了10个半月之久的三爱富的国改方案,受到了上交所的一再问询,至今未复牌;上海电气和云塞智联也停牌已久,至今没有下文。由此大大延迟了上海国资改革的推进节奏,动摇了部分投资者持有上海国资股的信心。
尤其是2月17日,百联和阿里巴巴宣布双方将进行战略合作,联手打造现代新零售、新业态的商业模式,股价连续涨停。但由于其混改方案迟迟没有下文,股价便连续下跌了21个交易日,从21.51元高点一直跌回起始点16.20元,套牢了大批投资者,极大地挫伤了人们追捧国资改革股的热情。
五是3250至3300点一线压力重重。
3301点不仅是去年11月29日形成的高点,这里堆积了巨大的套牢盘。而且,去年1月因准备推行注册制和两次熔断,从上年底的3539点跳空到3300点后,这一带也是密集成交区,留下众多套牢盘。
六是,在3200点上方每当大盘跳水,总有一些技术分析人士坚称:“双头已经形成,还将大跌”,“反抽失败,将出现最有杀伤力的C浪,调整目标2850点”等等。虽然过往行之有效的这种技术分析预测在今年屡屡被市场“打脸”,但还是会让不少人吓出一身冷汗。
以上这些不利因素,成为两会后大盘上行的阻力,让多数人不敢看3300上方的空间,老是往下看,因而不敢积极做多,而是频繁地做差价。要么就去炒次新股,短线捞一把快钱。
二、3200点平台震荡上行,仍具备许多有利条件。
首先是中美关系预期的利空正一一消除。
特朗普上台后,整个市场都在担忧中美关系冒出“黑天鹅”。但是,结果却是利好不断:他宣布美国主导的TPP作废;宣告美国坚持了十多年的亚太再平衡战略正式结束;美国和中国不会打贸易战,不会把中国列为货币操纵国;美国国务卿来华访问时,还两次重申美国政府将坚持美中之间“不冲突、不对抗、互相尊重、合作共赢”的政策,接受了习近平2013年前提出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三原则”;特朗普还邀请习近平4月份访美,“共同为美中未来50年合作关系确立方向”。
可见,中美关系大大好于人们原来的预期,这不仅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金融、外贸有利,也为股市行情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外部环境。
其次是今年的扩容节奏得到了明朗。
在两会记者招待会上,刘士余主席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认同了今年新股发行的节奏,大至就是现在的每周8—10家,打算用2—3年时间解决IPO堰塞湖。这等于向市场明确了今年的扩容节奏,给各类投资者有了较明确的供求预期。
再次是次新股炒作营造的财富效应,产生了积极作用。
它不仅极大地提升了人气,吸引了新增资金,而且还打造了2只近400元的个股,几只200多元的个股,10多只100多元的个股,以及一大批50—90多元的股票。这就为其他几元、十几元的优质中低价股提供了价值再发现的空间,有助于推进大盘指数向上拓展。
又次是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今年股市众多新热点。
如央企混改、地方国资改革、一带一路、PPP、人工智能、节能环保等,这些必将成为股市的持久热点。一旦依次展开,必然会将大盘上行的空间从去年的2800点—3200点震荡箱体,上升到3200点—3500点的新箱体。
3300点上方没有空间吗?去年1月两次熔断时,3539点—3300点这240点是空跌的,所以,一旦突然3300点,上方是一个成交量真空地带。尤其是目前大盘蓝筹股尤其是银行股都处于历史低位,一旦它们启动,3300点就如“风吹帽”那样,站上去了!
最后是新增资金不断进场。
中国投资者保护基金前日刚刚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周(3.13—3.17)新增投资者55.82万人,是股灾以来第二次突破55万,环比增长8.64%。春节以后,每周新增投资者数量已实现连续六次环比增长。
追溯到上一次单周新增投资者数超过55万的情形,还是发生在去年8月份,当时单周开户数为63.41万。而再来看看当时A股的走势,去年8月底沪指先是急跌了几日,随后便开启了一轮上涨行情,沪指从3000点附近一路上行至3300点,涨幅超过10%。
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最新一期统计数据显示,期末证券交易结算资金为13213亿元,当周证券交易结算资金转入额为5314亿元,转出额为4851亿元,净转入额高达463亿元,为近期新高。如果将近几个星期的数据串联起来,就会发现一个重要信息——新增资金已经开始陆续进场,市场行情已经渐渐转暖。
同时,外资也积极进场。截止3月22日,外资通过沪股通持有A股市值1963.78亿,通过深股通持有A股市值1874亿。
从上周四到本周五,大盘成交量从前期4000出头放大到超5000亿,日均成交5472亿。周五大盘之所以能流畅地再创新高,不能不归功于新增资金的力量!
三、4月初大盘有望冲上3300点新平台。
截止本周末,大盘在3200点新平台上已连续收盘了50天。相对于2900点收57天、3000点平台收56天、3100点平台收61天,越来越接近了。
到3月底还有5个交易日,若大盘能不急不躁,在3200点平台上继续震荡盘整,把3250—3290点一线盘扎实,收盘就达到55天。那么,预计在清明长假后的4月上旬,大盘站上3300点又一个新平台似已水到渠成。(金融投资报 李志林)
桂浩明:换个视角看港股通
■申万宏源
与沪股通及深股通对应的是港股通,也就是内地的投资者可以通过沪深交易所连通香港联交所,参与部分香港股票的交易。在港股通开通初期,交易远不及沪股通及深股通活跃,特别是早期只开通沪港通的时候,香港北上的资金规模远远超过内地南下资金,因此沪股通的交易也比港股通活跃得多。深港通开通时,情况基本上也是这样。不过,最近一段时间港股通明显升温,从每天的交易状况来看,不管是对应沪市的港股通还是对应深市的港股通,都出现了持续的资金净流入。尽管目前每天的买入额度还有大量的闲置,但是相比沪股通与深股通来说,额度使用率要高出好几倍。从资金层面来说,内地南下的积极性要比北上的高得多。
本来在沪港通开通的时候,人们都以为来自香港的资金会大量进入内地股市,从而引发内地股市的上涨。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这种状况并没有出现。相反,倒是内地资金开始逐步加大了通过港股通流向香港市场的步伐。对此,开始人们的解释是因为境内资金试图通过持有在香港上市股票的形式来回避人民币贬值风险,这看上去似乎有点道理,但其实是经不起深究的。
原因很简单,因为现在香港联交所中中资股已经占了一半以上的比例,就这些股票的最终资产形式而言,还是属于人民币资产。当然,在投资者持有这些香港股票的时候,如果人民币贬值,那么在理论上是能够避免贬值的风险,但前提是这些股票的价格没有因为其所对应的人民币资产贬值而下跌。因此,以持有香港股票来规避人民币贬值,尽管是有可能的,但空间毕竟有限。
另外,人们也注意到,目前在内地与香港同时上市的AH股,虽然两者之间的价差已经有所缩小,但普遍还在20%左右。因此从长期投资的角度出发,同样是买这些上市公司的股票,买在香港上市的H股要比买在内地上市的A股有更高的性价比。但这里也有一个问题,就是由于内地与香港之间并不存在交易套利的操作空间,因此要想获取超额收益,只能是在H股比A股上涨更快的情况下才能够实现,而显然这样的机会并不是经常出现的。所以,事实上AH价差的存在,并没有成为港股通中一个太大的亮点,当初一些人认为有了港股通以后,AH股的价差会被抹平,现在看来只是一种幻觉。
但是,客观上现在港股通很活跃,大量的内地资金通过这个渠道进入香港市场。这是什么原因呢?从近阶段港股的盘面来看,很多内地资金南下集中炒作诸如周黑鸭、美图公司这样的新股。由于香港股市的交易规则与内地不同,在某种情况下,只要合乎规则的交易行为一般不会受到干预,这也就导致了那里的新股行情比内地更加强烈,相应的获利空间也更大。也许,正是两地交易制度,以及由此产生的监管规则方面的差异,使得一些内地资金热衷于港股通。当然,如果只是炒作,那么最后一定是泡沫的破灭。实际上人们也已经看到了这方面的情况。但不管怎么说,当香港市场存在这样的运作空间时,港股通也就因此而获得了一些内地资金的青睐。
港股通的活跃,提示了多方面的信息,而且也是非常值得人们思考的。换个视角看港股通,有利于人们更加理性地把握不同市场的特点,同时也更好地了解不同市场所提供的投资机会。当然,如果想利用制度差异搞过度投机,那么结果一定不会好,因为对于任何一个证券市场来说,过度投机总是要受到惩罚的。(金融投资报)
贺宛男:该动动无良中介的奶酪啦!
中国资本市场长期
存在着“违法生态链”,尤其是为了保壳和重组。重组方为实现上市目的,大肆进行财务造假;上市公司为卖壳,对重组方财务信息不核实;最坏的是,相关中介机构则出具专业意见,为造假行为进行背书。
本周,有两家上市公司可谓风头出足,一家是*ST昆机,一家是西南证券。
一周五天,*ST昆机天天有新闻:周一,上交所就涉嫌财务违规事项发出问询函。周二,证监会宣布立案调查。周三,独立董事兼审计委员会主任杨雄胜,因公司在会计信息质量上一直不听取其个人改进的强烈建议,且怀疑公司高管在这方面有意舞弊,宣布辞职。周四,审计师事务所就上交所问询函中,与会计师有关问题作出专项说明。周五,公司再次公告,年报披露难产,将从3月30日延期至4月15日,并称有可能因重大违法触发强制退市。在此期间,公司股票除周一停牌外,此后4天,天天跌停。
西南证券上周五收到证监会立案调查通知书,称因其在从事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财务顾问业务活动中涉嫌违反证券法律法规,“在调查期间,证监会暂不受理公司作为保荐机构的推荐,暂不受理相关保荐代表人具体负责的推荐,暂不受理公司作为独立财务顾问出具的文件。”3个“暂不受理”,至少已有18个项目被暂停,包括再融资项目6个,并购重组项目2个,IPO项目10个。
附带说一句,笔者上周三曾以“有毒资产开始进入监管视野”为题,在剖析了九好集团借壳鞍重股份这起忽悠式重组案之后,专门提到,一些大名鼎鼎的中介机构居然串通一起合谋制造有毒资产,其中就有西南证券。在笔者看来,这起“有毒资产污染资本市场”案,决不会到此为止,好戏还在后头!果然,好戏开场啦!
*ST昆机2014、2015两年分别亏损2.04亿元、1.96亿元,2016年又预亏3.5亿元。可是,今年1月24日发布预亏公告后,股价却从7.70元涨到9.40元,涨幅高达22%,博的就是重组,就是在一些无良中介的推波助澜下,化腐朽为神奇!而今公司“自曝家丑”,声称经自查后存在严重的财务违规,可能连亏5年!
真的是“自曝家丑”吗?否!都是审计人员查出来的。那是负责年报审计的人员特别勤勉尽责吗?否!*ST昆机是做机床的,所谓存货,不是原材料就是产成品,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4年间近亿元的存货不实,当时怎么会毫无觉察?还有少计福利费以及销售收入确认有问题,甚至涂改票据等等,都是不难发现的。之前出具的怎么都是“标准无保留意见”,现在又怎么查出一大堆问题,以至于哪怕5年连亏,哪怕股票被强制退市,也要铁面无私、毫不留情?
原来,横跨2013-2016年,对*ST昆机进行审计的,正是两家大名鼎鼎的会计师事务所:瑞华和毕马威,其出具的全部是“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而在40家具有证券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中,不管是IPO,并购重组,甚至新三板,瑞华均名列第二,仅次于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可就是这样一家稳居国内民族品牌首席、全球排名第五的会计师事务所,今年1月,因在海南亚太实业、键桥通讯等公司的审计业务中未勤勉尽责,出具的审计报告存在虚假记载,领到了证监会的第一份罚单。之后的2月22日,证监会、财政部又联合发文,责令瑞华暂停承接新的证券业务。不得承接的新业务包括:IPO、上市公司、新三板等证券类业务。要求其在两个月内完成整改并提交整改报告。据报道,按下这一暂停键后,瑞华放弃、中止或暂停的项目至少已达240余项。
这次对*ST昆机的审计为什么如此严格,如此兜底翻?在笔者看来,很可能也是“在两个月内完成整改并提交整改报告”的一部分吧。
众所周知,长期以来,中国资本市场存在着“违法生态链”,尤其是为了保壳和重组。重组方为了实现上市目的,大肆进行财务造假;上市公司为了卖壳,对重组方的财务信息不做核实;最坏的是,相关中介机构则出具专业意见,为造假行为进行背书。
是该对这些所谓的“专业机构”动动奶酪啦!暂停直至取消违法违规者的证券业务资格,才能击中他们最大的痛,也才会让他们明白,什么才是勤勉尽责。(金融投资报)
郭施亮:闯关MSCI会否成为A股走牛导火索?
A股闯关MSCI多次
落空,今年仍存不确定性,但纳入概率也会逐步提升。短期看,A股纳入MSCI的利好有限,但中长期而言,利用纳入MSCI的契机,会带来中长期利好预期,期盼多年的健康牛市有望成为现实。
A股纳入MSCI,这是近年来谈及较多的话题。实际上,MSCI不仅是全球投资组合经理最多采用的基准指数,同时也是获得了全球专业投资者的广泛参考,其全球性影响力是非常高的。然而,近年来,A股多次闯关MSCI,却均以落空告收。
A股闯关MSCI失败的原因,其实也是多因素的综合影响。MSCI审议的标准主要还是要看当地经济发展、当地市场流动性、上市公司市值以及市场准入条件等因素。但对于A股市场而言,闯关仍有一定的难度。其中,流动性障碍,包括QFII资本赎回额度、赎回周期等,其限制程度也给投资者的流动性带来了约束,造成了一定的资金赎回与兑付困难,这是闯关失败的一大原因。对于外资而言,流动性问题很关键,如果资金只能进入,却不能退出,则大大削弱了外资入场的投资热情。
再者,经过此前股灾风波影响,“国家队”资金接连救市举动,对A股市场的市场化程度构成了或多或少的影响。在此期间,上市公司任性停牌,更是让A股闯关MSCI难度加大。但随着股市系统性风险得到减缓,上市公司任性停复牌问题得到了整顿,却间接为A股纳入MSCI加分。
除此以外,则在于股市交易制度以及市场运作的成熟程度。这对外资而言,也是非常看重的。至于市场争议较多的“反竞争条款”,仍有一个磨合的过程,但这一系列的问题,同样影响着A股市场纳入MSCI的进程。
近期,有消息指出,MSCI拟向海外机构投资者征寻意见,拟用新方案作出让步,并提出将A股纳入全球指数缩小化的方案。受此影响,一旦新方案得以确立,则今年A股纳入MSCI的概率会明显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从新方案中,主要是基于“互联互通”的新框架,这与此前基于“QFII或RQFII”的方案有所不同,而新方案更有利于A股纳入MSCI,但未来被纳入的A股投资标的可能会明显缩水。
实际上,近年来A股为纳入MSCI做出了不少努力,同时在QFII额度、停复牌交易、股市成熟度等方面下了不少功夫。但鉴于多重因素的困扰,A股市场始终未能够顺利闯关MSCI,确实遗憾。
不过,随着MSCI新方案的出炉,A股纳入MSCI的概率有望得到提升,对A股市场的影响偏向中性乐观。受此影响,对于互联互通模式下,新框架下纯A股的大盘蓝筹股构成积极影响。
借助MSCI,A股市场有望发挥出更好的全球影响力。与此同时,还能够助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并把国外市场成熟的价值投资理念引导至国内市场,推动股市中长期健康发展。但即使A股纳入至MSCI,其对市场新增流动性的支持力度还是会相对有限,而A股纳入至MSCI并非短暂过程,而是长远性过程,其给A股带来的新增流动性补充,也将会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需要注意的是,随着A股纳入MSCI,未来国内资本账户有望进一步开放,而干预频率也可能逐渐降低,这对国内市场的风险抵御能力的考验也将会显得非常关键。换言之,在未来市场进一步开放之际,稍有不慎,则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波动风险,乃至系统性风险。由此可见,这也是一把双刃剑,利用得好将会为A股走向国际大舞台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A股闯关MSCI多次落空,今年纳入MSCI仍存一定不确定性,但纳入概率会逐步提升。短期看,A股纳入MSCI的利好有限,引入的新增流动性也会相对有限,不足以改变整个市场的运行格局。但中长期而言,只要国内市场做好充分的风险抵御准备,利用纳入MSCI的契机,同样会给A股带来中长期利好的预期,市场期盼多年的健康牛市有望成为现实。(金融投资报)
应健中:中国神华:高分红神话
近期中国神华的高分红亮眼了!中国神华除了计划发放2016年每股0.46元的正常年度股息外,还将发放每股2.51元的特别股息,两者合计每股股息将达到2.97元。这个分红方案惊得满市场目瞪口呆。
上周五收盘,中国神华的A股股价只有16.69元,对应A股的股息率将达到17.8%。如果通过沪港通买中国神华的H股,则更划算。至上周五收盘,神华H股每股只为16.46港元,对应人民币约为14.61元,对应的股息率已高达20.33%。本周受中国神华高分红利好的影响,A股最高涨到20.19元,股东红利还没有拿到,先从二级市场上收割了巨额红利。以前一直以为这样的资本游戏都是那些私人资本玩家在小票上的游戏,现在大盘股也这样玩了,给近期市场带来了一种新意,市场开始寻找下一个中国神华,这也多少给市场带来了憧憬和希望。
尽管2016年中国神华的净利润同比增40.7%,也只有227.12亿元,分红却高达599亿元,但中国神华分红还是有底气的,大家看看报表,中国神华2016年的每股税后利润为1.142元,每股未分配利润高达9.894元,这是中国神华高分红的底气,除此之外,中国神华的每股净资产高达15.70元,每股资本公积金3.757元,总股本近200亿股的大型央企,没有选择像小票们那样玩高送转,而是大把现金分掉,对中小股东而言,这是一件好事,但这样的高分红行为似乎只是个案,不太可能成为常态。
道理很简单,作为一家央企,国有股股东占据绝大多数,中国神华的母公司是神华集团,持股比例是73.06%,这大头一切,国有企业的大钱从左口袋转到右口袋去了,真正分出去的还是小钱。如果资本市场玩得转的话,短短几天股价从16元快速拎到20元左右,这分红的钱就取之于市场、用之于市场了,而股价上了一个台阶,对绝对控股的大股东而言,市值的上升使公司的含金量更高了。从这个角度而言,国资国企改革离不开资本市场,而资本市场是一个可以四两拨千斤的舞台。
中国神华的分红是个亮眼的奇葩方案,在目前的市场中,这样亮眼的方案也许只是个个案,蛮难发扬光大。因为现金分红毕竟要有真金白银,每股税后利润和每股未分配利润这是个硬指标,在国企股中像中国神华那样质地的公司不多。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股市中最具常态的稳定分红的股票莫过于工、农、中、建等商业银行,每年稳定分红,尽管大头分给了处于绝对控股地位的国有股股东,也尽管每年分红也不多,没有产生过今年中国神华那样的奇迹,但是这些银行股的每年分红基本上能超过一年期存款利率,这就给投资者提供了一种稳健投资的盈利模式,这是值得投资者关注的基本盈利模式。
上市公司有分红能力是一回事,而分不分红又是另一回事。中国股市过往的历史中,相当一部分公司可谓“铁公鸡”,那些公司只求索取、不求回报,现在中国神华那样的央企给市场做了一个榜样,开了一个好头,但愿能够引领市场的风气,给股市带来耳目一新的、给投资者优厚分红回报的股市文化。(金融投资报)
水皮:央行措施可谓刀刀见血, “去杠杆”才是真正“命门”
摘要:新一轮调控对象与其说是针对购房者,不如说是针对金融机构的放款者,严控房贷比就是基本要求,银行压缩了房贷指标,实际上就是压缩了全社会的房地产的杠杆率,没有杠杆,房子又怎么炒得动?
北京房产新政不断 “去杠杆”才是真正“命门”
假如没有按揭,中国的房价又会怎样?
估计只有现在的三成到一半。
是不是皆大欢喜?
不会。为什么?
因为同理,如果没有按揭,那么也没有那么多的人能提前改善居住条件,凡事都有利弊关键是平衡,控制度的问题。
中国经济有一个不健康的现象,那就是过度金融化,一个企业,但凡大一点都恨不得搞点金融投资,否则好像就不是一个资本家;如果能搞成金控集团,那么社会地位又好像提高了一层;实在不行,搞搞互联网金融也凑合,这么一凑合全国P2P的平台就冒出来不下5000家,个人呢要么配资炒股要么寻找“首付贷”炒房,反正都是加杠杆,不加白不加,加了不白加,白加谁不加?!
“脱实向虚”就是这样形成的。
以加杠杆的方式去库存,这并非投资者的发明创造,而是央行的引导,2015年3月30日首先降的是二套房的首付,2015年9月30日降的是一套房的首付,2016年2月2日则是二套房一套房的首付双降,结果是没有想到的,该去的三四线城市的库存没有去掉,不该放开管制的一二线城市的限购限贷却推动房价进入新一轮的暴涨;其中,房贷的激增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至少在2016年的7月,全部新增贷款的数量居然110%是房贷,到12月份,这个比例虽然下降到75%,但是绝对数也远超7月的数额,历史罕见。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权威人士这句话最早见于2016年5月9日《人民日报》访谈,但是直到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时才成为大家的共识,这句话其实说出了房子的两个特性,一是商品的特性,一是金融的特性,住是商品特性,炒即是金融特性,当然,用属性比特性更确切,杠杆强化了金融属性,这是不争的事实。
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没有杠杆就没有炒作。
这一点,央行清楚,政府清楚,老百姓也清楚。
所以,新一轮调控对象与其说是针对购房者,不如说是针对金融机构的放款者,严控房贷比就是基本要求,银行压缩了房贷指标,实际上就是压缩了全社会的房地产的杠杆率,没有杠杆,房子又怎么炒得动?
“3·17”北京新政的重点就是认房又认贷,认房大家知道,认贷大家不知道,其实就是不管你现在有没有房,只要历史上贷过款,那么再贷都算二套,此其一;贷款年限不得超过25年,此其二;二套首付六成到八成,此其三。
“3·23”央行公布对北京地区银行按揭的指导意见,一是继续从严控制按揭增量;二是对离婚一年的贷款人实行差别化政策,按二套房政策执行;三是严格审查住房贷款记录;四是严格审核首付资金来源,严禁各类“加杠杆”金融产品用于首付款;五是严查贷款人偿付能力,对已成年未就业、没有固定收入者视同二套房贷;六是合理评估房屋价值,增强住房信贷风险的识别和防范能力;七是加强对支行网点的管理;八是规范对中介的退出机制。
央行的措施可谓“刀刀见血”,击中要害,几乎封堵了房贷流程中的漏洞,关键看执行,认真还是应付,区别大了,认真的话,无话可讲,应付的话,不如不说。
十年前,水皮在杂谈中就反复呼吁应该立法禁止炒房,有兴趣的朋友网上可以搜来看看,大致有十篇左右,中心议题是房价是管不住的,也不必管,管不好,但是可以立法规定户均持有的住房数量,无论一套或二套都是一个说法,有钱没钱一视同仁,满足居住需求,控制投资需求,杜绝炒作需求,别把简单问题复杂化,抓住了房子是用来住的这个基本,再复杂的问题也可以简单化,怕的是叶公好龙,说一套做一套,首鼠两端,北京人叫鸡贼!
去杠杆,去产能,去库存,三者排列,孰轻孰重,不言而喻。(.华.夏.时.报 .水.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