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前夕,中国国家主席有史以来第一次出席了达沃斯论坛。近些年里,多是由国家总理或外交部长这样的人物参会。随着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的外交会变得更加多样化和日常化,而商界总是走在政界之前。世界经济论坛(WEF)作为西方世界最高级别的峰会,跟中国的接触越来越密切。可以料想的是,每年1月的达沃斯将进一步对中国开放。
“大家从四面八方会聚这里,各种思想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以较少的投入获得了很高的产出。我看这个现象可以称作‘施瓦布经济学’。”首次出席达沃斯年会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如是评价。
“施瓦布经济学”,以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克劳斯·施瓦布(Klaus Schwab)命名。世界最高端的社交舞台上,中国人的面孔越来越多。
世界名流交换名片
每年1月下旬,来自数十个国家的千余位世界政要、企业界人士、民间和社会团体领导人,会聚集到阿尔卑斯山上的达沃斯小镇。
世界经济论坛的前身是1971年成立的“欧洲管理论坛”,当时日内瓦大学的商业政策教授施瓦布邀请了几百位西欧商界人士,在达沃斯会议中心召开了一场讨论会。由此,他以非营利组织的形式注册了“欧洲管理论坛”,总部设在日内瓦,召集欧洲商业领袖每年1月在达沃斯举行年会。逐渐地,论坛的关注点从企业管理扩展到经济和社会事务,后来,政界人士也开始参加。1987年,这个论坛更名为“世界经济论坛”。
世界经济论坛每年在达沃斯开会的传统延续至今,因此也被叫做达沃斯论坛。截至2017年,它共举办了46届年会。年会举办的时间一般是一月下旬,持续约一周。每年确定一个大的主题,还会安排上百场分论坛讨论。在西方,世界经济论坛年会的地位远高于其他大型高端论坛,欧美国家元首也是它的常客。
WEF 采用会员制进行资金筹集,会员上千,通常都是年营业额在50亿美元以上的全球性大公司 。论坛还会与会员建立进一步的合作伙伴关系。为了方便会员之间的交流,WEF设立了各种小组或社区,比如根据不同行业和领域将会员分组,会员可以选择加入多个小组。WEF还设立了公益、文化、社会企业、科技主题的社区;比如其“全球青年领袖”已有800多名成员,年龄都在40岁以下。
与其他会员组织一样,WEF设有理事会和执行委员会,其理事会成员由24名各界知名人士组成,包括创始人施瓦布、国际货币基金主席加拉德等人,近几年马云、朱民这样的国际知名的杰出华人也进入了理事会。执行委员会则由41名成员组成。
由于影响力巨大,世界经济论坛也早已走出了达沃斯,经常会与一些国家的政府或企业联合主办各种区域性地方性的会议。2005年,施瓦布提出开办“中国夏季达沃斯”。2006年,世界经济论坛北京代表处作为WEF在亚洲的首家代表机构成立。此后每年夏季达沃斯会在中国的大连或天津举行。
如何获得一张入场券
虽然世界经济论坛旗下的各种会议让人眼花缭乱,但最让人心向往的,无疑是每年一月召开的达沃斯年会。而想要获得达沃斯年会的入场券,通常来说,首先要成为它的会员企业。
会员企业分不同等级,比如要成为一般的会员需要每年6万瑞士法郎(约合41.1万元人民币)会费,成为WEF的“战略合作伙伴”则需要60万瑞士法郎(约合411万元人民币)的年费—这是2015年的大概数字,这些数字近年一直在涨。
不同等级的会员享受的权利自然不一样。最普通会员的权利是成为年会的听众,事先报名登记后可以参加分论坛,还可以在酒会中自由走动;如果希望更深入利用论坛搭建的网络,甚至参与论坛本身的组织和决策,就得成为“合作伙伴”;最高级的是“战略合作伙伴”,目前有116家公司在列,包括了中国的阿里巴巴和万达集团。
不过,成为会员或合作伙伴后,每年一度约2万美元的年会入场券还得另花钱购买—即便交了会费和年会的报名费,去达沃斯的其他费用依然需要自掏腰包。曾有媒体算账,往返机票、住宿、饮食、当地交通、防寒装备等花费,人均需要2万美元。
如果你不是大银行家、没有掌管一家大企业,也有机会参加达沃斯年会—前提是你在某个领域有自己独特或卓越的贡献,至少能让会议组织者认为,你的出现会让那些大佬们感兴趣。近些年,经济以外的主题也颇受关注,因此媒体、社会公益方面的活动家也有可能得到参加达沃斯年会的机会。比如今年,中国的舞蹈家和脱口秀主持人金星就作为有关性别议题的分论坛嘉宾参加了年会,这显然跟她的个人经历有关。
会议组织者如何选择那些非会员嘉宾—这尚未公开,即便是曾获邀请的人,也不知道自己是如何被“看上”的。美国一名资深科技记者曾两度获邀,他认为自己是被某些科技界大佬点名推荐了,但也仅仅是猜测。
另一种门槛相对较低的方法,是获得WEF颁发的一些荣誉,如“全球青年领袖”。近几年,WEF每年会选出上百名40岁以下的各领域精英,授予其“全球青年领袖”的称号,WEF会在往年的青年领袖中挑选出一部分(不超过100个),发出邀请。去年3月,中国女演员姚晨就被授予这一荣誉,今年她并没有被邀请。不过,此前姚晨参加了2016年1月的达沃斯年会,当时她去领的是另一个奖—WEF为艺术界设立的“水晶奖”。
女性亦有优势。为了让参会者性别趋于平衡,WEF会倾向邀请更多的女性参会者。甚至它曾规定,那些需要携带多个随从参会的大人物,随从中必须有至少一位女性。
达沃斯走近中国
很长一段时间里,达沃斯的贵宾们集中于白人,来自非洲、亚洲、拉丁美洲的面孔并不多见。
中国对WEF一直充满热情。1993年起,中国就多次派团参加WEF的地区经济峰会。很长一段时间里,WEF和中国的商业组织每年会在华联合举办高峰论坛,直至2007年升级为“夏季达沃斯”。
尽管如此,从达沃斯年会与会者名单上看,中国并非重要角色。有说法认为,达沃斯天寒地远,而且总在一月下旬举行,跟中国的春节往往冲突;语言和文化也是障碍,中国人对西方自由交流的沙龙文化不适应。因此,有国外学习工作生活背景的中国与会者,占了达沃斯年会中国群体中的很大比例。比如拥有深厚海外背景的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就曾多次参加。
达沃斯在中国变得“家喻户晓”也是近十年的事。2008年,中国移动原董事长王建宙被邀请成为年会联席主席,这是联席主席里第一次出现中国人。
WEF开始给中国企业更多露脸的机会,除了像中国移动这样的大型国有企业,也有科技创新企业,在2009年、2011年和2013年,分别有三家中国公司获得了“科技先锋”的荣誉。
人们也能从上述奖项评委会成员的变化中看出达沃斯中国元素增多的迹象。2013年的评委中,出现了华为的两位高管和齐放网的创始人;到2014年,中国评委增加到5人。
此外,WEF近几年也专门招聘了中国背景的项目主管,在大中华区维护和拓展他们的社区成员。目前在其执行委员会的41名成员中,尚无中国人或有较深厚的中国背景的人,但人们可以合理地预测,这在不远的未来就会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