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施亮:减持套现不断钱都去哪儿了?_股市名家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股市名家 >> 文章正文

郭施亮:减持套现不断钱都去哪儿了?

加入日期:2017-3-11 8:40:08

  大股东、高管减持
  套现后,真正把资金投放至实体,乃至投放至自身企业上的寥寥无几。若不能够有效管理好这些“四处逃蹿”的巨额套现资金,则将会进一步加剧市场“脱实向虚”的风险。

  “重融资轻回报”,这是A股市场多年来的真实写照。确实,在中国股市,无论是IPO融资,还是再融资的力度,都是高居不下,深刻影响着股市投资与融资功能的均衡发展。近年来,轻松破万亿的抽血力度,让市场倍感压力,投资者更是很难从股市中分得一杯羹。

  过度融资固然可怕,但股市过度融资的背后,还会产生出一系列的问题,如大股东高管的套现减持压力、接连的再融资行为以及各种不为人知的利益输送等。根据相关数据显示,自2017年以来,仅仅3个月的时间,沪深两市就有超过600家上市公司的重要股东通过二级市场累计减持套现市值超过300亿元。

  实际上,对于上市公司频繁减持的问题,早已得到了管理者的重视。其中,在去年1月7日,还发布了减持新规,拟对大股东、董监高的减持行为给予约束。然而,在实际情况中,减持新规约束力度仍不够明显,更多资金借助大宗交易、协议转让等方式完成套现目的。

  上市难,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确实,在核准制模式下,企业不仅需要考虑IPO堰塞湖泄洪速度缓慢的风险,而且还需要保持持续更新,且持续满足上市条件的财务资料状态,才能够保障企业成功上市。可想而知,企业从申请到拿到核准批文,需要经历多少道门槛,上市进程是何等艰巨。但是,尽管如此,企业依旧热衷于发行上市,试图在最短时间内完成登陆A股市场的目标。这又是为什么呢?A股市场巨大的造富效应,无疑成为多数企业看重的因素。

  纵观多年来新股上市后的表现,基本上都获得了不错的发挥。近年来,虽然存在新股发行监管红线的约束,但却间接刺激了新股在二级市场上的爆炒行为,进一步加剧了新股的造富效应。当企业成功上市后,股票价格获得了很高的估值,而上市公司大股东、高管,也因企业上市而实现一夜暴富的目标。然而,当财富得以膨胀、企业影响力得到提升之际,真正留下来做好实业的企业家,却为数不多。相反,更多大股东、高管,却逐步考虑减持套现,更有甚者,还为了提前达到套现目的,而不惜提前辞职拟规避监管约束。

  A股上市公司减持不断,大股东、高管减持套现后,真正把资金投放至实体,乃至投放至自身企业上的,却寥寥无几。相反,拿着巨额的套现资金铺张浪费,乃至借助间接渠道转移资产的,却为数不少。与此同时,在当前资产荒、人民币贬值压力下,部分资本却借助大举投资房地产,乃至大举囤房,来达到资产保值增值的目的。

  近年来,一二线城市的开发商不惜高价拿地,而其背后的高杠杆风险也是不可小觑的。但与此同时,在这些热门城市中,市场却不缺乏富豪投资客,无论是10万元每平方米的一线楼盘,还是20万元以上每平方米的一线高端楼盘,依旧被轻松拿下。然而,纵观这些实力买家的情况,也不乏因大举套现减持而一夜暴富的大股东、高管。

  事实上,在上市公司减持不断的背后,也离不开股市财富再度分配的过程。然而,若大股东高管减持的力度越凶猛,则股市财富再度分配就会显得越不公平,普通投资者要想从股市中分得一杯羹的难度也愈发艰难了。

  时下,新股发行明显提速,每周一批次的发行速度,每周约12家的新股获批,这个速度也是前所未有的。按照这个速度,料IPO堰塞湖很快得到泄洪,但随之而至的,则是陆续而来的减持套现行为,而一批批大股东、高管,也将会轻松一夜暴富。若市场不能够有效管理好这些“四处逃蹿”的巨额套现资金,则将会进一步加剧市场“脱实向虚”的风险,届时真正做实业的实干家,也可能会越来越少了。

  中国股市并不缺乏上市公司,缺的是真正干实事,打造百家老店的企业家。提升新股发行节奏,加大股市直接融资力度,本意在于为中小企业开拓更好的直接融资渠道,助企业发展壮大。但在中国股市里,却把这一好意扭曲为变相圈钱、变相造富,这无疑加剧了股市财富再度分配的不平等性。

  由此可见,A股市场频繁减持套现问题,要及时治理,且必须要从源头上入手,对部分恶意减持、任性减持的行为,要对其减持行为进一步限制,并设置高额的个税,大幅提升其套现减持的成本。与此同时,更需要积极引导好资金进行长期投资、价值投资,不能够让市场变成一个任性提款机。

编辑: 来源:.金.融.投.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