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施亮:中国股市需要一股新的推动力_股市名家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股市名家 >> 文章正文

郭施亮:中国股市需要一股新的推动力

加入日期:2017-2-3 8:33:39

  2015年下半年,中国股市经历一轮轰轰烈烈的股灾风波,受此影响,股市调整了一年半的时间。时至今日,虽然中国股市“去杠杆化”“去泡沫化”进程基本完成,但因股市缺乏有效的推动力,而导致股市基本上处于弱势震荡的格局。

  2016年的中国股市,相较于2015年的股市表现更显平静,而全年股市波动率更是远低于市场预期。在此期间,曾有深港通的通车影响,也有险资持续发力的提振,而后再有养老金入市的传闻等,但股市活跃度也仅仅维持一些时间,而股市的投资热情也再没有恢复至14、15年牛市阶段下的状态。

  曾经有投资者把中国股市的希望寄托于深港通的通车。

  究其原因,就在于2014年11月17日沪港通的通车曾引发了股市的大涨,并助推了当年股市牛市行情的开展。殊不知,对于当时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以及资金面环境,均有利于股市投资热情的盘活,而当时的沪港通通车或许更像是一条导火索,而这一阶段的牛市爆发主要还是归功于高杠杆资金工具的全面激活。

  曾经有投资者把中国股市的希望寄托于险资资金的推动影响。

  不可否认,随着前期宝能系、恒大系的持续活跃,险资系列的投资与举牌行动,也大大激活了整个市场的投资热情,而此前长期处于筑底过程的蓝筹股,也因险资的频繁发力,而出现了震荡走高的行情,并带动股市运行重心的持续上移。但是,在险资新规的约束影响下,加之监管的趋严、政策的定调,也导致险资资金的后续投资处于徘徊不前的状态。根据近期险资新规的规则,也对险资机构进行了系列的规范与整改,其中就包括对股票投资进行分类监管、禁止险企与非保险一致行动人收购上市公司等要求,而这一举动无疑对险资后续投资起到了深刻性的影响,而随着险资熄火,股市也缺乏新增流动性的补充,重返弱势震荡格局也是近期市场的真实写照。

  曾经也有投资者把中国股市的希望寄托于养老金的入市。

  近一段时期,养老金入市获得了实质性的进展,而有媒体预测养老金入市时间表或者在春节之后。养老金入市,对于投资者而言,也并不陌生。然而,回顾最近一段时期,每逢市场谈及养老金入市的消息,却在不经意间影响到市场的心理情绪,由此引起了股市的阶段性波动。

  实际上,对于养老金而言,其更注重投资安全性与分散性的原则,而养老金入市初期的规模也不会很多,且其入市基本上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对股市心理层面的影响远大于实际影响。与此同时,养老金入市不在于救市乃至托市,但养老金入市往往会给市场释放出稳定的信号,或许提升了股市政策底的概率。

  对于时下的中国股市,仍处于“去杠杆化”的阶段,而期待股市高杠杆资金的再度活跃,已经不大可能。或许,对于当前的市场,一方面依靠于场外资金尤其是长期资金的补充,而另一方面则可能需要提升股市存量资金的利用率,并以此达到提升股市活跃度的目标。除此以外,则通过股市改革释放出来的红利,实实在在回馈给投资者,进而从本质上提升股市中长期的投资魅力。

  但是,对于刚刚经历完股灾风波的中国股市而言,管理者的政策或许也将会趋向于谨慎,而维系股市稳定的局面,或许逐渐成为了市场多方的共识。

  不过,换一种角度思考,随着股市投资活跃度的降低,赚钱效应的趋弱,那么股市庞大的融资规模又将会如何顺利实现呢?或许,在股市投资信心不足的环境下,IPO堰塞湖的泄洪压力依旧艰巨,而在股市中,仅注重融资,却不注重投资功能,也注定未来市场将会付出更大的代价去修复股市的投资吸引力,这显然也是得不偿失的举措。

  就目前而言,如果要实现持续稳定的融资目标,且逐渐完成股市IPO堰塞湖的泄洪工作,甚至逐渐过渡至股市注册制的进程,那么最大的前提就是要有适度赚钱效应的股市投资环境给予配合,而面对时下疲软的股票市场,中国股市也急需要有一股新的推动力,进而扭转当下股市的弱势格局。

  2017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而在内外部环境不明朗的背景下,如何能够维系股市的融资功能,又能够提升股市的投资吸引力,乃至适度的赚钱效应,则需要考验到管理者的治市智慧,以及其风险危机应对的能力。

  确实,均衡股市投资与融资功能,看似简单轻松,实际上也是一项艰巨的挑战任务。

编辑: 来源: